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于晏: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7-07-12王册何小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阿信彭于晏体操

王册+何小夜

轮廓硬朗的脸型,一对剑眉和一双深邃的眼睛,足以让很多人心跳加速……这是很多人对于大男孩彭于晏的第一印象,而努力则是更多人给彭于晏打上的标签。从《翻滚吧!阿信》里为梦想不懈努力的阿信,到《湄公河行动》里英勇悲情的缉毒警察方新武,从《乘风破浪》中的徐正太,到《悟空传》里的孙悟空,这些作品不光是彭于晏演艺生涯的里程碑,也见证了他从青涩到成熟的每一个阶段。

2016年到2017年,彭于晏有十余部电影上映,很多人因此用“大爆发”“井喷”来形容他。他承认这些电影上映之后,有更多的剧本找了过来,但是他选择的标准没有变,“我还是愿意挑战那些不太一样的、养分得到的会比一般的戏多的角色,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

彭于晏近两年常被问到:“你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为什么还要那么拼?”

他会回答:“曾经我想过靠脸,但没有饭吃。”

早期的彭于晏,不管是导演还是观众,更多的关注都是在他的外表上,因为他那时的作品大多都是偶像剧。2009年,彭于晏与经纪公司产生合约纠纷,一度陷入窘境。直到2011年,导演林育贤找到他,请他出演电影《翻滚吧!阿信》:少年阿信放弃了从小喜欢的体操,被青春叛逆的荷尔蒙迷失了方向,最后重拾体操奋力一搏的故事。彭于晏对着剧本哭了好几遍,“想变成阿信,想翻身”。

但1米82的身高不适合练体操。“教练说,你帅帅地跑过去就可以了,其他的让替身做——但我觉得这不可能。”彭于晏决定拼一下。体操要从小练起,而当时的彭于晏,筋跟韧带其实已经长好了,这时候开始练体操,需要忍受很大的疼痛。监制李烈说道:“每一天他在体育馆呆12个小时,都在训练。”从最基本的倒立、翻跟头到学会鞍马、吊环、后空翻……最终,他学会了体操全部的六个项目。他说:“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

“阿信”让他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也培养起彭于晏拍戏的名声——甘心长时间准备一部电影的演员已经不多了。

“如果可以做到100分,你为什么不去做?”

彭于晏说过,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但喜欢学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些伟大演员用体验的方式来演戏。说白了,就是要演一个角色,得真的沉入角色的生活,只有亲身体验了才会明白。“如果你没有一天骑过一百公里,你不晓得那个累是多累。”《激战》导演林超贤承认,当时选彭于晏,是因为听说他为《翻滚吧!阿信》练了一年,“我就想,真有演员这么傻啊?”他问彭于晏,“能不能用这个傻劲为我拍电影?”他答应了。

开拍前他进行了3个月的高强度训练,教练按照训练真正拳手的方式训练他。三个月过去,彭于晏学会了泰拳、巴西柔术、锁技。《激战》为彭于晏赢得了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及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之后,他拍摄《破风》,平均每天骑行120公里,拿下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拍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他又学会了正宗南拳……除了炫目的武技,还有繁多的文技:拍《听说》学了手语,拍《匆匆那年》学了吉他,拍《湄公河行动》还专门学了泰文及缅甸语……

在当下,同时跑几个剧组,最简单的文戏都需要用替身是很多演员的常态,彭于晏却愿意用几个月的时间来学一件事情,“拍一部戏都是拍几个月的时间,你认真做一件事情,那个时间就不会浪费了。你也可以打混过去,可是你心里很清楚,你只有50分还是60分,那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我觉得如果可以做到100分,你为什么不去做?”

“认真一点,就不会太差!”

因为被偷拍,彭于晏近期上了热搜。人们以为狗仔又拍到名人新恋情,看到的却是彭于晏在街头旁若无人地蹦跳,手臂晃到最大幅度,还猛然停下打一套拳击。忍俊不禁的网友们评价他“心理年龄三岁”“偷拍界的一股泥石流”。

彭于晏很喜欢拍照,他在微博上发了许多自己的搞怪自拍。对于他来说,自拍更多是用来记录自己生活的某一时刻。2015年拍摄电影《破风》时,一次练习中,彭于晏整个人摔飞出去,骑行服大片磨破,结果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让人帮自己拍照。问他为什么不先擦药?“记录这一刻啊。”彭于晏回忆得眉飞色舞。他说,几年后再回过头去翻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会觉得很有意思。

这样既努力又松弛的秘方大概就是,把那些学来的经历融入生活。“我的生活没那么精彩,所以我挑的角色一定要给我许多经历。”因拍戏而学的拳击、冲浪、自行车等等,最终都成了他的爱好,他喜歡去完全没去过的地方骑车,听着音乐,看着陌生风景,骑上两三个小时,会觉得世界真精彩。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想红,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可彭于晏不。他不急于出作品霸屏,也甚少上综艺。他说:“我就告诉自己,你就是好好把戏演好,把每一个角色当做自己最后一个角色。”他说,“认真一点,就不会太差!”

