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阴影
2017-07-12孙文轩北京电影学院100088
孙文轩 (北京电影学院 100088)
影像中的阴影
孙文轩 (北京电影学院 100088)
自德国表现主义之后,光影作为影像的重要表现手法,频繁的出现在各类影像作品中,本文通过对各类影像中阴影使用的手段和使用的意图进行研究,对影像中的阴影做出比较分析。
影像;德国表现主义;光;阴影
人类的视觉是依靠光线来感知我们所处的世界,光是电影创作所必须的条件,是实现创作意图所需要的必要工具。
在影像中,光与影就像是两仪,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两者密不可分,有光的地方就必定有影子,光与影依据面积、造型等因素的不同,主导性也会发生变化,但是两者都可以作为影像中表达感觉或是叙事的工具来使用。
一、影像中光影运用的萌芽
在人工照明的手段被使用之前,电影工作者大多使用自然光进行拍摄,对光影的主观使用上丰富性较低。直到1915年12月13日在美国上映的电影《The Cheat》的出现,灯光的心理和戏剧效果才被人们所认知和发现,在这部剧情片中,强烈的光影对比作为戏剧性元素对剧情产生影响。
在这之后,1919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兴起,冲破了意大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电影、法国的艺术电影将影像局限于对社会真实的反映的枷锁。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光影,在影像中经常利用光影来表现梦境般的世界或是心理状态,这为之后出现的类型片(如惊悚片、恐怖片、悬疑片、黑色电影等)和其他影像的表现手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因此阴影这个工具在表现主义电影之后依然充满活力,甚至表现的手法较之前更加的多样性。
二、面部及身上的阴影
演员面部及身上的布光除了基本的照明作用以外,在对剧中人物的塑造,人物心理状态和情绪的表达,情节氛围的视觉化营造等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规的面部布光由于角度、明度、色温等因素的不同,对影像的情调和性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演员面部受光由于人体自身结构天然的起伏、皮肤的质感,形成的明暗分布和面积比例有所不同,传达出的含义和对观者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比如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底光、散射光和漫射光。
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闪灵》中结尾的一场戏,精神奔溃的作家在迷宫中追杀自己的儿子,落满积雪的封闭狭窄的迷宫中,地面的射灯发出的冷光由下至上打在面目狰狞的作家脸上,底光让作家原本就变形的可怕面孔更加病态骇人。底光是影片中表现恐怖诡异的人物的常用手法,
日常生活中的光源一般而言都是自上而下的,人为的底光改变了面部常规的光区和阴影区域的分布,会有种面部结构发生改变的错觉,让常见的面部特征变得陌生,看起来似人非人,因此在观者长期的生活经验中人物的面部受光区与阴影区与影片中营造的底光效果形成的是截然相反的视觉感受,对于常规经验外的,未知的事物观者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恐惧的感觉。相反的,强烈的顶光也会加强影片的戏剧性,带来庄严肃穆的气氛。
阴影在场景中经过精心设计,也能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细微的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
在保罗·范霍文的电影《本能》中,旧金山警察尼克在审讯凶杀案嫌疑人女作家凯瑟琳无果,送其回家的途中,凯瑟琳问及尼克不光彩的过往,并表现出对尼克的了解。这场车内的戏发生在暴雨的马路上,车外的光线透过被暴雨冲刷的前挡风玻璃,在内心百感交集的尼克脸上投射出星星点点、凌乱闪烁的光影,波动的阴影正是此刻尼克精神状态的写照:被问及不光彩过往的焦虑,对面前这个女人不了解产生的不安感,作为警察却被性感的女性犯罪嫌疑人所吸引的矛盾心理。
阴影在场景中有时会以一定特定的造型出现在人物面部或是身上,通过强烈的造型塑造人物或是暗示情节内容。
在乔纳森·德米的电影《沉默的羔羊》一场对话戏中,因精神问题被收监的汉尼拔博士的面部特写镜头,整个面部全处在阴影中,只有双目被打上了一道硬光,明暗对比极强的光影让汉尼拔博士看起来像是带着头巾的忍者,深深的隐匿在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里,让人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接近,锐利的光区和汉尼拔博士的双目相得益彰,神秘又咄咄逼人,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只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才具有的控制力、威慑感、压迫感。
1957年版本的电影《决斗犹马镇》的一场戏中,被缉拿的强盗头子本·韦德坐在酒店房间的窗前,无论本·韦德是坐在椅子上还是站起身来,酒店房间的两道平行的窗栏投影总是会投射到他的双腿上,像是两根束缚住他双腿的锁链,无法摆脱,动弹不得,加之手上明晃晃的手铐,给观者带来极其强烈的丧失自由的感受。
三、人物剪影或逆光
剪影是电影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元素,画面内的人物剪影会和环境构成正负形的关系,让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关系变得纯粹,增强视觉的冲击力。画面外延伸入画的剪影不仅是对画外空间未知人物、事物的一种暗示,更重要的一点是出现在画面中的阴影是对观者想象力的一种调动,恐怖片中,一个具有强烈造型感的阴影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惧可能会比创造出来的清晰可见的怪物更加可怕。
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电影《边境杀手》中,一行缉毒队员来到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准备执行缉毒任务,此时天色已晚,队员们各自检查武器、穿戴装备,迎着逐渐湮没在地平线里的落日,朝隧道出发。在夕阳的余晖中,一行队员的黑色身影向纵深处前进,渐渐下沉,和黑色的地面融为一体,消失不见,画面中只剩下像海洋一样深邃的深蓝天空和黄昏的一抹暗红。队员们在地平线上的黑色剪影造型在单纯的由天空和地平线组成的画面里形成极强的形式感,一众人逐渐消失在黄昏的身影让观者感受到大战前夕的悲壮,也预示着小队队员即将面临的危险和生死未卜的命运。
马提欧·加洛尼执导的电影《故事中的故事》中的开场镜头,低机位跟拍一双穿着奇怪裤子的行走的双腿,人物手中还拎着两个奇怪的袋子,阳光从演员的左上方照射下来,在地面上投射出一个造型怪异的、似人非人的身影,长时间的跟拍让观者对人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奇特的影子也在影片的开片就奠定了影片奇幻的基调。
四、人物周围环境的阴影
阴影除了能和人物发生直接的关联产生作用以外,影像里人物周围环境中的阴影造型对人物的塑造,人物关系的表达,烘托氛围等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电影《深闺疑云》中,丽娜通过种种迹象发现了约翰尼的可疑之处,害怕约翰尼谋财害命,终日惴惴不安。房间里网格状的天窗在房间里投下巨大的网格状的网,像是作为捕食者的约翰尼精心编织的一张蜘蛛网,等待自己的猎物丽娜上钩,在背景巨大的网格阴影的包裹下丽娜像是弱小无助的小昆虫,夜里端着发着荧光的牛奶上楼梯的约翰尼像是一只毒腺里充满毒液的蜘蛛,在蛛网上慢慢的爬行,接近他的猎物。
在保罗·范霍文的电影《本能》中,尼克和同事在电梯里争论是否批捕凯瑟琳,电梯的顶部是网格状的结构,光源从顶部照射下来,狭窄的电梯空间里布满渔网状的阴影,细碎的阴影把本来就狭窄的空间分割的更加细碎,和警察们对案情的无头绪,争论无果,崩溃的精神状态相互对应。
阴影在影像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电影中使用的手段也多种多样,阴影给影像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视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