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给学生一个更远的未来
2017-07-12连海英
教师这份工作的神圣,不仅仅在于教师要有德高为范的品德精神,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更在于要有拳拳的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世界,正如裴斯泰洛齐曾说:“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
反思当前的教育,不难发现,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中存在很多不良现象,校园暴力频发,一些被忽略和遗忘在教室某个角落的学生,以扭曲的形式发泄着内心的情感需求。语文学科是情感教育的主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秉承爱的教育原则,以人文关怀为核心,赋予学生爱、情感、尊严、自信,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更远的未来。
一、爱的教育,更需爱的普及
最早提出“爱的教育”的当属意大利作者亚米契斯,他在《爱的教育》中融入了人世间种种感人肺腑的伟大的爱,其中包括老师之爱。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裴斯泰洛齐也将爱与教育联系在一起,认为爱是统摄其他一切感情的核心,只有爱才能使知和行统一起来,爱和智力结合构成核心力量,使人成为人,达到人的理想。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师者虽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却也很少真正做到新课标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要求。艰巨的学习目标、繁重的教学任务、紧促的课堂45分钟、残酷的成绩竞争,还有中高考升学率,为当代语文教育蒙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忽略了对情感教育价值的终极追求。再加上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经验储备、心理机制、接受能力等的差异,在众多学子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刻,少部分学生却在竞争与淘汰中被划入了后进生的行列,慢慢的他们不再是老师关注的重点,也很少有爱的光辉洒照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心灵从此便在消沉中失落了。因此,在情感教育缺失的同时,爱的普及更是缺失。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启发,不但要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更要在学生心里播撒下爱的种子,以爱去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普及爱,让学生在互爱互尊中阳光成长。
二、摒弃偏见,方能走得更远
世界上很多事情可以从头再来,但对人的塑造是单向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就处在这样一个无法“重新开始”的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对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活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中,还仅仅是个开头,如何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摒弃偏见和被偏见的眼光,以正常的心态来对待残酷的竞争和不断的挑战,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成绩,不该是衡量学生“好”或“坏”的唯一标杆,每个学生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个性体。一名有爱的语文教师,应该抛下偏见,放下面子,打开心扉,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用发现的、欣赏的、信任的、赞美的眼光看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爱与力量,尊严与情感,引导他们扬长避短,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在他们生命的春天里,应当播种希望,浇灌真、善、美,不仅如此,还要教育其他学生也要放下偏见,培养发现美的眼光,培育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以避免由于偏见而带来的心灵伤害和自尊受挫。
三、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一)发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课堂教学艺术化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自然少不了情感的点拨。“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这是夏丏尊老师对于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感言,这就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方式的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性的教育多姿多彩,生动活泼,能使学生愉悦地接受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国是诗的国度,散文的国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可以说是语言老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发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如,新学期开学可先激发学生兴趣:“语文是什么?”学生们以各种各样的理解来回答,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启发:语文是屈原脚下的汨罗江,是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语文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丹心汗青,是毛泽东诗中秦皇岛外滔天的打渔船;语文是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语文是万里长城巍巍不倒的雄风,是皑皑雪原博大旷达的情怀。这不但展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含蕴丰富,更是要告诉学生:华夏民族,正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智慧和鲜血换来的,也正因如此,才孕育了中国璀璨的文化。如此,爱国主义、革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都透过语言文字的魅力无形之中传递给了学生,这种文化思想情感的陶冶,比任何的道理说教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动用情感,激励学生自信
青少年出于多彩的年龄,也是多变的年龄;是花季,也是雨季。学习成绩不理想,会使他们变得自卑;长得不高,长相不美,会使他们产生“体相烦恼”;自我意识弱的同学则情绪不稳,自卑感强,不能接纳自己,且意志脆弱,自控力差,因此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就成为首要的关键的问题。
自信心教育要成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他们进行正面的鼓励引导,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与他们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情感交流,满足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信任、体贴的心理需求,以此慢慢地疏导启发。二是为他们创设一个被信赖与欣赏的环境,比如依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含羞的不常露面的同学主持辩论,鼓励胆怯不敢举手的同学起来朗读课文,任用有管理能力却不善表现的后进生做语文课代表。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该给以肯定和表扬,因为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就不能生长。”情感激励可以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唤起他们的进取心。
(三)扮演严父慈母,倾注全部的爱
做学生的严父慈母,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学生的饮食起居要嘘寒问暖;学生身体不适,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有困难要及时帮助;学生受委屈时要安慰;学生气馁时要鼓励;学生想不开时要开导;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要及时去纠正;学生产生骄傲情绪,要及时制止……以慈母般细腻的爱心来对待学生,让学生有温暖感和安全感。
当然,老师在向学生倾注爱的同时又必须“严”字当头,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绝对不能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因为教育首先要塑造的是学生健康的心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父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要让学生懂得“过则勿惮改”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让他们慢慢地趋于成熟和完美。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语文教师更是学生情感教育的主力军,而爱学生是师德的根本。在情感教育缺失的背景下,这种以爱为支点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不但是學生全面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因此,假如学生只能做一片绿草地,让我们用爱帮他们成为一棵小灌木;假如学生只能成为一棵小灌木,让我们用爱帮他们做回参天大树!让我们用爱,帮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己;用爱,给学生一个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杨汉麟,陈峥,杨佳.论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及其现实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朱正平,熊志庆.缺失与弥补:论青少年爱的教育[J].黑龙江史志,2008,(2).
[4]穆飞.浅析夏丏尊爱的教育对当代语文情感教育缺失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5](瑞士)布津迈尔.裴斯泰洛齐选集(第1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连海英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7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