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龠》看钱穆先生之考据观

2017-07-12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
关键词:考据义理钱穆

⊙郭 迪[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从《学龠》看钱穆先生之考据观

⊙郭 迪[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学龠》是钱穆先生关于治学方法与门径的著述,从钱先生所谈本人治学方法以及对古人读书方法和学术源流的介绍,可以对其考据观有一个整体感知,从而进一步了解钱穆先生的学术文化思想。

学龠 钱穆 考据观

钱穆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学贯四部,在文化思想史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其中考据、义理、辞章的关系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和根本方法。他对清代尤其是近代以来的空疏考据做了强有力的批判,因此研究其考据观对于掌握其学术文化思想有重要意义。《学龠》一书是钱先生关于治学方法与门径的专著,虽然简短,但其中对钱先生治学之法有很多概括和提炼,从中可以对钱先生的考据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善于运用考据方法

钱穆先生的考据观首先表现在其将考据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钱先生认为考据是考证知识是非的方法,一门学问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明确证据之上,“惟考据乃证定知识之法门,为评判是非之准的”。从中可见,钱先生不是狭义地将考据解释为音韵、训诂、校勘等,而是包含更广泛的含义。这一点他在《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中谈到曾国藩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曾氏把考据范围放宽了,又特为辟出杜、马一路直到顾炎武与秦蕙田,那便在经学之外扩开了史学,于校勘、训诂之外,辟出了典章、制度。”正因为考据是一种方法,因此它适用于每一门学科。

其次,钱先生是以历史考据走向学术界视野的。他1930年就发表了《先秦诸子系年》,涉及当时学术界诸子研究的诸多方面,如诸子的生卒年、生平事迹、思想渊源、文献版本、古籍真伪等重要问题。该书序中说:“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以诸子之年证成一子。一子有错,诸子皆摇。”正因其雄厚的考据功底,顾颉刚推荐他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同年,他在《燕京学报》发表考据名作《刘向歆父子年谱》,以《史记》《汉书》为基本依据,列举二十八条材料,反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论点,打破了清末民初学术界流行的刘向歆伪造群经之说,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学龠》一书中钱先生在谈到治学方法时,多次运用考证、训诂、校勘等考据学方法。在《本论语论孔学》中,钱先生围绕一个“学”字,探究孔门所学。一方面他从横向摘出明显提及“学”字诸章,会通阐说,力求为当时孔学粗略描绘轮廓;另一方面他从纵向对历代诸儒意见均有取舍评骘,旁征博引,论证丰富。在《朱子与校勘学》中,对朱子的《韩文考异》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此书“义理、文章、考据,兼容并包,一以贯之,而更无遗憾矣”。这些论著都不乏字义训诂和考证材料,并经常引用阎若璩、毛奇龄、戴震、何晏等大家著述,论证材料非常丰富。

第三,钱穆先生作为学术“通儒”,不仅是历史学家,更是地理学家,他认为文学与历史研究都离不开地理。《学龠》中所收两篇《历史与地理》《我如何研究中国古史地名》是其在香港讲学时的讲稿,两篇都强调了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并讲述了他考据研究的过程。钱先生的历史地理研究是从经学入门的,他谈到“对地理知识乃在《皇清经解》中开始获得入门”,其中有一部阎若璩的《四书释地》,把四书地名一一进行考据,钱先生曾说:“我因读了《四书释地》,才懂得考据之学,才懂得地理知识之有用,才懂得如何在历史上活用地理知识的方法。”除了历史地理,他又谈到文化地理、经济地理、宗教地理,每一个方面都值得发掘和体会。如钱先生提到“若有人能把《全唐诗》分着地域做研究,其中也必有许多新发现”。1932年,他在《清华学报》发表《楚辞地理考》一文。这篇文章乃是他1922年赴厦门集美大学任教时偶然发现的问题,1922年12月他撰成首篇考据学性质的文章《屈原考证》,该文是钱先生因读王夫之《船山全书楚辞通释》受到启发所写。该文通过考证《楚辞》地名,推论到地名时常会随着民族迁移而转移至另一区域的现象。因此,钱先生对地理的关注和研究是贯穿其一生的教学与实践中的。

钱先生既然如此熟悉使用考据学方法,却又为何对清代乾嘉尤其是近代的考据学提出严厉批判?这种批判是否又与第一部分所述产生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钱先生的批判对象到底是什么。

二、“博通”与“专精”之辩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释通》中特别提出一个“通”字和所谓“专家之学”的“专”字。钱先生的考据观就体现在其不断从专到通、由通返专、由专再上下贯通的循环过程:

故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

钱先生认为考据必须建立在博学通识的基础之上,切不可断章取义,失去做学问的本真:

