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龙妙乡村生态功能区保护及旅游开发技术浅析
2017-07-12韦春媛
韦春媛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融安龙妙乡村生态功能区保护及旅游开发技术浅析
韦春媛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乡村生态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具有突出意义,环境的优化必须基于其生态基质,生态功能区规划正是依托于乡村基础环境条件形成的。研究乡村生态区规划及其保护目的是进行乡村环境建设,可以增加乡村经济增长极。文章通过龙妙村乡村功能规划,融合乡村旅游开发,从而从多方面形成乡村环境综合建设,建构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乡村旅游;旅游开发;乡村环境建设
1 龙妙村自然生态环境
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龙妙村生态旅游功能区位于融安县大将镇龙妙村,总面积约666.67公顷,核心功能规划用地面积136.6公顷(2049亩)。大将镇位于融安县城的东北部,地处中低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长,雨热同季,气候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为优越。境内温暖多雨,热量丰富,相对湿度达79%,年均日照时数1414.6小时;年平均气温19.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5℃,极端低温-5.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温38.9℃。年均无霜期298天,年均降雨量1896.3mm,雨量多集中于4~9月,林木生长季节较长。
龙妙村整体资源丰富,建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嘉庆年间已经是一个繁荣的乡村集市;自然风景优美,美丽的浪溪江流过村庄,沿岸涌现出风景如画的景点;文化民俗多彩,各个民族的村民和睦共处,相互体验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一直沿袭至今;古建筑雄伟古朴,古代建筑遍地开花;物产丰富品种繁多,家乡物产丰富;劳作工具古香新奇,在数百年的劳作中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制了许多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等,是村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目前,融安县龙妙金桔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在大将镇龙妙村,种植面积1100多亩,基地金桔年产量超过2000吨,总产值达800多万元,不仅提高了乡村的整体经济发展,还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开发。浪溪江沿岸的田园风光,更被人们誉为“世外桃源胜地”。
2 龙妙村生态资源特点分析
2.1 龙妙生态资源优势
2.1.1 山水空间独特,风景秀丽。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天成。龙妙的街、巷路面多是青石板铺成,村中土墙又是用大大小小的卵石铺挡,自然有致;浪溪江(龙妙段)清澈见底,自北向南蜿蜒流淌,两岸篙竹碧绿叠翠,宛如镶嵌在河岸的玉带;架建在急水滩头滩尾的竹筒水车,日夜不停地旋转欢歌、吐金溅玉;古时停泊在龙妙河边湾塘的有货船、渔船,每当夜幕降临,河面上燃起点点渔火,一只只鸬鹚鸟随着渔夫的吆喝声,一个个跟头就钻进水底,不一会儿,嘴里就叼着一条鱼浮出水面。
2.1.2 古朴商铺,古老建筑。龙妙老街铺面临江而建,现存四间铺面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民生商店门面上,镂刻有“富客常临”四个篆字的商店门面雕刻是龙妙老街现仅存的一副珍贵言语文物。此外,有庙宇、祠堂、碑志、拱桥、营盘岭、古码头、字纸炉等遍布村里,最多的是寺庙、碑志,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2.1.3 金桔风情带。龙妙农民的农庄将变身为一个“四季花果飘香的大观园”。春天来了,游客可以去施肥;夏季,果园、菜园成了游客眼的风景画;秋天,游客尽情体验丰收喜悦;冬天,1000多亩金桔是游客最钟爱的农产品。一年四季让游客在观赏游时如在读一本“农业百科全书”,达到“赏风景、学农业、长知识”的目的。种在地里是风景,卖出去的是农产。
2.2 龙妙生态资源劣势
