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7-07-1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532200
孙 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532200)
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孙 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532200)
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学科领域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开发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现文章主要针对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
壮族音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课题:2016年广西教改课题《壮文化音乐课程在桂西南民族高校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编号:2016JGA362
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十分宝贵的文化民俗文化特色与音乐艺术。将壮族音乐课程引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地方高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开发保护壮族音乐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一向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点工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挽救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举措。壮族民间音乐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智慧的重要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合壮族音乐课程不单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全面的掌握优秀的民间音乐艺术风格,感受壮族音乐的艺术魅力,领悟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能够激发其学生潜在的民族感情与民族理论,建立起少数民族传承文化的意识。
2.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对各种类型的人才要求持续处于变化当中,并且要求也不断提升。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求就是市场开始急需同时拥有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型的技能转变为了综合型的实践能力。而壮族音乐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合适的教学资源。这是由于壮族音乐是作为一种活态的、动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发展历程中,与地理、社会、政治、文化、戏剧、民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化对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挖掘,学习掌握壮族音乐文化可以更加深入的感悟壮族民间音乐,深刻体会民族音乐所传递文化与情感,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拥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1。
3.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国民经济繁荣进步的社会中,中国已经摆脱了贫穷的帽子,高速的朝着现代化社会的方向发展着,逐渐变得强大。在文化、政治、经济、教育领域,我国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硕果累累,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栋梁,是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的希望,肩负着兴旺中华民族的重任,而壮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思想底蕴深厚,能够凭借着独有的艺术价值对大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可以看出,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关键的实际意义。
二、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关注壮族音乐课程设置
明确培养广西地方民间音乐人的教学目标,在对人才需求进行详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而周全的方案,在确定目标后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确定培养目标就像一盏灯塔,指引着教师、学生前进的方向。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而缺少培养广西地方民间音乐人才的计划与目标。因此,壮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首先就需要树立起明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关课程,强化教学的各个步骤与环节。广西地方高校可以将最具壮族特色与文化的音乐完整的反应到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以形成国家基础课程与地方高校民族校本教程相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或者在当前已有的音乐教材中相应的补充壮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以便为壮族音乐课程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例如,高校可以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将壮族音乐及其文化最为教学重点进行教授2。这一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学生的任课,使得大学生对壮族文化与音乐产生了归属感。而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相应的开设壮族音乐欣赏课程,将著名的壮族民歌、平果嘹歌等著名的壮族风俗习惯转换成为教学资源,制造成为教学课件,不单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壮族十分珍贵的音乐及其文化成果,同时还可以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当地文化。学生在课堂上不单单可以收获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同时还能够深刻、直接的感受到壮族音乐、民俗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坚毅品质。音乐专业在进行乐理知识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著名的壮族歌曲来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提升学生对壮族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陶冶学生对壮族音乐的审美情趣。
2.明确壮族音乐课程的主导地位
强化壮族音乐在广西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当前广西高校大多数的民间音乐课程基本上都是处于选修、辅修的位置,并没有进入主流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中。例如,广西民族师范你已经开设了壮族音乐相关课程,并且明显突出了壮族特色与风俗。但是壮族音乐课程仅仅只是被列入专业选修课当中,这一课程的定位就直接决定了该课程不会被学生重视。而教师在对壮族音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是以地方民族鉴赏为主。有的高校虽然设置了壮族音乐教学课程,但是教学过程却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现状,壮族音乐进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中还需要从根源上确定课程的定位,保证地方民间音乐课程的主导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3。
3.开展壮族民间音乐教材建设
教材是进行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没有教材也无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则缺乏重要的标准与参考。一般情况下,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材建设措施。例如,可以由相同地域的几所高校一同联合,地方教育部门或某高校领导,选派专家教授,组织精英力量,邀请壮族民间音乐人,一同开展壮族音乐的教材编写工作。又例如,各个高校可以独立开展壮族音乐教材的编写工作,高校投入教材专项建设基金,选择理论知识基础扎实、艺术专业水平高、综合文化素质全面的教师来组建教材编创小组。通过真人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来获取教材资源,辩词教材。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述两种方式来编写壮族音乐课程教材。但是都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教材的全面性。对壮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分类与归纳。虽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尽可能的全面。第二,民族性。认清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特征,用心挖掘能够代表壮族民间音乐作品的经典作品,并且将其收纳至编写的教材当中去,使得其能够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有机的融合。第三,艺术性。壮族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在众多民间音乐资源当中必然也存在艺术水准高低之分。在将壮族民间音乐编写入教材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鉴别与分析,将艺术感染力强的、民族特色浓郁的作品纳入教材当中。第四,大众性。地方高校汇集了众多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使得教材的编写工作必然要注重大众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建立高素质教学团队
建立高素质教学团队,利用壮族音乐资源文化来编写地方高校音乐教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是最为主要的平台,要培养高校人才则需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突出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在壮族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壮族音乐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对广西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有着正确的认识与间接,同时还要掌握当前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基于要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的目的,高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参与学术交流会;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广西地方民间音乐培训;安排教师与其他有成功教学经验的教师一同参与学术研讨会;委任教师前往音乐院校学习专项壮族音乐;邀请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前来高校对教师的壮族音乐课程教学进行辅导与补充;积极素质教师开展教学课堂竞赛、评选优质课程活动、评选优秀论文等等。以更新壮族音乐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师音乐知识的构成,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5.开展壮族音乐艺术实践
经过上百年发展繁荣的少数民族音乐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在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民间艺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壮族音乐课程教学中,由于壮族音乐课程与普通音乐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及地域性、群众性、通俗性等特征,因此壮族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重要性,积极努力拓展全新的教学途径。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全新的传承路径,将原汁原味的壮族音乐引进到课堂中来。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将壮族音乐视频、壮族音乐教学内容、壮族音乐采风现场视频带进课程。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壮族音乐课程不单单可以深化大学生民族音乐的认识,推动壮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让壮族音乐充分发挥其人文价值,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1.白俊卿.山西省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3):101-103.
2.陈玥.浅析社会音乐教育现状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导向[J].音乐大观,2013,(12):103-104.
3.黄剑敏,尹经民.从“主辅修课程设置”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4-5.
4.包其锋.壮族音乐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音乐时空,2016,(02):127-128.
孙婷(1979—),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表演和研究、民族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