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艺术美学
——以唐诗宋词为例
2017-07-13赵丽博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41000
赵丽博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41000)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艺术美学
——以唐诗宋词为例
赵丽博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41000)
艺术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为艺术哲学,旨在探索艺术世界中的美学价值。美学是我们发现美,研究美,创造美的一门科学,是指导人们定义审美感受、审美价值的工具。艺术来源于生活,来自于自然中的美的感受,所以艺术和美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本文从美学及艺术的起源说起,落脚点着重阐述了唐诗宋词中蕴含的艺术美学原理,带领我们饱览文艺作品的美丽世界。
艺术美学;审美价值;唐诗宋词;精神世界
一、美学起源与艺术创作
人类对美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期。古代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稳步发展,思想哲学达到井喷期,美学作为古典哲学的重要分支在德国被确立起来。1750年,鲍姆加登第一次使用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更系统的理论形态,巩固了其在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解释美的本质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就是得把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最能触动内心的那种生活因素表现出来。美是人的因素,是人在实践中的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必须通过对象化才能实现。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人发生了密切联系,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
人类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都是在实践美的创造活动,如文学,建筑,雕塑,书法,艺术等,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发现并创造美。艺术家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经过细致的加工、改造、使现实的美更加形象化,从而发挥美的价值,显示出艺术美的永久魅力。
二、文艺作品的美学价值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灿若星汉的艺术作品,其中又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词,处于我国的文艺创作的巅峰。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及国力空前发展,经过古文运动等文化改良运动,抛弃了南北朝时期骈体诗词歌赋的浮华冗长,诗歌和词曲作为短小精悍却意义非凡的代表,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词句。诗词的创作也蕴含对美的发现,如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着深邃,积蓄着厚重,凝结着辽远;宋词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下面让我们深入其中,解读其中的美学原理和美学情感。
(一)唐诗之美
说到唐诗,我们会想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辽阔壮景色,也联想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抒情芬芳。唐诗之美,多彩多样,又富于变化,如浩瀚星辰只描写一隅,举沧海一粟而意蕴深厚。如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联大漠孤烟,只身其中,苍茫无边的空旷展现在诗人眼前:黄沙莽莽,漫无边际;昂首垂足,天空没有一丝风云。草木无影,商旅驻足,但见远处一缕孤烟升腾。烽火狼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直”冲云霄,犹如擎天一柱,寂寥悲壮。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烟白柱,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有言:“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下联描绘了长河落日的画面,暮色婉转,流光溢金。诗人登高远望,蜿蜒的河道尽收眼底,粼粼波光映衬坠落的夕阳。诗人使用了一个“圆”字,准确地说出长河落日的特点。视角之中,恍如红日横卧于长河之上,平添了大漠长河吞吐日月的恢弘气势,勾勒出塞外壮美风光。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漠漠边疆,浩瀚无边,大漠之大之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与这种渺渺无边形成鲜明对比,孤烟直上,苍茫寂寥。一个“孤”字道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没有山峦林木,亦没有鸟鸣风清,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是唯一的生命;没有遮天云雾,也没有风吹碧波,落日就是亲切温暖而又苍茫唯一映照。短短两句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置身荒漠的深切感受: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入到环境之中。诗中动静结合,富含变化,细细咀嚼能感受到语言之美。
(二)宋词之美
一曲婉转悠扬的宋词,在于句式变化有致而委婉抒情,宋词没有唐诗所严格遵守的句式格式,也没有对偶对仗整齐的要求,但韵律格调优美,语言描写丰富,情感饱满,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如柳三变一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让无数痴情儿女泪眼婆娑,情思难斩。上联描绘了诗人不思吃饭,日夜萧瘦,欲罢不能的衰弱形象;下联道明原因,是为了心中的那个“她”才形容憔悴,黯然神伤。透过这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情感流露,我们仿佛看到词人那停杯投著不能食的痴情,看到他心中那个苦苦思念的情人。这凄美的画卷展现在每位读者脑海之中,也扣敲心弦,让人偏袒扼腕,凄凄惶惶,这也正是宋词蕴含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穿越到古战场,再领略那热血沸腾,奋勇报国的忠诚勇士的风采。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道出了古今中外,纵横千年的将士们的生活与心境。面对着内忧外患,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横刀立马,驱除鞑虏。这句词使用对偶句式,结构整齐,对仗公整。战场无情,士兵有义,梦是虚假无形的,但战场是真实可触的,词人作为爱国志士,献身军旅,奋勇杀敌,渴望保家卫国,封疆立名。这才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声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故事。这里既包含了志士报国的豪情壮志,又有年纪渐长力不从心的无奈感慨,词中情感丰富,韵律多变,诵读起来,气势如虹,也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文学艺术之美,来源于字词,却溢于言表,高于字词,让人陶醉其间,醉卧三秋。
三、总结与展望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这其中蕴含着无数的美和动人的故事,千百年后,我们在品读先哲们的遗风,想象着墨客们独领风骚的年代,领略这其中的美,这是宝贵的财富,也是无价的精神食粮。
艺术美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指导我们欣赏传统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更多的是树立我们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观点,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是对具体生活的抽象化,也进行了升华。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审美能力,把更多美好而真善的东西展现给人类,探索蕴含的无穷无尽的美丽,这是一种乐趣,也是最崇高的事业。
[1]夏中义.重读克罗齐——从《 美学原理》 到《 美学纲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5-152.
[2]李学更.论张庚的山水画美学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4 (6X):166.
赵丽博(1993.02-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职务:2015级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