2.2.1 乡村生态资源档次普通,整合度与丰满度不足。从资源调查发现,规划景区优质资源少,一般性普通资源多,核心构景资源不突出。全村民居寨貌不够完整,民居结构比较杂乱,存在新旧多种建筑结构样式。民居立面、屋顶、脊线平淡且有损落,缺少修缮与装饰。
2.2.2 新村与老村景观资源层次差距大,缺少统一布局与规划。“游老村,住新村”这是目前乡村旅游开发的显明特征。与古朴的老村相比,新村现代的建筑风格整齐排列,与传统地方民居风格不协调。同时,整体规划不够,新街区建设时没有考虑旅游开发的需要,如老街区原道路比较古朴,但后来改成水泥路面,就是缺少规划所致。
2.2.3 村寨基础环境条件滞后,大坝洲生态环境品质受限。村中部分街道路面质量较差,甚至没有排水设施,阴雨季节时,常常导致车辆、行人无法正常通行,大大地影响了当地农民生活的质量。村中基础建设投入不够,部分功能设施没有建设,如停车场地、宣传栏、各类标识等。
3 生态功能总体规划布局
3.1 功能布局核心框架
根据龙妙乡村生态功能打造,在对乡村资源评价之基础上,提出以“一环一带一核四组团”的景观功能布局框架进行总体规划。“一环”:即浪溪江两岸游道景观控制环。此环以龙妙山水空间为蓝本,展现自然溪水、堤坝水景、游泳戏水、生态果木、时花观赏、文化集锦等功能。“一带”:浪溪江沿岸山水风景带。就是沿浪溪江岸构成的线状景观带,布局水工建筑、自驾营地、乡村风味、泫溪漂流、游船戏水、自然游泳等休闲体验功能。“一核”:龙妙古村寨文化景观展示核。龙妙村有李家古居、粤东会馆、石板古街等,老街道两侧民房两层木质结构,沿街布局,临街开门窗,木质门窗多用文化雕花装饰,显得古朴优雅。“四组团”:分别为特色金桔种植生态科普组团、古村寨老街乡村文化展示组团、坝洲休闲娱乐活动组团及白虎寨宗教祉福组团。
3.2 生态功能规划
将龙妙生态功能旅游划分为老街乡情文化体验区、湾塘坝洲水景休闲、浪溪江沿岸金桔种植展示区、山地生态敏感保护区等四大功能区。老街乡情文化体验区——以展示龙妙村古村落乡情文化为重点,全面彰显龙妙古寨传统民居建筑、乡村风貌、习俗民情等元素,重点打造龙妙村寨人居环境与人文风貌,集聚寨乡风俗、民居建筑、街景门路、乡村娱乐、特色餐饮、乡村文化、民间活动等、形成“乡愁”的乡村韵味。湾塘坝洲水景休闲——以龙妙湾塘之月状水面为山水蓝本,重点打造“月形”水域空间,建成以乡村山水风貌景观为主调,配套民寨古商建筑文化空间体验及小岛风景。浪溪江沿岸金桔种植展示区——以龙妙特色名优金桔生态种植为农业观光要素,全面展示龙妙沿浪溪江两岸大片果园的生态基质,重点打造浪溪江沿岸肥沃的种植条件及生态金桔的优良品质,建成金桔采摘地和科普地。山地生态敏感保护区——以规划用地外围保护性山体绿地为区域,保留现有林地及景观竹林,突出山峦环境对龙妙古村的生态保护功能,重点打造龙妙村寨环境保护带,凸现景区景观植物资源生态特色,为村寨优质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4 乡村环境生态保护
4.1 生态保护原则
优先保护功能区用地,严格控制现有生态资源开发,重视生态景观营造,保护乡村自然原貌,可持续发展。一是做好浪溪江水系保护,突出生态果园用地整体保护;二是对龙妙老街区要把老屋古屋、传统民居、旧址、古寨风貌作为重点保护资源;三是必须点线面保护与环境生态综合保护相结合,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及生态位原理进行保护规划,根据生态旅游功能及资源敏感性、脆弱性进行分区保护;四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景观展示相协调,通过典型的“种—养—沼—能(果、作物)”生态利用模式,控制地表土壤流失,江塘岸岸坡壁侵蚀;五是可视物保护与非可视物保护同样重要,可视物如民居建筑、亭廊架台、路基驳岸等,非可视物主要是文化资源,如传统节庆、传统手工技法、传统劳作方式等。前者的保护重在民居修缮保护,从平面、立面等多方面加以修整,做到修旧如旧,不失古村特色风格。非可视物保护,就是先要挖掘文化资源,建立技术资料档案,培养后续人才,建设传统工艺作坊、倡导手工作法,保留传统工艺。
4.2 生态保护技术
4.2.1 分级分层次保护。将功能区按核心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与外围生态保护区进行分区分级保护。核心保护区是景区最重要的区域,由自北向南沿休闲农家、粤东会馆、戏台、李家古屋、祈福台、龙妙小学所构成的保护圈;一般保护区即是核心保护区的缓冲区,若被破坏则会严重影响到核心区;外围生态保护区是指景区内与外围连接处的山地、竹林及高山农田,采取一般性保护技术。例如对核心保护区,其保护方法为:一是在该区域内执行游人量指标控制,采用最适容量指标,村庄空间要特别加以控制;二是在核心区内的湖塘、岸坡、河道等水体做好水土保持,加固坡岸,种植保护性植物如爬山虎、蟛蜞菊、蜘蛛兰、美人蕉等;三是在村庄山坡坡脚与水体联结处通过道路做好雨水排放,将水排进水体,又不影响土岸坡稳定;四是景区核心区浪溪江、村前湾塘的景观开发要运用生态方式,尽量使其对环境以及生物结构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五是加强核心区园容管理,设置好卫生池、垃圾池,标注卫生警示语;六是对村寨民居古建筑“修旧如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风貌。
