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个姿势带孩子去逛博物馆

2017-07-12袁坚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7年7期
关键词:观展特展巴金

袁坚

暑假到了,爸爸妈妈们多半都想着:带孩子开开心心地去玩点什么吧?但是,单纯的玩,有时候也会腻味,所以我就打算给孩子找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换个姿势带孩子去逛博物馆——没有“教”,但也不是单纯的“乐”,而是一场自由、自主的探索之旅。

首先我们来说说,带孩子去什么博物馆?

* 根据孩子的兴趣。细心的父母应该能找到各种专门性的博物馆,比如邮票博物馆、火车博物馆、昆虫博物馆、动漫博物馆……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相应主题,投其所好。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引导。比如有段时间我们家小朋友特别喜欢船只,我就带他去了海事博物馆,那里有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船只模型,包括一艘1:1多桅木制帆船,他就特别高兴,回来后还画了一艘,连船帆上的褶皱都画得非常仔细。

* 有特别的展览。很多博物馆都会有短期特展,通常会围绕某个主题、精选有代表性的展品,有些特展还会有难得一遇的展品,比如来自国外某个博物馆的巡回展。有心的父母也可以关注各个博物馆的微博、微信和网站,获取相关信息。而如果展览的主题恰好对上孩子的兴趣,那就更合适了。我就打算带我们家小朋友去上海博物馆看“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历史”——刚好,他最近半年来特别喜欢历史。

* 大型博物馆的常展。这是值得反复看的部分,当然,前提仍然是孩子感兴趣。一座博物馆里的展品众多,尤其是大型博物馆,常展通常也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排的,最能体现出这个博物馆的特色。只看一次,恐怕很难把所有精彩的内容一网打尽。尤其是小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体力等等都只能支撑较短时间的观览。多去几次,就有可能抱有“每次来能发现新内容、有新收获”的心态,更为放松、愉悦地享受博物馆。

很多人说到博物馆,总觉得是个高大上的地方,过去应该是受教育、长知识的,因此心态就会过于严肃,姿势也就有点僵硬。其实完全不必。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探究的起点应该是什么呢?你可能会说,是兴趣,或者是好奇心。没错的。那我再问:发生兴趣、发出好奇心的,又是谁呢?对了,就是前去观览的这个人,是你,是你的孩子。所以探索博物馆的起点,应该是——人。从自己出发去看展品,才是更好的姿势。事實上,在这一点上孩子比我们表现得要真实许多:喜欢就赖着不肯走,不喜欢就马上离开。

那么我们再来说说,怎样观展最适合孩子?

先请你回想一下,通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的情形是不是:

* 取一份导览图,通常拿到的是展厅分布图,沿着建议路线,一个厅、一个厅地看过去,追求“把所有地方都走遍”。

* 在每件展品旁边,都要读一读说明文字,给孩子讲一讲。但所得也就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几乎无法构筑起完整的体系,过后能留下印象的也寥寥无几。

* 有时候博物馆会组织一些课程,但多半也就是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按计划路线,去看选择出来的展品,并进行讲解。

* 观览结束后,顶多就是让孩子回忆一下:今天都看到了些什么?

这些形式都是“外部引导”的,观展的人不过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而已,没有一个对应得上前文我所说的“从自己出发去观展”。所以我想建议一些新的方式:

* 为孩子设置几个有趣的问题。我最常用的、在所有博物馆里都通行无阻的问题是:“如果能让你带走一件东西,你会带上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令孩子用更个人化的角度——从“我喜欢”的角度,去体验和思考展品。这时候他就会与展品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

* 把观览变成一场寻宝游戏。比如我刚设计的巴金故居亲子活动,就让孩子们在故居各个房间内寻找“巴金的书桌”——总共有6张之多,看看你是否能找齐它们。这会令观展过程更具趣味性,而且能令孩子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 用导图来记录观览过程。根据孩子实际的观览路线与过程,绘制导图:先简单记录经过的每个地点,然后,在各个地点,让孩子回忆印象深刻的事物和事情——什么都可以,没有任何限制,记录不用很复杂,可以用最简单的词语,也可以用绘画。

* 找一个特别的角度来看博物馆。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我通常会跟孩子一起开脑洞,并比赛谁的脑洞更大、更有趣。比如在巴金故居,我的学生就提出:她要化身为故居里的一只猫,从猫咪的角度来看这个空间、这些东西,还有来来往往的那些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展特展巴金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观展指南针
参观美术馆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70年特展
3天观展人数超过50万人次首届智博会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
殊途——香格纳画廊20 周年特展
小巴金“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