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乡土家园 助力脱贫攻坚
——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在新密市尖山村精准扶贫纪实

2017-07-12

中州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山村贫困户养老

文 / 本刊记者 安 源

厚植乡土家园 助力脱贫攻坚
——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在新密市尖山村精准扶贫纪实

文 / 本刊记者 安 源

尖山村村委会班子成员,左二为驻村第一书记吴雪峰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和魂。而村落承载着最原始朴实的精神文明,渗透着跨越时代的灵动与安静,在岁月的沉淀中镌刻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归园田居”的诗意,只要村落在,我们的心灵就有寄托,我们的精神就有皈依。

近年来,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下,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将位于新密市的尖山村作为精准扶贫对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神,搞好定点帮扶工作,结合尖山村实际,制定巩固提升帮扶规划,引导当地立足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开发式扶贫,加快土地流转和产权改革进程,形成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实施精准扶贫新路径,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战。

开展摸底调查 把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首要之举就是摸清贫困对象底数,精确对焦,瞄准对象,精准纳入。吴雪峰作为黄河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指派到尖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现状,多次深入新密市尖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入户摸底调查。

进村与村委会班子对接后,吴雪峰对精准扶贫工作相关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与宣传。为落实上级精准扶贫重大部署,认真核查建档立卡户的相关情况,对村组干部进行再动员,吃透精神,领会实质,以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在已经核查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仔细询问每一户的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生产生活等现状。对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面落实了“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措施。

新密市尖山村是尖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所在地,位于尖山山顶,海拔807米,群山环抱,位于荥阳、巩义、新密交界处,是革命老区,也是省级贫困村。据统计,全村耕地1507亩,荒山9000亩,荒坡6000亩,有11个村民小组460户1630人。2015年全村贫困户173户483人,贫困率为30.9%,脱贫151户406人,贫困率下降到4.9%。2016年11月初全村已实现全部脱贫。脱贫后当前扶贫政策保持不变,贫苦户可享受三年,明年还要跟踪脱贫情况,严防返贫问题发生。

据吴书记介绍,尖山村无村办经济实体,经济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15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经调研分析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务农或者从事传统的苦力型工种,因工作环境比较差,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类风湿等疾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2015年底剩余的19户贫困户中有69人因年老体弱、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7.6%。

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郑州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尖山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选择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堪忧,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问题严峻。

驻村第一书记吴雪峰和扶贫工作队承担扶贫任务的人员分别深入到扶贫对象家中进行入户调查,与村“两委”班子干部、广大党员、教师、农民促膝谈心,一起座谈讨论、研究,理清脱贫的思路,并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召开了村支部会和两委干部见面会,了解了村里基本情况,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查看了村内的荒山荒坡、耕地、村民组,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建立了村组基本情况、党建情况台账;协助村委进行安全生产、道路、农家院食品卫生、防火隐患的排查;督促卫生保洁,清理通往各村组道理两侧的垃圾;做好黄标车治理工作;做好三秋生产工作,秸秆燃烧是重点,动员群众秸秆返田,综合利用;完成本年度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续保续费,向群众讲解政策;并走访了全村80%的农户,对建档贫困户重新复核,符合脱贫条件的及时退出,属于贫困的要公示进入;同时工作队还争取到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秸秆还田机械一套,彻底有效解决村民焚烧秸秆问题,节省村委回收秸秆的支出,并将剩余资金用于山村道路建设,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交通。

工作队在抓好精准扶贫的同时,还集中力量确保帮扶实效。紧紧盯住贫困人口,把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一是摸清底数。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按照农户自愿申请、组织民主评议、入户调查核实、乡村公示公告的程序,确定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驻村队员、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切实搞清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等,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二是把脱贫计划做细、做实。因户制宜,一户一策,针对每一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和意愿制定脱贫计划,明确帮扶项目和责任人。三是落实帮扶措施。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吸收贫困户加入种植、养殖、观光农业、家庭养老合作社,逐步增加分红和经营收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通过落实各项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增加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尖山村瑞阳有机蔬菜采摘园

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支援的拖拉机

尖山村瑞阳农庄

尖山村瑞阳农业产业生态基地

加强基层党建 助推精准帮扶

脱贫攻坚任务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工作队不断适应脱贫攻坚的新形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据吴雪峰书记介绍,尖山村共有党员81人,村两委成员5人,班子成员年龄梯次较为合理,工作比较团结。村组干部11人,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王春田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今年,扶贫工作组在景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为党员干部配备了一系列学习资料,完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学习、工作制度,使党员和干部学习有资料,工作有制度,增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了村干部工作的信心。