4.2.2 生活环境保护。包括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乡村生活污水种类主要包括民用餐饮污水、卫生污水、养殖污水、环境污水(降雨过多造成的泥水)等。污水处理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综合利用沼气池,通过典型的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应用及“种—养—沼—能(果、菜)”生态利用模式,应用有机循环生态模式将生活污水污物经沼气池发酵,沼气为能源再利用;二是建设景区污水处理池,所有污水均集中进行处理,经处理的污水合格后用于果林植物养护用水或排进景区湖体水系。
功能区垃圾处理就是将污染垃圾物如各种生活垃圾、植物枯枝落叶、餐饮殘物、腐烂瓜果物、养殖丢弃物、游人烧烤杂物等先收集,然后集中到村屯内垃圾堆放池,再通过垃圾车外运。在功能区内建设两个垃圾堆放池,按生态乡村要求设置岗位保证垃圾得到处理。垃圾采用分类式收集,收集的垃圾再采用生态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集中处理或外运到指定地点。但不得在乡村功能区内集中焚烧。
4.2.3 河道生态安全保护。保护范围是浪溪江龙妙村段、功能区内设洞河段、大坝洲闹鱼溪等水域景观河道。保护方法为:岸坡保护——对于比较固定的坡岸,采用自然坡岸不变,岸上坡上竹林带、杂木带严格保留;对于有崩塌之处,以种植植物树木保护为主,种植撑篙竹、甜竹或毛竹,适当种植枫杨树、樟树等。表演场四周加固土方,用大块石垒砌坡面,加大护坡面及厚度,水坝两岸可以采用分级台地保护,分2~3级(层)建设平台,使坡面更为牢固。
河道水质保护——即保护好沿河岸森林植物带,特别是果木带、杂木带、竹林带;严禁在沿河近岸侧(80m范围)种植速生桉树;在河道某些缓水湾,常有杂物积聚,影响环境,这些地方可以定期组织人员清理杂物,种植自净植物如水草、伞草、芦苇草、水杨梅等。对于湾塘水体,为保证湾塘水面景观,严禁在湾塘水面上进行网箱养鱼,也不能在浪溪江进行围堰式规模养殖家鸭;龙妙村屯所有生活污水必须集中收集处理,严格按照生态水质处理方法除污去污,保证水质后方可排放。
4.2.4 功能区用地保护。一是严格用地管理。各类土地必须严格在各自功能区内进行生产和开发布局,不得随意改变用地性质,重视生态型用地的保护;二是在满足功能区功能布局要求基础上适当加大景观用地面积,保证各景物景点的建设用地;三是用地必须与融安县(含大将镇)用地规划一致,不得突破前导规划的指标及范围。
4.2.5 资源协调性保护。乡村生态保护要紧密联系当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及丰富的人文文化,坚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人文理念,顾及乡村群众利益,要以功能综合、产品特色、环境优美、民心所向而区别于乡村纯生态旅游点。要多请专家及各类媒体到功能区考察,形成项目建设氛围。同时,要营造“乡亲感恩”、“乡情眷恋”、“离人心上秋”的“乡愁”氛围,通过亲情文化,培育浓浓的乡村情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切入到乡村的多方面,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两个主要类别,除保护好资源,还要有开发意识,结合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考虑,布局功能,如此才能彰显乡村人居环境建构的品质。
5 结语
乡村生态功能区域保护主要是维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为乡村建设提供生态基质。乡村社会发展很大程度要基于其生境,生产、生活、休闲等功能都离不开优美的生态基质,因此,通过生态功能规划,融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于其中,在当前乡材生态扶贫中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龙妙村仅是传统乡村的一个例子,以此例能剖析和关注当代乡村的环境建构与产业开发,增强乡村经济造血能力,发展和丰满乡村文化。
(责任编辑:王 波)
F590
1009-2374(2017)07-0121-03
10.13535/j.cnki.11-4406/n.2017.07.057
韦春媛,广西柳州人,供职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项目规划设计与生态文化理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