当时学者群言经学,而其弊至于不读经。此情真可浩汉……若论考据,则范围更广大,更是考不胜考。若果读书为学,不先融会大义,只向零碎处考释,则此路无极,将永无到头之期……清代乾嘉经学,极盛之后,正是犯了这个毛病。

这段话表明他认为当时经学正盛,但不少学者已经懒于看全经,其流弊可想。前文已经谈到,钱先生认为考据为从事学问之方法,“学问已入门,遇有难事,乃涉考据。此乃学问有得以后事,非始学入门事。学者自创新解,自标新得,必凭考据资人共信,考据诚所当重。然不当即以考据代学问”。

其次,钱先生认为学问不能拘泥于一家一派,应当“博学好问”“广收并蓄”。内心存疑,“始谓之好学会疑。故即治思想,亦当知考据。我若笃信一家,述而不作,此亦一种考据。若兼采两家,折衷异同,会而通之,此亦一种考据”。钱先生笔下的考据具有兼容并蓄的含义。

从这个角度说,钱先生批判的其实是只重考据而失去学问根本的片面性,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考据学方法。他在《学术与心术》一篇中谈到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根本是对中国已有传统历史文化做彻底解剖与检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然而学无本源,识不周至,终归是“人人从事于造零件,作螺丝钉,整个机器,乃不知其构造装置与运用”,即使考据方法掌握得再成熟精炼,还是不可取的:

仅曰“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其考据所得,纵谓尽科学方法之能事,纵谓达客观精神之极诣,然无奈其内无邃深之旨义,外乏旁通之涂辙;则为考据而考据,其貌则是,其情已非,亦实有可资非难之疵病。

他认为这种不顾学问根本,只讲求材料,只顾自己成名成家,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治学方法是路向的错误。钱先生虽然推崇宋学,认为学问最终要回归义理,但是他对考据、义理、辞章的统一有很高的追求。

三、考据、义理、辞章之辩

考据、义理、辞章的辩题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思想中由来已久。若追根溯源,亦可谓是汉、宋之争之变相,一方面高抬考据,轻视义理;另一方面谓学术将以济世,因此菲薄考据,谓学术最高标识当属义理之探究。钱穆先生在文学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曾说:“虽不敢自谓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皆能,但我至少于此三者皆已能有所涉猎。”

首先,钱先生从学科的角度对三者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如果按照清代戴震和姚鼐对中国学问的分类,一切学术可分为三个部门,即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和辞章之学。“今天文学院分文、史、哲三科,正与此三部们相应。”“我们也可说,在西方学问没有到中国来以前,中国近一千年的学术上,有此汉学与宋学的两大分野,一是义理之学、一是考据之学,而同时又另有文章之学,学问就如此分成了三个部门。”

其次,钱先生认为三者相互贯通,必须融为一体,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他说:“义理教我们德行,辞章培养我们的情感,考据增进我们之知识。须德行、情感、知识三方皆备,才得称为一成人。这一点说明钱先生认为考据学必须与其他学问相互配合才能解决人生社会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正等同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文史哲不分家。钱穆先生推崇朱子,他认为朱子“通汉、宋之囿,祛义理、考据门户之弊,而兼通并包,一以贯之”。

在《学龠》中钱先生有如下观点:

窃谓上述两派之争议,平心论之,亦是各有立场,各有见地。合则两美,分则两损。欲为中国此后学术开新风气,辟新路向,必当兼综上述两趋势,而会通博综,以冶之于一炉。

总之,《学龠》一书既有钱穆先生考证方面的实践之作,如《本论语论孔学》《朱子与校勘学》,又有考证理论的集中阐释,如《学术与心术》《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同时又有治学为学之方法研究,如《学问之入与出》《推寻与会通》,对于研究钱穆先生之考据观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释

①⑪⑬⑭⑮⑯钱穆:《学术与心术》,见《学龠》,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42页,第147页,第145页,第146页,第143页,第144页。

②⑫钱穆:《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见《学龠》,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01页,第91页。

③钱穆:《先秦诸子系年》,香港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页。

④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版,第1—7页。

⑤⑳钱穆:《朱子与校勘学》,见《学龠》,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83页,第53页。

⑥⑦⑧钱穆:《历史与地理》,见《学龠》,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83页,第183页,第187页。

⑨钱穆:《我如何研究中国古史地名》,见《学龠》,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89页。

⑩钱穆:《古史地理论丛》,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180页。

⑰钱穆:《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见《新亚遗铎》,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451页。

⑱⑲钱穆:《史学导言》,见《中国史学发微》,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38页,第50页。

作 者:

郭 迪,扬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小说研究,指导教师为黄强教授。

编 辑: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考据义理钱穆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古丝路之遗存
清代文人王特选生平及著述考辨
以象数扫落象数
浅谈义理和人情
摆 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管窥
《爨宝子碑》泐文及校碑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