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实现路径的探索与思考①

2017-07-12廖月琴

中国商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徒机电校企

摘 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的参与,目前都是校企之间的浅层次合作,而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对英国和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提出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现的构思。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181-02

随着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现代学徒制目前已经被视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事实证明,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这里以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研究平台,探索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现路径,实现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办学过程中来。

1 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外的建设与改革

1.1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英国职业教育坚持职业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能力”;重视实训,采用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市场和企业需要[1]。在实施主体上,英国政府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推动者,行业企业是现代学徒制执行的主体,学校和其他的培训机构则主要配合企业行业进行培训工作[2]。英国政府2008年1月成立国家学徒服务机构,并在2009年投入运行,对学徒制的全国统筹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英国学徒制官网成立运行,搭建供需互动平台,实现了学徒与企业的有效对接;2004年开始,英国政府扩大政府资助范围,在2015年实现了16~18岁的青年学徒制也完全免费的目标,这些资助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参与学徒制;2008年7月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部与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联合发表了《学徒制草案》,该法案的颁布对完善英国现代学徒制起到重要的作用[1]。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英国现代学徒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职业教育与工商企业实践脱离的弊端。

1.2 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分析

德国现代学徒制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家主导、市场驱动”。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结构可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上企业、职业院校的行为受到不同机构的管理和不同法律制度的约束。在宏观层次上,德国现代学徒制每年会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调整职业范围;中观层次上,德国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社会团体在学徒制的目标、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培养方法和考试要求达到一致,同时德国现代学徒制中,行会对企业培训进行监督和管理,行会组织学徒制的认证考试和颁发证书;微观层次上,涉及学徒制的教学过程,德国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过程的教学原则是“行动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但从制度的角度来看,也存在劣势,即其严格的“职业”制度造成双元制对劳动力市场反映不灵活[3]。

1.3 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分析

教育部于2014年下半年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職成[2014]9号)文件,通过近两年的探索,许多试点院校及企业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比如重庆“师带徒”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奥迪职业学校合作项目”的学徒制试点班“奥迪班”,他们通过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2 学校专业建设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自从2010年开始,该专业就尝试着“校中厂”和“厂中校”的简单的学徒培养模式,虽然相对以前本科压缩的教学形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的现状,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徒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经过调研分析,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存在问题如下。

2.1 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积极性欠缺

虽然国家和学校都在呼吁高职教育需要深度的校企合作,但由于企业的需求度并不高,而国家政策和法制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法律保障。目前学校校企合作是校企之间浅层次合作,学校教学安排企业基本不参与,企业除了发放一些奖学金鼓励学生到企业工作外,最多在学生中开展一些企业文化教育。同时,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的意愿并不强烈,让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热情更是大大减小。

2.2 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企业只重视招生,而忽略学徒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只是想从企业合作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设备、资源以及提高就业率。这种观念的偏颇导致校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缺乏沟通,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出现了“产学脱节”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校企培养目标不明确[2]。

2.3 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自2016年起,学校推行学分制管理办法。这可谓是现代学徒制推进的一大新举措。然而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还不完善,使得学分制管理流于形式。很多学科依然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激起学徒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提高学徒的综合能力。

3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实现路径探索

通过对英国和德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设思路。

3.1 完善保障制度,提供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支持

通过对国外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我们发现不管德国的“双元制”,还是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这些国家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背后都有政府实施战略层面的管理,出台相应相关劳动和教育的法律政策,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从制度上规范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2]。例如,澳大利亚《职业培训法》确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芬兰《学徒制培训法》规定了学徒制培训的实施过程,为学徒的实施提供了足够的法律保障。因而,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急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3.2 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保障现代学徒制的人才质量

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明确企业、学校家长和学生在学徒制人才培養中的主要职责。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

3.3 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构建三段工学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首先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在法律和机制的保障下,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构建三段工学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为学徒准备期,目标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该阶段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专业技能课和通识课,第一学年结束,企业负责人及学院专业负责教师一起将学徒班的培养目标、模式和毕业去向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宣传,通过笔试和面试,成立现代学徒制班。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该阶段为准学徒期,此时学生具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该阶段的目标是强化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学生每周3天在学校学习,2天在企业学习。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该阶段为学徒期,学生10个月在企业,2个月在学校,进行实操性训练和综合职业技能训练,毕业后就能更好地融入企业。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但只有在国家、企业、学校对其有全面的理解和合理确认其责任边界、认真履行其责任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全面推广。本文通过探讨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实现的路径,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发展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位高职教育工作人员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继廷.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玉改.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误区及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4).

[3] 黄蘋.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分析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

[4] 高文智.探索现代学徒制助推汽车产业发展——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奥迪班”为例[J].职教论坛,2016(14).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课题,课题名称:现代学徒制在高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现路径的探索(B2016576)。

作者简介:廖月琴(1980-),女,湖北十堰人,武昌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学徒机电校企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今日菜色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机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