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
2017-07-12郭昕
对外汉语教材是外国学习者系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有效载体。对外汉语教材分门别类,种类丰富,能够按照学习者的要求提供适合学习者的教材,这也就要求教材编写时能够具备很强的系统性,满足学习者不同的需要。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理论层面分析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第二部分是以具体教材《说汉语 谈文化》为例,从目录、课文内容、课后练习题、生词表等方面具体阐述系统性原则在该教材中的体现,并思考出几点教材编写上的不足,同时对不足提出了本人的一些浅见,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理论分析
(一)系统性的概念界定
从哲学上讲,系统性又称作整体性,系统和分系统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两者具有如下的辩证关系: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是一,部分是多;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二)系统性原则的提出
教材编写原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尘不变的,是学者们总结前人经验,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总结出来的。赵贤州(1988)、吕必松(1993)、束定芳(1996)相继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原则,都认为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为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这“四性”。刘珣(2000)第一次提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在“四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性,成为教材编写的“五性”原则。国外是由夸美纽斯于17世纪第一次提出系统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的体现
系统性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上说,横向上,对外汉语教材在基本知识介绍和技能训练方面,也就是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和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安排上,要平衡协调,有一定的章法;纵向上,初级、中级、高级各个阶段要衔接。
从形式上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使用的纸质教材,而应该是一种含课堂使用的纸质教材、学生练习册、教师参考书在内的体现系统性的集成教材。
李泉(2002)提出教材的种类不断丰富,已经初步形成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可以基本满足多种需求的教材体系。从内容上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大体上说,有初、中、高不同阶段的教材;有学历教材和非学历教材(包括长期班教材和短期速成班教材);有通用教材和分技能教材;有用于国内的教材和用于国外的教材;有语言类教材、文化类教材和特殊用途(如贸易、科技、医学等)汉语教材;有单一教材和系列配套教材;还有广播电视教材、音像教材、网上教材等等。呈现出横纵交织的网状结构。
张德禄、张淑杰(2010)提出的多模态教材体现了教材编写形式上的系统性。他们提出教材应该是多种模态的合作、协同、辅助、强化等,所以它不再是一本书的形式,而是书加光盘、课件、录音带、录像带、一系列网站等。归结起来,我们需要建设三种教材,分别是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它们相互协作、各有用途。
(四)系统性原则的重要性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学导论》中提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教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最系统的知识。只有在编写教材时,把系统性作为教材编写的灵魂,才能满足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目的的学习者的要求,找到符合自身要求的教材;同时,教材系统性还包括教材内部和教材之间要相互联系,又要自成系统,符合目的语国家的认知要求,只有教材足够系统,我国编写的教材才能在各国占有立足之地。因此说,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是教材编写的灵魂。
二、以《说汉语 谈文化》为例进行分析
(一)教材简述
本书是由吴晓露、程朝晖主编、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针对成年人编写的文化、口语教材,共上、下两册。适用对象为基本掌握《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乙级词汇和语法点的外国学生。
(二)体现系统性之处
1.课文内容的系统性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每节课都有1—3个语法点,内容以体现中国文化背景的课文为依托,以对话形式出现,课文提供了读和说板块,体现了口语教材的功能。一本教材能够全面满足成年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用于交际的需求,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
从目录中看,本书共十课,1—7课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这些是具体的、显性的;8—10课涉及的是中国人深层的心理习惯、思維方式和传统观念,是抽象的、隐性的。课文主题选择上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现了内容编写的系统性。
体例上看,该教材是口语教材,课文内容包含广泛的场景,如参加婚礼、乘坐火车,包含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际交往等,教材内容涉及了外国人在中国会遇到的各种情景,覆盖面很广泛、很全面,体现了选材的系统性。
