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字如面》节目叙事分析

2017-07-12宗肖君胡凡刚

戏剧之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叙事书信

宗肖君+胡凡刚

【摘 要】《见字如面》作为国内首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以“文化”、“纯美”为标签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豆瓣评分高达9.0分。本文从节目叙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对创新当代综艺节目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见字如面》;书信;叙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51-01

一、直击人心的内容叙事——见信如晤

《见字如面》的主旨诉求即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书信”自然成为该档节目的表达内容。李白有诗云:“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除去传递信息之用,书信更是传递情愫的载体。 见信如晤,即见到信件如同见到本人。

节目入选一百多封信件,纵跨古今,横跨文化界、娱乐界,从春秋时代第一封家书起,历经魏晋唐宋,至晚清民初,直到现代。入选书信中少有大众耳熟能详的“名篇”,给人意外之感。如2249年前秦国将士黑夫和惊写下的家书;韩愈警告鳄鱼的文书;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致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蔡琴写给逝去的前夫杨德昌的《让他活在我的歌声里吧》等,引起网络热议。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提到电视节目成功的三条“戒律”,其一是“你不能有前提条件”。换言之,电视节目作为大众媒体,其内容应被大多数人无障碍接收。《见字如面》定位大众型节目,书信作为应用文体,首先是日常应用的工具,其次才是文化传播,从它的第一个功能看,其所传之意,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因此,以朗读信件作为节目内容,能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好奇心;所拆信件亦古亦今,亦庄亦谐,亦悲亦喜,能充分调动观众兴趣,有着持久吸引力。

二、耳目一新的结构叙事——间离效果

电视节目需设定完整、独立的叙事结构,才能与内容结合,使节目基本完整。朗读作为《见字如面》的基本形式,为观众展现最直接的内容;专家点评是节目叙事的第二种形式。节目秉承“极简”风格,从场景设置来看,第一现场只有一封信、一位演员、一张讲台与少量观众,空间具有相对封闭性,现场背景以暗红色为主,给人以庄重、私密之感,贴合节目的历史文化定位;灯光为暖黄色,停留在读信人身上,营造温馨静谧的视听氛围;音响设置上,因每一封信风格不同,背景音乐也不同,其作为表达情感的辅助手段不可或缺。

第二现场与第一现场交替进行,缓急有序。主持人与嘉宾的拆信环节受到观众关注。嘉宾谈锋机敏,言语犀利,对每封信的来龙去脉、情感归依都较熟悉,他们既是每封信必不可少的导视,也是观众情感抒发的引领者。另外,嘉宾点评不但配以各种资料图片,同时还会开启现场弹幕,体现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感。

两个现场的切换设置,适时带给观众以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的最终目的不是制造陌生,而是以陌生化为手段,帮助观众达到更深层理解,使审美主体从外在形式获得内在思考与认知。在这场审美活动中,观众跟随第一现场的读信人“参与”到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情感的投入与释放;第二现场的交谈点评环节又将观众拉回到现实世界,并“唤醒”其审美经验与审美情绪,并对第一阶段的审美活动达到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情感认同,对现实活动的指引形成一种参照。

“间离效果”是节目站在观众的立场,使用冲突、留白等让观众的情感跌宕,点评环节将观众的感受、点评用飞字幕的形式即时捕捉并逐条呈现,观众在批判中思考因果、获得理性共鸣。

三、清澈沉重的情感叙事——历史与个人

情感叙事在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好的节目要引发观众共鸣,并带来持续的吸引力,最终使观众达到情感认同。“书信本是有情物”,单从叙事内容来看,《见字如面》已和情感叙事无法分割,书信朗读能在最短时间带领观众走进信中世界,相比虚构作品,信件具有天然真实性,其认知价值不言而喻。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不但极富个人特色与历史带入感,且为观众打开了认知历史、认知名人的窗口。很多来自名人或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私人信件,携带着历史场景、社会风貌,为观众带来与真实人物直接交流的文化享受。

信件将观众带到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年代,带到共同的人类情感中。每一期节目既有悲欢离合、爱恨生死,又有情意绵绵、踌躇满志,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经验,观众实现了自身情感与历史人物情感的融合共通,在思考中获得感知认同。这种情感感知是历史的也是个人的。如总导演关正文所言,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

四、結语

如今充斥互联网及电视市场更多的还是浅层娱乐节目,在网络综艺大热的当下,《见字如面》可谓众多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以独特的叙事完成其历史文化定位的节目诉求,对当代电视节目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宗肖君,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6级硕士;

第二作者:胡凡刚,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叙事书信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别有用心
书信,我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