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2017-07-12苏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用药血糖糖尿病

苏娟

430074湖北省荣军医院公共卫生科(武汉)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苏娟

430074湖北省荣军医院公共卫生科(武汉)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血糖。

心理护理;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糖尿病(DM)的发病机制在临床研究上还没有具体、完全地阐明。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增长远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可能没有自身代谢紊乱的表现,多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在得知此病时往往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上应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下文中将会对心理护理干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

资料与方法

2015-2016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2~70岁,平均66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5~68岁,平均66.5岁。两组患者无肝、肾重大损害,在临床症状、遗传史、疾病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以及血糖的变化。将患者的血糖和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的病变发生。患者的抵抗力较弱,注意防寒保暖,在春秋季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以免引发上呼吸道感染。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饮食总热量。每例患者的理想体重、生活习惯、工作的性质有所差异。热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其中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应是1:1:1,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对于超重者,忌吃油腻或油炸的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严格控制各种甜食,可使用木糖醇代替。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体重的变化,如果消瘦的患者体重有所恢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饮食方案,避免体重继续增加。③运动指导: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虽然趋向年轻化,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餐后1 h为最佳运动时间,在运动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当感觉胸闷、视力模糊时应立即终止运动。④用药护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用药指导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护士应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用药时间、用药方式以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磺脲类药物应于早餐前半小时服用,不良反应低血糖常发生在老年患者的身上。双胍类药物餐中或餐后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不良反应常有腹部不适、恶心、畏食、腹泻等严重症状。使用胰岛素时,嘱患者根据医嘱注射[1]。护士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笔、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注射手法的指导。注意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可引起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或无增生、局部硬结的产生。⑤心理护理:由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在得知此病时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心情。糖尿病的治愈与恢复会消耗大量的费用,患者面临的社会经济压力比较大。应在护理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排斥的心情。积极引导患者接受治疗,向患者讲解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有效性[2]。只有患者自身正视疾病,面对疾病,主动、积极配合,才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也能在出院后,使患者仍能积极坚持治疗。⑥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运动、用药的方法,教会患者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处理来自于家庭、社会的精神压力,学会自我减压。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患者应做好与2型糖尿病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数以及患者的生活状态来作为心理护理的指标。①显效:患者的血糖指数正常,HQOL评分大于总分的85%;②有效:患者的血糖指数趋向正常,HQOL评分大于总分的70%;③无效:无上述情况的改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结 果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住院费用(元) 住院时间(d) 生活质量(分)观察组 6 800±1 300 9.5±3.5 88.5±1.3对照组 8 000±3 900 12.6±5.6 73.4±2.5

讨 论

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而且并发症多,在治疗与护理上都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糖尿病治疗主要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和方案个体化的原则。治疗内容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监测。老年人群对于疾病的认识本就有欠缺,心理上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接受治疗有信心。患者的情绪浮动会严重影响血糖的变化,加重患者的病情,若控制好心情,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的突然紧张,情绪的突然失控都会引起机体某种应激,进而对人体的内分泌产生影响。一份好的临床护理计划,应该在全程中贯彻心理护理原则。患者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可控制自身血糖,那么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高[3],可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1] 张国琴.社区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4,9(21):72-73.

[2] 刘柠.针对性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0(21):111-112.

[3] 肖秀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5,16(53):121-123.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bad mood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u Juan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the Rongjun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Wuhan City)430074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bad mood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Results: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an help patients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and reduce blood sugar.

Psychological nursing;Type 2 diabetes mellitus;Blood glucose control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7.89

猜你喜欢

用药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