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研究
2017-07-12刘卓
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词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词是配合乐曲来歌唱的歌辞,它传达着“贤人君子”内心之中一种最幽微隐约的、无法言说的情感[1]。它与诗有一定的区别,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2]。“词之言长”是指“语尽而意不尽”。为了深入理解古代词作的本质特点,研究者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2007版)作为个案,尝试探究古代词作的选编问题。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情况
为了从历史视角考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的篇目选编变化,研究者系统梳理了1956、2017年各个时期的教科书选文,并将各年代古代词作篇目整理如下。
1956年《如梦令(二首)》南宋·李清照、《醉花阴》南宋·李清照、《雨霖铃》北宋·柳永、《八声甘州》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摸鱼儿》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菩萨蛮》南宋·辛弃疾。
1963年《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南宋·陆游、《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1979年《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982年《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984年《扬州慢》南宋·姜夔、《雨霖铃》北宋·柳永。
1995年《扬州慢》南宋·姜夔、《雨霖铃》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997年《扬州慢》南宋·姜夔、《一剪梅》南宋·李清照、《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雨霖铃》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2002年《扬州慢》南宋·姜夔、《声声慢》南宋·李清照、《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雨霖铃》北宋·柳永、《鹊仙桥》北宋·秦观、《念奴娇》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2007年必修教科书《醉花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南宋·李清照、《雨霖铃》北宋·柳永、《念奴娇》北宋·苏轼、《定风波》北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宋·辛弃疾、《望海潮》南宋·柳永。选修教科书《扬州慢》南宋·姜夔、《一剪梅》南宋·李清照、《菩萨蛮》唐·温庭筠、《菩萨蛮》五代十国·韦庄、《苏幕遮》北宋·周邦彦、《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特点
(一)选取的词作具有代表性
从作家作品来看,编选的词作包括李清照,柳永,苏轼,秦观,陆游,辛弃疾,姜夔,周邦彦,李煜,韦庄,温庭筠,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选入的词作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立体呈现了“词”独特的审美特质。研究者对选入的作家做了梳理(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辛弃疾和苏轼的词作入选8次,柳永的词作入选6次,姜夔的词作入选5次,李清照的词作入选4次。词作入选的高频次说明这些作家在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也说明编者优先考虑代表性名家的经典作品。
从历史脉络来看,五位入选频率最高的作家分别是柳永(984年)——苏轼(1037年)——李清照(1084年)——辛弃疾(1140年)——姜夔(1154年),他们创作勾勒出南宋时期词的发生发展脉络,其作品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词的发源可追溯到唐代,直到清代仍有人持续创作。因此,2007版教科书在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散文》中选入《菩萨蛮》(唐·温庭筠)、《菩萨蛮》(五代十国·韦庄)、《苏幕遮》(北宋·周邦彦)、《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四篇作品,比较完整地展现出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嬗变轨迹。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4]。教科书编者践行了这些改革理念,从单元导语到课后练习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古代词作鉴赏能力。教科书在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指出“词的句式长短悬殊,长调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体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精要概括了单元学习要点,阐释了词作鉴赏的具体方法。词作的课后練习承接单元导语,更为具体地提示学习重难点。比如,《柳永词两首》的课后练习第2题“词中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词的上下片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探究词作上下片中寒蝉、骤雨、晓风、残月等核心意象,体会作者的惜别之情,与单元学习要点“体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自然衔接。
(三)力求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古代词作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能够为学生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词作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编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力求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首先,编者选入的古代词作都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助于学生在背诵之后积累文化常识。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中分别包含了:西晋张翰“莼鲈之思”,三国刘备“求田问舍”,西晋桓温“树犹如此”三个典故。学生在鉴赏词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典故查阅和理解工作,提升文化常识整理能力。此外,编者也注意古代词作主题的丰富性,侧重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比如,苏东坡《定风波》,《念奴娇》都抒发了作者经历人生打击之后的乐观情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引领。
三、高中语文教科书古代词作选编的发展趋势
整体而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对古代词作的选编非常考究。编者选入的古代词作经典作品,能够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体验和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以来教育部开始倡导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些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内隐性,它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4]。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未来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古代词作选编形态应该有所革新。编者要认识到以往单篇教学的局限性,未来的古代词作选编应该从单篇走向群文,从群文走向专题。
编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一种是在现行教科书中插入同主题的相关词作,或者同一作者的其他词作,扩充现有的单篇编制方式。比如,在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中,加入《如梦令》、《菩萨蛮》《夏日绝句》等作为拓展资料,引导学生认知李清照词作中典型的“意象”及其构成的“意象群”,探究它们对抒发作者情感的独特作用。《夏日绝句》豪放的风格能够引导学生更为完整地认识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第二种是直接选编专题型的古代词作,比如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和子由渑池怀旧》等编排在一起,形成苏轼诗词鉴赏专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梳理和整合,形成丰富的词作鉴赏经验。总之,未来的古代词作在选编内容和形式方面更为多样,需要语文教育界协同探索。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总体设计的合作研究重大项目“高素质教师成长规律与培养方式变革研究”(XTZX20130002)之重点研究课题“教师教育创新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成果。
參考文献:
[1]叶嘉莹.迦陵说词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苏缨.人间词话讲评[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3]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徐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J].中学语文教学,2017,(3).
(刘卓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