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上不能看视频了?

2017-07-12

第一财经 2017年25期
关键词:用户

6月22日下午5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公示,要求新浪微博、凤凰网等网站关停视听节目服务,其原因在于这些网站在不具备《视听网络传播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视听节目服务。难道以后在微博上无法看视频了吗?

—Whittle

在广电总局发布公示5个半小时后,新浪微博正式对外发布声明,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只有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微博用户,才能上传视听节目,没有取得这个许可证的用户,不能上传视听节目。

微博视听节目服务被叫停并不会影响秒拍与微博的关系,微博依然是其最重要的渠道。秒拍、一直播、小咖秀同属于一下科技公司,而一下科技也在2014年拿到了视听许可证。微博用户上传非节目类视频则不受影响。

截至2016年年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共计588家,也就是说只有这588家机构旗下的微博账号才有资格上传视听节目。举个简单例子,你的个人账号再也不能发布《歌手》里的节目片段了。颇受欢迎的音乐博主耳帝也许再也无法一边上传《中国新歌声》的视频,一边发表评论了。

仍然无法界定的是,视听节目的范畴有多大?《今日说法》是视听节目,《晓说》也是视听节目,但是微博上活跃的大量短视频到底是不是视听节目呢?短视频机构制作的美食视频、体育评论这些又是什么?

短视频对微博来说是流量也是潜在输血机。2017年第一季度微博财报显示,其每天人均消费视频数量比上个季度增长了40%,视频广告收入占到18%左右,而视频广告客户数环比增长 50%。

当微博视频出现政策性风险时,股价下跌是投资者担忧情绪的正常反应,如此,对微博来说,显然是很大的打 击。

一些短视频内容公司的微博账号依然可以发布其制作的内容。新浪内部人士说,对于节目的定义以后会有更具体的说明。微博的声明很快起到了作用,股价已开始回升,暂时止血。但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隐忧。

社交媒体时代,视频内容既容易发生病毒性传播,也容易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但是现在,视频成为部分机构所拥有的优势,用户在微博平台上的权利也开始出现不匹配,自然对于内容的诉求也会发生改变,甚至生产内容的动力也会减弱,这些后果并不是微博所愿意看到的。

现在看来,叫停事件或许只是虚惊一场,但从长远看,微博需要面临更多结构性挑战:如何平衡内容生产者与平台的关系;如何平衡政策风险与用户的权利诉求。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高海博

微博互动专区

jessilinn:好久不看杂志,抬眼就看到一个错误@第一财经周刊 彭博的文字配哈佛的圖啊,我说看着哪儿不对劲呢。

RE:是,目光如炬。谢谢指正。

Emily_SYL:旁边的人在看《第一财经周刊》,对面在学韩语,我,居然在看《楚乔传》[允悲][允悲]行吧,荒废一天。RE:不用慌,把杂志补上,荒废的就基本找补回来了。

CobaltBlueAddicted:跟着《第一财经周刊》买鞋子,是这样吗?

RE:行动力爆棚:)

蚀其:这哥们(Paul Krugman)骂了快10期特朗普了吧,不累吗……[允悲]@第一财经周 刊

RE:骂是一种事业。

读者来信

冯小刚的“垃圾观众”论

冯小刚最近的炮轰,引发争议。对国内文化产业的诟病似乎就没有结束过吧,劣币在利益的大道上就是横着走的螃蟹。相互喂猪食还是维他命,都是自个儿的选择。

—风声在耳

RE:目前看起来的确是相互喂猪食。

为何烂片频出?

