APP下载

笔墨当随时代

2017-07-13李双燕青岛理工大学26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石鲁艺术作品笔墨

李双燕 (青岛理工大学 266000)

笔墨当随时代

李双燕 (青岛理工大学 266000)

中国画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是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中特殊的笔墨形式以及追求意境营造的特点,使她在世界的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先辈们创下丰富笔墨形式的基础上,现代笔墨应该如何才能有新的属于自己时代的拓展,是画家们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清代画家石涛有云:“笔墨当随时代”,要求笔墨应有时代特性。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应该体现出不同时代应有的艺术特色。对待艺术,宁可喜新厌旧,不可守旧忘新。创新并不单单指的猎奇,更不是追求怪诞,真正的新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于振奋。真正的艺术创作上的新奇,在与和自己时代紧紧相关的独特的表现,而这种独特也不是单单指绝无仅有或随意杜撰出来的东西,而在于画家本身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是否深入,是否透彻,是否能抓住现实生活中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环节,是否能反映所属时代的精神面貌。

从旧石器时代安逸舒缓的陶器花纹样式,到新石器时代严肃威慑多种纹络不断重复的陶器花纹样式开始,经历商周时期奴隶社会狞厉神秘、严肃厚重的青铜器的风格特点。两汉时期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导致的雕塑古拙气势的特点以及魏晋时期动乱的社会环境导致的石窟壁画雕塑秀骨清像,超脱尘世的特点。从唐代仕女画,花鸟画的发展,再到宋代的社会相对安逸的世俗地主掌权导致的山水艺术的辉煌盛世,再到清代四王的一味临习元代已有的艺术成果所造成的因袭守旧。十九世纪末,西方美术作品伴随着贸易和传教活动开始出现在澳门和广州,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广东作为中国民主资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产生了“岭南画派”,西方因素是岭南文化变革历程中的催化剂。高剑父,高奇峰及陈树人为先躯的“岭南画派”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后来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等更是高举他们艺术思想领域中“时代性”的观念,提倡师法自然,重视写生,并且主张中西融合,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时代的气息,反映出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追求创新,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李可染的“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都说明了中国画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追求创新,反映时代的特点,吸收时代文化的营养使艺术反映时代,实现社会审美意识的融合;寻找到绘画在时代性观念方面的结合点,寻找到切合自己的与时代相容的模式。

以国画大家石鲁的艺术作品来说。他生活的时代在新中国的成立初期,经历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等等很多或正面或反面的事件,这都深深的刺激着他,正因为有这些特殊的事件的发生,造就了这样一个艺术上的怪才,创造出像《转战陕北》这样深刻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作品。《转战陕北》是为迎接即将落成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而创作的一副主题画。表现的是1947年的西北战场上,毛主席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转战的场景。石鲁别出心裁的把毛主席独立于高耸的山崖顶端,身旁只有一个士兵和一匹马。而毛主席则背手,斜侧身站立在高原边上往远处眺望,前景是层层叠叠气势磅礴的黄土高原,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千山万壑。画面中并没有出现表现千军万马的人群,毛主席的脸也是背对着画面,但是却能让人感受到他气定神闲的神态,联想到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也暗喻着万马千军。画面中黄土高原山势的“险”和人物的“稳”形成了特殊的美感。是中国画的一个大胆的创新之作,将革命历史题材加以抒情的方式,运用借喻的手法表现出来。巧妙地解决了“藏”于“露”的问题,把画面上并没有画出来的东西通过观众的想象来完成,技法上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创新,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另一件作品《东方欲晓》是继《转战陕北》之后又一幅以“间接描写”而显示石鲁时代特色的作品。1961年石鲁和赵望云率西安众画家去延安写生时的作品。拂晓,朦胧的枣树枝围绕在依然亮着灯的窑洞周围,画面结构并不复杂。通过窑洞里的灯光,用借喻的手法描写了革命领导人彻夜工作的场景。使画面有了独特的构思和立意。这幅作品显示出石鲁高超的构思立意,画面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人物,但间接的暗喻手法的运用,使画面的艺术效果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更强更深了。石鲁的这些作品充分的反映了当时时代特有的“红色”特征,包括《上工图》、《赤岩映碧流》等作品,与当时新中国成立人们的革命热情高涨紧紧相关,后来的作品中怪诞的元素也反映了当时“四人帮”期间,知识分子们的痛苦和处境的艰难。石鲁说过:“‘集各家各派之长,而后自成一家’的说法,其实仅仅是从形式发展形式的的逻辑。”事实证明,在探求表现新的内容的同时,艺术形式必然起着相应的变化。应该总结经验,加以提高,后代继承了前代的丰富遗产,用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心胸,古为今用,使固有的文化不断向前推进,结合自己的时代,创造新的画法。与石涛这样老一辈艺术家不同的是,现代也有不少人,沉迷于古代画家的伟大成就,使自己在古人之外不敢变,不敢创,不敢想。这就是泥古不化,他们不知“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肺腑。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学习古人而没有变化,没有创新,那么画就没有意义,不如直接看古人的画。而古人的画在当时是鲜活的,是反映自己的时代特色的,用古人的画去套用现在的社会艺术理念,那就是没有生命的,脱离客观事实的。

“笔墨当随时代”中时代性的提出,有利于使国画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吸收时代文化的营养,使古今文化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有利于促进传统中国画的自我变革,在继承中求创新,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应该体现出不同时代应有的艺术特色。对待艺术,宁可喜新厌旧,不可守旧忘新。中国画只有"笔墨"与"时代"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富有时代风范的艺术作品, 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使艺术反映自己的时代,实现社会审美意识的融合,这样的人才是能画好画的人,最终影响21世纪中国画的创作走向。

猜你喜欢

石鲁艺术作品笔墨
长安画派画家作品·石鲁
笔墨童年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石鲁家属向国家博物馆第三次捐赠书画作品
石鲁家属发声明追索遗作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