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严肃电子音乐作品中的“简约主义风格”

2017-07-12彭与周武汉音乐学院43006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

彭与周 (武汉音乐学院 430060)

浅谈严肃电子音乐作品中的“简约主义风格”

彭与周 (武汉音乐学院 430060)

严肃电子音乐与简约主义音乐,作为并行于同一时期的音乐类型(风格),让我们很容易相信两者之间必能产生交集或是某种层面上的相互影响。在史蒂夫·赖克(Steve Reich)尝试借用电子技术手段介入其简约主义音乐作品创作的同时,简约主义能否“反过来”对电子音乐作曲家的创作产生影响呢?本文将以简约主义音乐作品的材料组织手法及美学观念为出发点,结合严肃电子音乐作品的某些创作方式与技术特点,探讨上述论题存在的可能性。

严肃电子音乐;简约主义音乐;简约主义风格

简约主义(音乐)风格,最初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很快便因其独到的美学观念和别样的音乐过程在音乐领域得到了狂热的追捧——菲利浦•格拉斯(Philip Glass)、泰利•赖力(Terry Riley)、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等一批相关作曲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广为人知,针对该音乐风格的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很多学者认为,简约主义音乐最初是“为了与严密计算的音乐派别相抗衡才出现的”1,“随着时间的推移,简约派的作曲家不再以‘标新立异’为目的,而是将这种风格提炼成一种理论,一种现象,更加注重个人的审美倾向,更加自由而丰富......”2。

严肃电子音乐,相较于简约主义音乐的成熟时期出现得略早,最早的两大电子音乐流派——法国具体音乐始于1948年,德国电子音乐流派始于1951年。有学者认为,德国电子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斯托克豪森后期的音乐作品中,开始不断挖掘新的音乐表现方式......更加启发了简约主义作曲家的创作方式与音乐内容。”3作为同一时期的两种音乐类型(风格),历史的经验以及客观的事实让我们很容易相信两者之间必能产生交集或是某种层面上的相互影响。例如史蒂夫•赖克(Steve Reich)的《Come out》,就是一部运用电子音乐的制作平台与典型素材(录制的人声)创作的简约派音乐作品。这是电子音乐的创作模式对简约主义作曲家及其音乐写作产生影响的典型案例。我们不禁猜想,简约主义能否“反过来”对电子音乐作曲家的创作产生影响呢?他们是否有能力做出“回应式的效仿”,在电子音乐作品中实现简约派的美学观念呢?

首先,从简约主义音乐作品的材料组织手法上看,“那些对于音高、节奏的限制和靠着不断重复的发展,才是简约派最核心的重点”4——在笔者看来,它至少是简约主义音乐作品构成其独特音乐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素材的重复,“恰巧”是严肃电子音乐“与生俱来”的一项重要写作技术——最早的一批严肃电子音乐作品,《铁路练习曲》(Etude aux chemins de fer)、《平底锅练习曲》(Etude aux casseroles)、《旋转门练习曲》(Etude aux tourniquets),于1948年10月5日巴黎广播电台以“噪音音乐会”(Concert De Bruits, 此节目于1948年6月20日首次推出)为总称的节目中首次播出,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具体音乐可以作为“极好的配音材料”——通过不同声音拼贴组织的音响片段因缺乏素材间的必然逻辑而生涩难懂,反倒是那些对同一声音予以不断循环(loop)构成的段落给听众留下了“配音材料”的深刻印象。当作曲家把针对某些特定素材的循环处理发展到某种极致的时候,即将同一素材的循环过程由作品的局部扩展到整体,并赋予其“主导性(旋律)”织体地位时,一首具有“简约主义风格”的电子音乐作品诞生了。

Jean Schwarz的《pour Carolyn Carson 2 etait une fois》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电子音乐作品。在这首长达8分钟的作品中,作曲家只运用一种核心素材——低频上出现的一种音质圆润的短小音响作用于“等分节奏型”的节奏方式上,并通过无限地循环发展贯穿乐曲始末,在乐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人性化微调”,使这些素材的音响状态差异大小与其在横向时间轴上的远近距离构成正比关系。通过长大而细腻的渐变过程实现“简约主义风格”的音响过程。

