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2017-07-12李超杨濛

右江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频超声过敏性紫癜儿童

李超+杨濛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76例经临床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腹部超声特征。

结果 76例患儿中有64例在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肠壁增厚,增厚肠壁血流较周围正常肠壁增多且伴肠蠕动异常,病变均位于小肠,部分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盆腹腔积液。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壁增厚比例明显高于无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声像图改变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超声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高频超声;儿童

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3.0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abdominal type 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 in childre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abdominal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 of 76 children who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abdominal type HSP.

Results Of 76 cases,64 cases showed bowel wall thickening in different degrees before treatment,blood flow in the thickening intestinal wall was more than surrounding normal intestinal wall,and accompanied by abnormal peristalsis.Lesions were located in small intestine,and partly with mesenteric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and pelvic and peritoneal effusion.The proportion of intestinal wall thickening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type HSP complic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onclusion The ultrasonogram changes of abdominal type HSP are specific,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the disease,and ultrasound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of routine examination.

【Key words】 HSP;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children

過敏性紫癜又称许-亨氏血管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累及毛细血管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多见,近年来患病儿童逐年增多,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以腹痛等消化系统不适为主要症状,临床上缺乏特异性体征,早期诊断相对困难,易造成误诊,需与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肠套叠等多种疾病鉴别。患儿腹壁较薄,高频超声探头可较清晰显示腹腔内容物及肠壁形态,在腹型紫癜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76例,诊断符合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腹部超声特征,年龄2~14岁,其中男40例,女36例,所有患儿均以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系统不适为主要症状,腹痛以脐周为主,就诊时伴有轻微皮肤紫癜者36例,入院后出现皮肤紫癜者31例,9例至出院未见皮肤紫癜,有消化道出血者30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LOGIQ 7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7~12 MHz,受检患儿空腹6~8 h,以腹痛症状急诊就诊患儿不严格要求空腹,患儿取仰卧位,依次检查幽门部、十二指肠、空回肠及结肠各段肠管内情况,给予多切面扫查,观察肠管壁厚度,病变范围、病变处肠壁血流状态、肠蠕动情况、是否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无肠间隙及盆腹腔积液。肠壁厚度>3 mm诊断为肠壁增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高频超声影像表现

76例患儿中出现肠壁局限性增厚者64例,肠壁增厚5~12 mm,均为小肠壁全层增厚,以黏膜下层显著,短轴呈“面包圈征”(图1A),长轴可见黏膜层呈“波浪样”向肠腔内凸出(图1B),病变肠管扩张,肠管内可见液体滞留,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多清晰,肠壁回声减低,增厚肠壁血流信号较周围正常肠壁明显增多,肠间隙可出现积液(图1C),部分可出现盆腹腔积液。59例单发肠管受累,6例累及两处肠管。病变肠管蠕动减弱,3例出现逆蠕动及双向蠕动,合并消化道出血者30例,其中29例出现肠壁增厚,厚度6~12 mm。45例合并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大淋巴结28 mm×12 mm,部分相互融合,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清晰或欠清晰,血流信号正常或增多,分布规则,16例伴有肠间隙或盆腹腔积液,较深处4~29 mm。本组病例治疗前患儿未发现合并肠套叠者。

2.2 有无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壁增厚比较

76例患者根据大便潜血化验阳性或根据有无呕血、鲜红血便、柏油样便表现分为两组,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30例,存在肠壁增厚29例,无合并消化道出血46例,存在肠壁增厚3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壁增厚例数明显多于无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9,P=0.037)。见表1。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期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临床分为腹型、皮肤型、关节型、肾型与混合型。腹型紫癜占过敏性紫癜总发病率的50%~75%[2],患儿以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系统不适为主要症状。有学者[3]报道10%~40%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腹型紫癜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分[4],且症状和体征分离是其重要特点[5],患儿自觉症状明显,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腹痛部位一般不固定,大部分位于脐周,查体一般为轻压痛,压痛点不固定,无明显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血管炎侵犯肠壁,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微血管可因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腔,造成肠壁出血水肿,小肠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结肠仅在腺体间形成血管网,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变分布于小肠,且具有节段性特点[6]。其受累肠管声像图改变如下:受累肠管管壁全层增厚,以黏膜下层为主,管腔扩张,横切面呈“面包圈”征,纵切面黏膜层可呈“波浪样”向管腔内凸出,增厚的肠壁可见血流信号较周围正常肠壁增多,肠蠕动异常,可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间隙及盆腹腔积液,有报道见合并肠套叠者。王宁等人[4]将腹型紫癜患儿与健康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进行对比,发现在急性期患儿舒张末期流速高于健康组,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健康组,其原因可能是急性期肠系膜上动脉供血的脏器内部充血所致,在恢复期则血流参数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为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未能全部采集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值,故与上述结果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刘福娟等[7]将100例腹型紫癜患儿按有无合并消化道出血分组,结果显示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肠管壁增厚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提示肠管壁增厚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的先兆。本文所得结果与上述相似。

