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创刊号的《音乐小杂志》
2017-07-11东方小四
东方小四
优美的文字不过是雕虫小技,如果没有丰富的心灵、深厚的学养做底色的话。
在多领域均成大师的李叔同 (1880—1942) 于1906年在东京主编的 《音乐小杂志》 虽只出一期,却证明了:深刻敏锐的心灵与言之有物的文字相匹配,便足可传世并影响后世。
“仅此一本”的 《音乐小杂志》 影响深远。它是近代近百种音乐期刊中最早的一本,在思想与体例上均在我国的音乐刊物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已有数十篇学术论文研究它。自幼受到严格传统教育的李叔同熟谙传统文化与中国音律,而少年时他便致力于研习西洋音乐,是致力于将西洋音乐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的创作型大师级人物。这本 《音乐小杂志》 的创刊号是其音乐思想的较为全面的阐释。
出国之前的李叔同,在中国音乐界已经是很有分量的人物。出生富裕之家的他幼年跟隨要求极为严格的长兄学习,打下了相当厚实的国学基础;而他天生对艺术敏感,结婚后从长兄手里拿到一大笔“养家费”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台昂贵的钢琴。
李叔同于1905年编印出版了供学校教学用的 《国学唱歌集》,即从 《诗经》、《楚辞》 和其他经典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两首昆曲译谱,以及西方和日本的一些既有曲调,精心编辑而成。其中的 《祖国歌》等迅速传唱开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这种背景中东渡日本的他,创办 《音乐小杂志》,有万千感慨要抒发,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李叔同一生贯彻的“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
这期杂志的刊行,实属不易。在中国近代文艺领域创造了十数个“第一”的李叔同,1905年8月赴日留学,研习美术与音乐。李叔同原本想与友人在日本合作创办一本 《美术杂志》,他将音乐部分的内容隶属其中,然而筹备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朋友散去、美术杂志流产;他便索性将其中与音乐相关内容,编辑成了《音乐小杂志》。这期杂志除日本人所作的两幅插画和三篇文章外,李叔同以自己的字“息霜”为名,包办了从封面设计、美术插图、前言、乐史、歌曲、杂纂、词府各栏、校对排版等一任事项。他当时将样板寄回上海刊印,部分杂志在中国发行,另请人将部分杂志寄回东京,在留日中国学生中发行。
在 《音乐小杂志》 的序言里,李叔同强调了音乐与人和自然的和谐美妙,“声音之道,感人深矣。惟彼声音,佥出天然;若夫人为,厥有音乐”;他还将音乐从印度到埃及等至欧美的发展沿革做了阐述,然后总结音乐的功用以及为何要创办音乐杂志:“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矣”等等。在这篇序言里,他也说了准备将 《音乐小杂志》 做成一年两期、春秋各出一期。但凭他一己之力去应对各种繁难任务,确实难以为继,何况他还有许多课业及其他工作需完成。这或许就是 《音乐小杂志》 仅出创刊号的缘由了。
在这本珍贵的创刊号 《音乐小杂志》里,李叔同没有忘记他出国留学前心心念念的“学堂歌”,他在杂志上编印了《我的国》、《隋堤柳》 等抒发怀念故国、心忧民生的“学堂乐歌”,这些歌不仅是此类歌的卓越模板,更是给音乐界研究此类歌曲的创作脉络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与可贵的历史资料。
说句题外话,如此珍贵的 《音乐小杂志》 本已在中国佚失,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国内有人托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先生帮忙,时年89岁高龄的老先生在日本京都圖书馆觅得影印本,此杂志方得重新传回中国。这本杂志在创刊之时即辗转在中日之间出版发行,而几十年后的重见天日,又经历了一轮跨越国境的辗转。
恃才傲物的张爱玲曾说,行走在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名) 的寺院墙外,她的心中充满谦卑。是啊,在一个不计得失将小至一曲歌一方印,大至教育一批批精英学子、写作一部部律宗经典等每件事都做到极致完美的人面前,谁不会心悦诚服?
(选自《看天下》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