2.教材结构的系统性
本教材整体上包括课文内容、习题、生词表、参考答案四个部分,统一为整体服务。
每课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课文与生词、语言练习(词、句练习与语段练习)、文化练习(“文化情景读和说”与“跨文化交际问题讨论”),我们不仅看出了部分之间相互协调,也看出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体现了系统和分系统的关系。
3.习题题型的系统性
习题的题型主要有组词、同反义词的掌握、造句、概括段义、写段落等,从习题的顺序来看,它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
对比同一题型的习题要求,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课文内容的不断深入,越是到后半部分课文的习题,在考察学生能力方面,出题方式不断改变,从给出选项到自己思考写答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体现出习题出题方式的系统性。
现以课本中某一具体的习题类型(同义词、反义词)为例,展示其出题循序渐进的系统性。
第11页第三题、找出下列每组词中,哪两个是近义词或同义词。
1礼节 礼仪 礼貌 礼物
2误解 错误 误车 误会
3招待 接待 招呼 对待
4赶忙 赶跑 赶紧 赶去
第67页第一题、把A、B两组的同义词或是反义词用直线连接起来。
A B
生人 疏远
亲 陌生
交情 吃得消
打交道 友情
熟悉 熟人
亲密 构成
吃不消 交往
組成 疏
第105页第三题、说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认真—( ) 表扬—( ) 严厉—( )
委婉—( ) 看不起—( ) 恶意—( )
轻视—( ) 冷淡—( )
从同义词分组匹配到同义词、反义词混搭连线再到让学生自己写反义词,同一题型的不同设计能让我们感受到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从而循序渐进、不断加深难度。教材从细微之处也能体现其系统性。
4.生词排列上的系统性
生词表采用了英、法、韩、日四国文字进行解释,使懂得两门这些语言及以上的学习者通过生词表释义的比较,对汉语生词有更全面的理解,能够尽可能地解决“词不达意”现象的发生,体现了生词表释义上的系统性。
课后生词,按类分板块,如生词、语气助词、专有名词、称呼语等,使汉语水平比较低的学习者不至于弄混,增强了认知方面的系统性。
字体上,采取简体为主、繁体为辅的方式,不仅方便使用简体字的学习者,同时也方便了像港澳台等惯用繁体字地区的学生,体现了汉字字体上的系统性。
单个生词的解释上也很系统。词性、释义、组词、例句一以贯之,体现了系统性原则。
(三)欠缺系统性之处
1.生词表采用四种语言释义,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日、韩语属于汉语文化圈,英、法语不属于汉语文化圈,日、韩在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上有天然的优势,而英、法两国与中国文化差异很大。让两个圈子的学习者使用同一本教材,有悖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这就体现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着系统性不强的弱点。
2.课文选材上有不合理之处。第114页课文《裁员》,其中有两句话是这样写的:“小李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又是党委书记的独子,那是万万不能动的。小赵虽然能力不强,可谁知道人家和厂长的儿子谈恋爱,哪敢裁她?”该课文的选用让外国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学习者认为中国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关系”和人情,会产生消极影响,可以在裁员这方面找其他的素材来展示文化形式的系统性。
3.教材形式上不具有系统性,除了教材再没有其他配套的资料。
4.没有为小语种国家专门编写的教材,系统性不足。
(四)建议及思考
1.在编写教材时按照学习者是否属于汉语文化圈这一条件分别编写教材,会更具系统性。并且在其前言中明确写出适合哪国学习者选用。
2.在课文内容的选材上覆盖面要广,并且尽量选择一些正能量的素材。
3.本教材在形式上可以增加光盘等配套资料,比如:更加全面地通过口述的方式用口语化的词语介绍中国的文化,给学有余力的学习者提供提升空间。或者附专门的资料,包括中国人的娱乐方式等,后附链接,方便查找。
4.作者可以与其他学者合作,编出更多国家学生可以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保质保量,使教材类型更具系统性。
三、结语
对外汉语教材是外国学习者接触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最为系统的方式,因此,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要将教材的系统性原则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笔者对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以及具体教材的分析与选择做出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对这本教材和这一理论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体会。同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正,望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君.试论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编写原则[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10).
[3]李泉.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2,(3).
[4]张德禄,张淑杰.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J].外语界,2010,(5).
[5]杨倩倩.《美味的汉语》与《新攻略汉语》比较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2012.
(郭昕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