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
2017-07-12
自娱自乐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桐树王村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须水街道,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村。目前有5个自然村。桐树王村村民的娱乐活动,受时代影响和季节影响较大。
20世纪80年代以前,桐树王村除收音机外几乎没有其他家庭娱乐设施,如果本村或邻近村庄放映电影、说书演戏,大多数人都不会错过观看演出的机会;除此之外,人们参加集体活动的较多。
春秋季节的娱乐活动形式较为多样,男孩多参加“捣鸡”、打秋千、打面包、推铁环、打陀螺、下军旗、弹玻璃球等活动;女孩则喜欢跳皮筋、踢房、踢沙包、踢毽子、“开交”(方言音);捉迷藏、做新式游戏,则是男女少年的共同爱好。夏秋天热,一些男孩就会到附近的河沟、坑池里游泳,平时则逮蛐蛐、捉知了、养蝈蝈作为玩具。
冬季天冷,农村没有暖气等设施,村民除了做一些捉迷藏等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外,一般较少在室外活动。大人则喜欢打扑克、玩麻将、下象棋、下地棋(俗称“摆方”),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象棋、麻将、扑克牌是桐树王村成年人三项最大的娱乐活动,麻将、扑克多以运气和其他手法获胜,唯有象棋要靠棋艺和智慧的完美结合,每每两个人对弈,便有一圈人观看支着。桐树王村象棋高手有桐树王自然村第一村民组的陈奎、第二村民组的张宏亮,小孟村第三村民组的孙建立。其中张宏亮棋艺最高,全村能赢他一局两局的人很少。下地棋,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也不需要任何设施,室内、院里、街上、田间地头都能玩,只要能捡到几个小树枝、砖瓦块就可以“开战”了。
妇女们更多的时间用来做家务,赶集赶会、听曲看戏是她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老年人则更多地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
80年代以后,电视机、录放像机、VCD/DVD影碟机等家庭娱乐设施普及,尤其是2000年以后电脑进入家庭,很多人喜欢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参加集体娱乐活动的越来越少了,推铁环、打面包、打陀螺等一些传统的娱乐形式已濒临消失,取代之的是滑旱冰、骑车、打新式陀螺等娱乐活动。村里建了游园之后,一些老年人喜欢在村头小游园里散步、游玩,有的自发组织起来举行扭秧歌、跳健身舞等集体活动。
积肥
20世纪80年代以前,桐树王村民坚持“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的理念,重视积肥工作,把农作物丰收的希望寄托于积攒更多的肥料。他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利用空余时间割野草、搂落叶、铡农作物秸秆,沤制农家肥(草粪);把猪圈、羊圈、牛圈里经过动物粪便浸染和千踩万踏的肥料,从鸡窝、鸽子笼里掏出粪便搬到外面堆积起来,沤制成厩肥。各生产队建有大型积肥坑,容积在1000立方米左右。家家户户自建厕所,积攒人粪尿。
勤劳的农民从来不会嫌弃这些黑臭的肥料,从来不会拒绝在村子里甚至在自家周围堆粪堆、挖粪坑(用来沤制农家肥),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农家肥都是优质的有机肥,其中质量最高的是臭味更大的人粪尿和猪圈、羊圈、牛圈中的厩肥。人们也都非常珍惜肥料,尤其是一些年岁较长的老农,外出时随时都会带着粪筐,见到各种肥料立即拾进粪筐带回。运送肥料过程中,哪怕撒下一点点也会停下来捡起来,重新装上车。
为了得到更多的肥料,村民们会走十几里路去割草,孩子们假期里也到处割草积肥。城市里不需要肥料,但城市里的厕所里以及许多生活垃圾都是优质肥料,于是各生产队经常派劳动力到城市积肥,有些农民长年累月被集体派驻在城市的公共厕所附近负责收集运送肥料。耿庄村曾派出劳动力为郑州的一家电厂养喂奶牛,他们不要工钱,仅以牛粪作为劳动报酬。这样一片树叶、一棵野草、一堆堆粪便地积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土地肥力达到高峰。
农家肥要经过长时间沤制(即熟化),其间要经过数次翻搅,以做到生熟掺匀、充分沤制,翻搅过程中,看到其中有树枝、瓦片就会一一拣出,不使进入农田。因此,那时的有机肥质量非常高,不仅肥力强,而且经过充分沤制后施入田间,不会产生地下害虫。春秋两季,一般农田要使用三五方(立方米)草粪或一两方厩肥,人粪尿则多用作追肥,从而保证了土壤肥力,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品质也非常好。
80年代以后,化肥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化肥使用简单且增产增效快,人们逐渐重视化肥而忽视有机肥,基本不再积农家肥。随着大型农业机械普及应用,秸秆在田间直接粉碎或深耕埋入农田,甚至被放火烧掉。农民的宅院小了,为了干净,农村的厕所也像城市一样设在屋里,粪便随水冲走。村民不再养殖大牲畜和猪、羊、鸡、鸭等家畜家禽,有机肥开始远离农田。
大量使用化肥的结果,使土地逐渐板结,肥力大大降低。秸秆直接还田、深埋地下,则造成了产生大量地下害虫的结果,迫使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最终严重污染了土壤,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农作物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其品质却大大下降。
(《桐树王村志》一书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