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07-11徐嘉遥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太公情愫西南联大

徐嘉遥

汪曾祺的文章可真是百科全书!天南地北,鸿儒白丁,官绅地痞,南甜北咸,东酸西辣,无所不晓,无所不尝。偶然记起文中片段,再去翻看,直寻得天荒地老,“遂迷,不复得路。”

又是哪个西南联大的文嫂丢了鸡?又是哪个卖锡的俊生惹人爱?又是哪两个小人儿在芦苇荡里互吐情愫?

汪老先生自嘲是“无所不吃”,却也因此受了不少的苦。喝酸豆汁儿,生吞大活虾,品大洋钱的茶茗,活脱脱就是一个脚踏淤泥、手摘星辰之人,怎两个“生猛”了得?我看他描写得如此之“鲜”,那鲜味就是搅和着沁在纸浆里的,自觉从来没有对家乡的味道大加赞赏。我没下过地,时过境迁,已寻不到满田陇跑的野孩子,许多陌生的菜名已叫不上来。蜀地有古朴的宽窄巷子,铜人陀螺,颇有韵味。我的世界里,味道这么少,远不及汪先生的“五味”。

爱玲说她小时极喜欢油漆和褥子发潮的气味,我就喜欢自家车库的味道。说不出什么味儿,反正很享受,很踏實。爱玲还说,她喜欢她姨弹琴时周遭的气味。可我被拉去练琴的时候,没有味道,只有指尖薄薄的茧与钢弦的“肌肤之亲”。

我打小被母亲冠以“穷讲究”的大帽子。虽然不及西南联大的怪人,但领带西装不少,但家人中唯我的脚狗儿不舔。不知在何处看到:“古时欧洲男子曾以嗅脚趾间秽物为好。”至今仍记得明了。大概我生得和欧洲男子一样壮硕,我的狗儿不好这口。

我初中的女老师非常年轻,资历也很高。她在批阅时常爱去绺头发,绺完后必在鼻间逗留,颇有大家批卷之范。我那时颇喜欢看这一眼,真觉得非常赏心悦目,大概是兀自留恋发间情愫吧!

初中军训时非常兴奋,嚷嚷要和一女伴一起睡,她欣然答应,待我爬上她的床,闻了闻她的被子,大叫一声:有我太公的味道!她脸色一变,把我轰了下去。现在想来也是,“太公”总是指腐朽陈年的味道,用在妙龄少女身上,说来并不美。

我虽生在海边,“鲜”味尝过不少,但似已麻木。加之食堂总是拿油焖河鱼搪塞我们,旧时对海味的依恋,也随着油焖的烟气散去了。印象里只有西门岛的“鲜”味最足。家乡特产熟悉的名唤不出一个,这也真是不幸。前几日学校里的枇杷花开了,我听见前面的女同学说:荷花长在树上吗?不禁大笑,但酣畅大笑后又惊觉自己也不知道几种花名。大概,生灵百草到我们这儿,心中想来多是一阵空。

点评

文章语言颇有大家风范,语言质朴,无过多矫饰,但读来却韵味十足,可见作者语言功底之深。文章标题也十分吸引人,全文紧紧围绕“味”来写,道的都是身边之事,真实有趣,实为佳作。

【作者系浙江省乐清中学高一(6)班学生,指导并置评:黄忠、吴怡恺】

猜你喜欢

太公情愫西南联大
背影
背影
写意情愫缱绻心头炽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西南联大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我的太公
汪国真诗二首
张良得《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