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印度54年 中国老兵终回乡
2017-07-12
适逢2017年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官员和3名在印家人的陪同下,王琪老人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乘飞机于中午抵达北京,回到祖国怀抱。1963年,年仅24岁的中国工程兵王琪在中印边界地区的树林中迷路,后被印度军方以“间谍罪”关在监狱里达7年之久。出狱后,他常年生活在印度的偏僻乡村,交通阻隔,音讯难通。
近年来,在接到王琪求助后,中国外交部和中國驻印度使馆一直高度重视此事。在核实王琪的中国公民身份后,中国驻印度使馆于2013年为老人颁发了为期10年的中国护照,并自那时起每年向其提供生活资助。
适用主题:故乡;爱国;坚守……
片断速写:离乡的原因各有不同,可思乡的况味却大同小异。
因为战争,余光中与江南故乡分隔万里,可是那文化的血脉却紧紧相连。
因为战争,远征军出征缅甸,志愿军血洒三千里江山。王琪老人的殷殷思乡之情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消磨而模糊。中印边境、中苏边境、中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的解放军,还有抗美援越、抗美援老的国际主义战士,以及当今为保卫世界和平的维和部队……但愿流失在异国他乡的所有像王琪这样的老兵,都能活着回到祖国,光荣回家;也但愿所有在异域慷慨赴死的忠魂都能回到祖国,光荣回家!
[王蒙 朝气蓬勃 立志向上]
名作简介:《青春万岁》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于一身,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烂漫的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1981年,该书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1986年,该书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奖。
《青春万岁》是王蒙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952年北京女二中(现东直门中学)一群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似歌的青春热情,同时也探讨了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作品主要描写了郑波、杨蔷云等一些学生党员对一些生活困难、思想落后的女学生——如天主教会“仁慈堂”中长大的孤儿呼玛丽、出身资本家家庭的二小姐苏宁、一心想当科学家并对集体和他人缺乏热情的李春等人的热心帮助,使她们最终都能融入到学校这一大家庭中来,共同进步,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学生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很高的思想觉悟。同时作品中也穿插描写了郑波和杨蔷云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学习成绩,以及郑波与田林、杨蔷云与张世群之间的不成熟的、朦胧的爱情故事。
片断摘录:第二天,郑波去找呼玛丽,“咱们一块儿温书好吗?”呼玛丽点点头,她忽然问郑波:“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冷酷?”郑波说:“你有热情,但是好像被大石头压着似的。”呼玛丽嘴动了动,她说:“我愿意和你一块儿温书。我愿意和你在一块儿。”
温书期间,常有同学劝郑波:“歇歇吧,可别累着。”郑波谢谢她们的好意,继续干。别人愈这样说,她愈干得起劲儿。功课温得相当顺利,专心听讲的好处现在显出来了,许多东西不用特别复习就已经相当熟,她对考试充满信心。和她一起温书的呼玛丽很惊讶,她问郑波:
“你是怎么回事,这样一个时候,还能这么专心地用功?”郑波说:“记得咱们新年晚会上校长讲的话吗?国家发展得那么快,快得让你振奋,也让你惶恐,我怎么能再放松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