其次,从简约派音乐的美学观念上看,“音乐作品以强调过程为主,从抽象逐渐变为直观,从主观的情感表达逐渐变为客观的陈述事实”5。艺术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不同层面上的对比,音乐与其他艺术载体一样,在构成其内部的对比(矛盾、冲突)关系同时又必须在整体上实现逻辑统一。简约派音乐与其他绝大多数音乐流派的美学观念差异,可以用“种子”与“鲜花”的关系为例,直观地予以解释。大多数音乐作品内部的对比关系的构建,常类似于将埋下“种子”的画面直接通过蒙太奇的手法,跳过其生长过程,直接出现“鲜花”盛开的画面,因为生活经验告诉人们“种子”与“鲜花”是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虽然它们是两种事物,但却能构成统一的逻辑关联。而简约主义音乐发展的核心过程,恰恰是那些被大多数音乐作品通过蒙太处理掉的,由“种子”渐变成“鲜花”的漫长而细腻的生长过程。以这一美学观念为基础,熟知严肃电子音乐的人们不禁想到,相较于传统的写作技法、演奏(唱)方式,电子音乐创作的某些“特殊技能”反倒更适应于细节或微观层面上的过程表达。电子音乐大师斯托克豪森曾经提到,“假如你将任何给定的一秒钟的声音拉长为20分钟,我们所得到的这个大的时间上的音乐构成是原初声音的微观声学时间结构的扩展。”6。通过电子技术手段的介入,我们可以针对某素材施以长大的细节或过程的展示,当这一展示的过程达到某种极致的时候——将其过程由作品的局部扩展到整体,并赋予其“主导性(旋律)”的织体地位时,同样可以构成具有“简约主义风格”的电子音乐作品。

Philippe Auclair的《Hiranyagarbha》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电子音乐作品。该作品围绕着一个核心素材——在中低频上出现的一种有弹性的金属音质,保留其“音头”,对其“音尾”予以长大而细腻的线性发展形成具有主题性的音乐片段,在音乐接下来的过程中,以该主题的音响材料作为基础,通过结构的伸缩、色彩的调制,以及加入其它素材构成对位等方式构成二十一次不同的主题“变奏”,通过对单一材料的变奏方式传达具有“简约主义风格”的美学观念。

从本文列举的作品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在严肃的电子音乐范畴内还没有针对“简约主义风格”的明确划分与界定,但是并行于20世纪的这两种音乐类型(风格)确已构成了相互的影响。从某种角度上讲,严肃电子音乐“与生俱来”的创作方式与技术特点,还真有点为表达简约主义美学观念而生的意味。如何将这种“与生俱来”本领更好地与电子音乐自身的各种美学观念予以融合,也将是值得电子音乐作曲家们继续探索、发现的一条道路。

注释:

1.宋贺.《论简约派音乐的“变化”与“统一”》.第三页,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2.宋贺.《论简约派音乐的“变化”与“统一”》.第二页,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3.宋贺.《论简约派音乐的“变化”与“统一”》.第二页,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4.宋贺.《论简约派音乐的“变化”与“统一”》.第二页,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5.宋贺.《论简约派音乐的“变化”与“统一”》.第二页,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6).

6.黄枕宇.《从两部作品的比较看西方电子音乐早期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3).

[1]宋贺.《论简约派音乐的“变化”与“统一”》,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2]黄枕宇.《从两部作品的比较看西方电子音乐早期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马玉峰.《简析序列音乐及简约派音乐风格特征》.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王莹.《以简驭繁:简约主义音乐的历史渊源》.艺海,2012年02期.

[5]唐小波.《简约主义音乐创作技法之‘附加过程’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杨静.《简约而不简单——简约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探略》.黄河之声,2008年17期.

[7]罗薇.《印度音乐对于简约主义音乐风格的影响》.乐府新声,2007年04期.

彭与周(1983.12- ),男,汉族,武汉音乐学院,助教,研究生学历,电子音乐作品分析。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我院参与“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长大可当作曲家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