腹型过敏性紫癜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异性,但仍需仔细扫查,与多种肠道疾病声像图相鉴别,其肠壁增厚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其他继发改变并无特异性,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与肠炎、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多种疾病的超声表现并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皮髓质分界清晰或欠清晰,血流信号正常或增多,合并盆腹腔积液及肠蠕动减弱的超声表现,也与其他多种疾病无异,除认真分析图像外,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分析,注意与以下常见疾病鉴别:①肠痉挛:可见局部肠壁增厚,肠壁血流信号不丰富,肠腔无明显扩张,肠腔内可见积液通过。②急性肠炎:肠管轻度扩张,肠蠕动亢进表现。③急性坏死性肠炎:肠腔扩张,与周围组织粘连,肠蠕动消失,肠壁血流信号消失。④溃疡性结肠炎:肠壁轻度增厚,回声减低,以左半结肠多见。⑤感染性结肠炎:回盲部和结肠黏膜肿胀,部分全结肠均呈炎症改变,结合临床可鉴别。⑥克罗恩病:末段回肠肠壁全层增厚,肠壁层次可辨,肠腔狭窄。⑦急性阑尾炎:于末端回肠见腊肠样管状结构,探查可见阑尾盲端显示。⑧肠套叠:短轴呈同心圆征,长轴呈套筒征,婴幼儿多见,可为腹型紫癜合并症出现。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伴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腸道症状,绝大部分肿大淋巴结分布在脐右侧及右下腹[8],需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鉴别。

蔡华波等[9]应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可直观观察胃及十二指肠损害,可见局部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以及溃疡,但使用腔镜观察儿童下消化道病变难以配合,需在麻醉下进行,家长依从性差,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下所见最为常见的部位为小肠,与超声检查一致,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高,更方便且容易为家属接受。邢文静等[10]将小儿急腹症彩超与CT诊断符合率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电离辐射对小儿健康有不利影响,不配合检查者还需应用镇静剂,因此建议首选彩超检查,在彩超检查阴性而患儿临床症状典型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时再行CT检查。目前临床尚无可用于评价腹型紫癜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其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消化道管壁是否出现肿胀等继发改变[4]。腹部超声低频探头显示肠壁分辨率低,容易漏检淋巴结,患儿腹壁较薄,高频探头可清晰显示肠壁各层次及周围合并情况,有助于早期提示该病,可作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首选常规检查[11]。

总之,腹型紫癜多以急腹症就诊,患儿往往表述症状不清,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尤其在皮肤紫癜出现之前及少数不合并皮肤紫癜的患儿,肠道超声特异性改变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应早期常规行肠道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无放射性,重复性、耐受性好,较易为患儿及家属接受,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观察疗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73-775.

[2] Gonzalez LM,Janniger CK,Schwartz RA.Pediatric Henoch-Schonlein purpura[J].Int J Dermatol,2009,48(11):1157-1165.

[3] Jennette JC,Falk RJ,Bacon PA,et al.2012 revised International 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 No-menclature of Vasculitides [J].Arthritis Rheum,2013,65(1):1-11.

[4] 王 宁,钱林学,贾立群,等.腹型紫癜患儿病程中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变化[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6):511-515.

[5] 曾华松.小儿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1):817-820.

[6] 程涵蓉,文飞球,吴本清.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个核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IGF-1 的关系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2):172-174.

[7] 刘福娟,张东风,刘 玲,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2):139-140.

[8] 徐丽芳,廖新红,韦宇翔,等.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J].右江医学,2011,39(4):457-459.

[9] 蔡华波,周少明,代东伶,等.胃镜联合腹部彩超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10):1500-1504.

[10] 邢文静,邹正霖,叶维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常见急腹症疾病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6,28(4):548-551.

[11] 王 宁,钱林学,贾立群,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14(5):432-434.

(收稿日期:2017-05-03 修回日期:2017-06-02)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高频超声过敏性紫癜儿童
高频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应用意义评析
低分子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效果观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分析
维C银翘片辅助治疗对过敏性紫癜儿童IgA、IgG水平的影响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