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变模型视角下认知焦虑与运动表现的线性回归模型

2017-07-10丁大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丁大伟

摘 要: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焦虑作为一个特殊的情绪特征,可以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或训练时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情况一直是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该文以哈迪与法基突变模型中对8名女篮球运动员进行的实验为依据,在该视角下,运用竞赛状态焦虑问卷对运动员不同焦虑状态下运动表现进行实验研究,探索不同篮球水平运动员的认知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得到认知焦率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旨在为运动员平时训练及赛前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取得良好的运动表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认知焦虑 运动表现 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227-0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43名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高水平组男生10名,高水平组女生13名,中等水平(体教组)男生10名,业余爱好组(普通组)男生10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 CSAI-2 量表作为测试工具,对43名实验对象训练前进行3次问卷测试[1]:将被试的认知焦虑作为控制变量,通过教练员施加压力,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 测定,取3次测试均值。按分数高低排序,高于2.5分为高认知焦虑,1.3分以下则为低认知焦虑[2]。

(1)对4组被试运动者不同焦虑状态下篮球运动表现进行测试[3]:进行定点罚篮10个,运动成绩为投中与未投中,投中1~2个得1分,投中3~5个得2分,投中6~8个得3分,投中9~10个得4分。实验隔一周进行1次,每组进行3次,1~2 h/次,实验将由专业教练员及本人的调试下进行。

(2)最后采用 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总样本各测试变量的相关矩阵

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低生理唤醒成绩与高生理唤醒成绩显著正相关;低生理唤醒成绩与认知焦率、安静心率显著负相关;高生理唤醒成绩与安静心率显著负相关;认知焦虑与自信心显著负相关;自信心与安静心率显著负相关。同时表明,认知焦率、自信心与安静心率对高低生理唤醒运动表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2.2 总样本测试差异变量的逐步回归模型

为考察被试认知焦虑、自信心和安静心率对不同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表现的影响,分别以高、低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为因变量,以被试安静心率、认知焦虑和自信心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进入方程的变量有认知焦虑、安静心率,R2分别为0.173、0.230,P 值分别为0.000、0.003(P <0.01)。

结果表明,自变量认知焦虑、安静心率对因变量低生理唤醒水平运动成绩具有显著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建立方程有意义。

进一步分析认知焦虑、安静心率对被试低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的影响,表3列出了各自回归系数。

结果表明,认知焦虑回归系数大于安静心率,即认知焦虑是影响低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变量,其次安静心率也对低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模型方程常量为4.597,两个系数分别为-0.500、-.017,方程为:y=4.597-0.5X1-0.017X2 ,X1表示认知焦虑,X2表示安静心率。

以高生理唤醒运动成绩为因变量,以被试安静心率、认知焦虑和自信心为自变量,结果如表4所示,进入方程的变量只有安静心率,R2为0.174,P 值为0.000(P <0.01)。

结果表明,自变量安静心率对因变量高生理唤醒水平运动成绩具有显著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建立方程有意义。

进一步分析安静心率对被试高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的影响,表5列出了安静心率回归系数。

结果表明,安静心率对高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模型方程常量为4.717,系数为-0.026,方程为:y=4.717-0.026x,x表示安静心率。

3 结语

自变量认知焦虑、安静心率对因变量低生理唤醒水平运动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建立方程为:y=4.597-0.5X1-0.017X2 ,X1表示认知焦虑,X2表示安静心率;安静心率对高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建立方程为y=4.717-0.026x ,x表示安静心率。通过回归系数的分析,认知焦虑回归系数大于安静心率回归系数,认知焦虑是影响低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变量,安静心率对低生理唤醒水平下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在高生理唤醒运动成绩中,认知焦虑在没有显著影響,安静心率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明海.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基本途径[J].当代教育,2009(2):78-81.

[2] 耿琳.对山东高校高水平游沬运动员赛前焦虑分析与调整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