中国电影为何烂片频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记着一财不久前的一期封面故事《好剧本在哪里》,中国没有好电影在于没有好剧本,而好剧本的产生需要中国电影机制的完善,除了缺少好的编剧,编剧话语权少和电影制作流程化是限制好剧本出现的几大原因。我承认,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学历教育有高有低,但这是社会阶段的产物,说大部分的观众垃圾难道不是说这个社会垃圾?再想问一句,美国电影也有好有坏,好的也不一定比差的电影多,但哪个美国导演出来说美国有一大批垃圾观众?从艺先从德,还是从自身找问题。就本人而言,看那什么“潘金莲”,擦着三俗的边,还以为自己要揭露中国的社会不好,作为公众人物,不好好从自身和其他的方面找根本原因,还是低调点好吧,作人自有天收。

—杨真

RE:有一句说一句,美国不管有没有炮轰观众的导演,冯小刚还是有这个炮轰的权利。当然,打铁自身硬是对的。

关注一下马斯克吧

周刊最近报道《SpaceX计划连发两枚火箭,间隔不到48小时》,总觉得马斯克有点不对劲,从特斯拉,到SpaceX,再到胶囊列车,这些行业对工程技术的要求都很高,没有若干年的积累不可能实现。你看一个航空发动机就能被称为人类工业之花,就是说,只有工业体系相对完整的国家才能制造,这需要千百个行业共同的力量,对设计和控制的要求是很高的,其他类似工程的实现也不可能靠一个人、一个公司就能完成。但是马斯克短短几年就能把事做成,我乱猜他要么有极其高超的手段集成资源和技术,要么有特殊的渠道接触很核心的政治力量。从道理上来讲,商业的力量虽然大,但还没有大到能超出国家力量的程度。真希望一财君能深入谈谈马斯 克。

—四下里溜达

RE:建议收到,不过要谈好这个人,还需要一点时间的积累。

关于耐克缓震技术的球鞋

耐克真的在做运动鞋么?实话实说,买过耐克的“飞线”,确实不错,透气又耐穿,但是减震气垫真的娇贵,不能踩尖锐的东西,下雨天不小心踩了个树枝,直接穿透,磨损很严重,其他鞋没有类似的情况,哪怕是泡沫减震也比这个耐用,舒服是真的舒服,就是这种程度的消耗,穿不起啊。

—西南大学金融街

RE:拣天气好的时候穿吧。

先试穿再付费的小问题

一财提到亚马逊“先试后买”的服务,这个确实很好,但你一想到你买的衣服可能是别人已经穿过一个星期或更久的,而且很可能还被很多人穿过,会不会感到不自在?感觉像是从二手市场买回来的一样。

—符根荣

RE: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不过你去商场估计也是这样的,只能一洗了之了。

《鲜花电商生意好做吗?》读后感

鲜花这个市场太大,太暴利。目前成本还真是集中在物流成本上。为了保持复购率,所以月订阅、年订阅、星座……主题多种多样。但所谓的传播属性,个人认为一直都是伪命题,毕竟这和花的品質以及花艺师的搭配设计有关。我曾在网上买了一束鲜花给朋友做生日礼物,结果出现了所谓的卖家秀和买家秀,花艺毫无美感,请问如何晒图?所以我觉得,用户会自传播的营销实在不接地气。而且如果每周都收到花束,用户也不会天天晒的,晒图最多的都是那些搭配好的花束。看看Flower+最近在6·18以及和爱夸纯净水合作的活动,你就知道营销有多重了。鲜花生意真心不好做,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物流成本更高,更易损耗。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也许可以降低成本。

—卡卡

RE:说得有理,不炫不酷不美的,没有那心思传播。

智能投顾是不是伪概念?

周刊说是伪概念,这个就不同意了。我很少不同意一财文章的观点。智能投顾肯定不可能全面收集个人和家庭的信息,只是根据有限的信息来分析给出建议。即使是投资人面对自己的投资顾问(自然人),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全盘告知所有的个人收入、家庭信息和财务状况。智能投顾适合资金量小、资产配置不那么复杂的人群,资产量级很大、投资需求和方案复杂的投资人当然不适合。智能投顾可以理解为拿不多的钱试试水,我是这么认为的。

—Miss CoCo

RE:谢谢你的不同意见。

本周我推荐

名画们的下半身

很多著名的油画肖像都只有上半身,一本正经摆姿势的他们,下半身会不会正在放飞自我?一个鞋油品牌给名画配上了下身图,还在戛纳创意节上拿了大奖。

上榜理由:这回脑补得妥帖

推荐人:回笼觉

猜你喜欢

用户
雅阁国内用户交付突破300万辆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挖掘用户需求尖端科技应用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