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着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主要是两大困难压头:一是村级政权运转资金缺口大。可供村级使用的农村转移支付既要保证村干部工资,又要确保村内生产公益事业等费用开支,钱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农村集体债务包袱沉重,负债涉及面广。沉重的负债压得村级组织喘气都难,还款无望,更别说从物质条件上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因此,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必须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严重制约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低,不仅制约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后备干部的流失,现行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体制和基本待遇无法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这些问题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亟待解决。

坚持因地制宜 实施精准扶贫

为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因地适宜,精准发力,围绕“兴旅游、重发展、强基础、兴产业、扶能力、广就业、助增收”等方面,统筹谋划尖山村脱贫致富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开发路径;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撒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

经调查,工作组发现尖山村在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生动力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技能型劳务输出少;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为群众办公益事业、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缺乏经济手段。因此,必须培育其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2016年以来,根据尖山村的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工作队确定了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确定“农业立村、旅游活村、养老富村”的基本思路,并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劳务输出,实施异地搬迁,并通过“雨露计划”把职业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贫困户增强致富技能,真正做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实现村民掌握技能,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农业立村,就是坚持全村基本农田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全面改善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做优农业。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效率低,后劲不足。应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计划成立尖山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或称土地银行),经过宣传发动,在村民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把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的土地经营权统一集中到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按照适当规模划片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农户,以家庭农场的形式进行经营。发包过程公开透明,村民推选代表决定承包主。通过协议合同内容,确保耕地用途不变,确保粮食产量不减。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确保优质、稳产、高产。养殖场和水果、蔬菜采摘园,采取合作社统一建设,然后招标承包的方式进行经营。肉、蛋、奶、果、菜等产品,首先考虑满足村内养老和餐饮业的需要,同时要考虑游客观光、采摘、购买的需求,要体现出高、优、新、奇、特的品位。

旅游活村,就是建设美丽乡居,打造秀美田园风光,发展观光农业,提升宜居环境品位及鲜活农产品附加值。尖山村辖区内有三泉湖景区、红石林等,像一幅幅画卷,风景秀丽多姿,具有观光价值;街道绿化一路一品、一路一景。规划200多亩的观光农业园区,划分生态猪养殖、生态羊养殖、散养鸡养殖、水果采摘、时令蔬菜采摘等区域。目前,该村建成标准化农家饭庄20户。做好旅游业。把村庄建成花园,把农田建成农业公园,吸引城里人、乡里人到此游览观光、休闲放松、采摘购物、餐饮消费,使客人在此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品尝到新鲜美味食品;使这里的农产品卖得好、卖得上价钱;使人们羡慕村里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为村里发展养老产业打好基础。

养老富村,就是构建孝老、爱老、敬老文化氛围,发展养老产业。做大养老业。面对愈加突出的“空巢”老人及养老问题,应集中发展养老产业,不但可以解决本村回流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而且可以作为村里一项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农民家庭房产,安排劳动力就业,大幅度增加村民家庭收入。

工作队在尖山村脱贫攻坚工作中还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尖山村面临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建设落后,有1507亩耕地没有灌溉及排涝条件,尚未建成高标准农田;村内还有部分危房;环境卫生差、无排水沟、无垃圾池,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绿化差;安全饮水未全覆盖;村庄分布散,村内建房无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交通建设方面,工作队计划通过资金投入,硬化部分自然村组主干道,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用水建设方面通过新建坑塘,解决全村人蓄用水问题。环境卫生方面通过建垃圾池,建垃圾中转站,有专人管理;修建排水沟,落实旱厕改建,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落实村庄规模养殖场建设,粪便贮存场所和污水贮存池建设,实施沼气工程,指导农户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文化教育方面,建设文化活动室和村民图书室,建设文化广场,广场内有文化舞台、健身器材、电视屏幕,各种文化设施正常运行。

面对尖山村未来的发展,吴书记说,思路决定出路,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

今后,尖山村还将坚定不移地以扶贫开发工作统领发展全局,按照“四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扶贫攻坚路径,持之以恒地抓好扶贫各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和同步小康工作合二为一进行推进,加快扶贫攻坚进程,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猜你喜欢

山村贫困户养老
养老生活
山村日出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山村之晨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养老更无忧了
山村晚归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