素材运用:用尽全力;专注与热爱;拼命的人生;认真与低调;厚积薄发;过100分的生活;做不一样的自己……

(整理自《新京报》、腾讯娱乐、网易娱乐等)

抢分秘笈:

如果,你曾仔细了解过他的演艺经历;如果,你曾认真关注过他的每一个角色;那么,你一定会发现,这个帅气的小伙子,明明长着偶像剧的脸,却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一部热血的励志大片。不信,你看:

1.专注与热爱。专注演技,尽全力诠释角色,热爱运动,生活低调健康;身体力行,努力传播正能量;为电影付诸长久的热爱与专注。这些,都是彭于晏始终坚持的理念,也是他倾注时光、逐梦前行的优雅态度。无论何时何地,他都给自己贴上认真、敬业的标签。

2.拼命的人生。虽然酷爱表演,但并非科班出身,演技无法避免地遭到质疑。可为了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彭于晏拼尽全力,用体验式的方式去演戏。最终,凭借苦练8个月体操出演的电影《翻滚吧!阿信》打开了新戏路的大门。肯拼命,就不会太差。

3.不一样的自己。彭于晏懂得了光靠帅气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他试着接各种各样挑战自己的角色。现在的彭于晏,既演得了黄飞鸿,也驾驭得了小清新,这是不断努力的结果,坚持下去,不放弃,便会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粉丝范文:

拼命的人生,注定成功

幸乐昀

作家饒雪漫曾说过这样一段活:“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栅栏和冬天的冰雪之后,你终会抵达。”是的,我也相信,只要用尽全力、拼命去做,逆波之中、溯流而上的我们,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那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正一点一点地抵近他们灿烂的未来。“拼命的人生,一般都不会太差。”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拼尽全力的男演员,彭于晏。

2011年,导演林育贤请彭于晏出演电影《翻滚吧!阿信》,讲的是少年阿信放弃了从小喜欢的体操,被青春的叛逆迷失了方向,最后重拾体操奋力一搏的故事。彭于晏对着剧本说,“想变成阿信,想翻身。”

但1米82身高的他不适合练体操,彭于晏决定拼一下。监制李烈说:“每一天他在体育馆呆12个小时,都在训练。”从最基本的倒立、翻跟头到学会鞍马、吊环、后空翻……最终,他学会了体操全部的六个项目。“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就要用尽全力。”他说。

用尽全力,拼命去做,彭于晏为自己的演艺事业开了个好头。于是,每演一个新角色,他就练就一项新技能。有人说他是娱乐圈里的“十项全能”,他抿嘴笑“人家给了机会,就应该珍惜”。

拍摄《湄公河行动》时,彭于晏需要背着20公斤重的装备、真正的荷枪实弹,在近40度高温的丛林里一拍几个小时,而且非常危险,随时可能爆炸,还要抵抗蚊虫蚂蟥的叮咬。他在片中有多场爆破戏,小伤不断。即便如此,他表示享受这种真实的感觉。

对待生活认真,又用心拍好每一部戏,彭于晏的完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的自己,而差距就在于,你肯付出多少汗水。

有人说,这是个颜值当道的社会,彭于晏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为什么还这么拼?事实上,颜值只是暂时的,真正需拼的是实力。我们需要溯流而上的勇气与能力,需要有彭于晏这样的拼命精神。

现实中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人。例如,因为敢于用尽全力、拼命去做,所以高更安心于大溪地、刘亮程独守村庄、沈从文在湘西感受自然、三毛在撒哈拉体味异域风情。也因此,他们看见了另一个世界。正如徐志摩看见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郁达夫沐浴在微风沉醉的春天的夜晚,川端康成邂逅凌晨四点钟未眠的海棠花,百岁的杨绛先生感慨人生边上的悲欢……彭于晏,看见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世界。

“拼命的人生,一般都不会太差。”用尽全力,拼命去做,相信逆波之中、溯流而上的我们,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指导教师/李月萍)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阿信彭于晏体操
体操
阿信手工龙须糖 绿色营养又健康
彭于晏:把自己当做生意来经营
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