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武术传承人保护现状及完善措施

2017-07-10杨孟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措施

杨孟超

摘 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阐述传统武术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势在必行,分析传承人保护现状并对其不足之处做进一步完善。认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应得到普遍关注,将其提到日程上来。政府部门颁布法律政策制约发展的大方向,给传承人以帮助扶持,如传承人荣誉奖,传承人基金等;教育机构应大力发展武术进校园,大师进校园,从小培养国人武德;传承人应担负起武术传承的伟大使命,不遗余力的促进传统武术的傳承;国人应培养文化自信,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衰。

关键词:武术传承人 传承人保护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205-03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已经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之中。面对西方竞技体育全面渗透,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例如越来越多家长给孩子报空手道、跆拳道等俱乐部,将孩子送入武校学习武术的却很少,直接的影响是武校越来越少,学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传承人面临着疾病、衰老、甚至死亡的危险,再加上学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武术后继无人。传承人不在了,传统武术也将消失。传统武术是武术传人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应该承担起传承的伟大使命,不能让传统武术在当代消失,极力保护不能视而不见。

1 武术传承人保护现状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下武术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是核心,传承人亦指传人,继承某项技艺的使之流传的人。传承不仅仅是静态的保护,还是动态的传播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传递能力,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来源于文化传递。传统武术是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从技术到理论、从传承的手段到途径,都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依靠现代知识形态表达知识存在。传承人的认定是中华武术传承的第一步:能熟练地掌握某项传承项目,具有代表性且在一定领域内具有普遍的影响力,积极承担传统武术的传承史任;传承人技艺精湛、教学、训练经验丰富、具有相当的创造力。[4]照搬照抄前人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包含个人的领悟也要适应时代的变迁,经得住现代化的挑战。保护不是单纯的保存,摆放整齐供人观赏,而是社会各界喜闻乐见,促进其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创新性的传承。对申报并被认定的传承人、传统武术进行分类和存档,进行数字化管理。

1.2 传承需政府制定措施和社会各界献力

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加强文化保护力度。 2008年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设定了传承人的认定办法及对传承人的扶持,以及规定了传承人的权利和相关义务。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的困难是现实生活的实施,理论与生活的不统一,例如传承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时,政府拨给的资金仅发给一个人使,就会造成传承人之间的矛盾,阻碍传统武术的传承。

1.3 西方文化冲击下传统武术的变异

西方竞技体育在全球范围的普遍传播,一是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二是奥运会的文化效力。给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武术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这不仅与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剑道等外来文化的强势挤压有关,最根本的原因是受武术自身的特征的影响。传统武术要适应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传统武术发生一系列变异,适应西方体育的评判标准,这也就意味着要放弃武术自身民族文化。

2 武术传承人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2.1 相关政策的缺失

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保护,行政体制上加强对传承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行政体制和管理制度,保证传统武术的传承能在完善的体制下和制度中进行运作。武术传承人的认定工作促进传承人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工作;由于利益精神荣誉的驱使,使得一部分人钻政策的空档,弄虚作假,浑水摸鱼,这就使承人保护工作陷入困境。用辩证的眼观去认定,政策制定方面既要给予一定的权利,也要完成相应质量的义务。

2.2 武术传承人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学。老拳师的老龄化和部分老拳师的相继去世,表示着拳种的流失。西方体育的强势挤压使得学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传承人看不到中华武术的未来,由于生活所迫传承人放弃传承的史任,外出挣钱。武术的学习始终精神肉体的修炼,训练过程枯燥且见效时期长,武术练习每天都要练习,应避免中断;然而,面对信息化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少有人练习武术,对于武术的传承工作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华武术中国际知晓的只有太极拳,暂时的不受欢迎;再加上传承人年事已高,部分技艺的遗忘,疾病缠身等其他生活问题使得传承人没办法继续操练或文字记录。传承人的死亡将意味着拳种的灭亡。

2.3 理论的完善与现实生活传承人保护中的矛盾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政府已经明确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大量学者也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可结果却收效甚少。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传承人的认定有误,针对特殊情况下没有准确细致的解决办法;武术传承中类别归属不清、申报内容不严谨、传承人有争议、评价机构不完善等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传承人的保护[10]。由于利益、精神荣誉的驱使,使得一部分人钻政策的空档,弄虚作假,浑水摸鱼,这就使承人保护工作陷入困境。政策扶持之前传承人都是真的,资金扶持之后评出的传承人就有待考究。增加了传承人保护的工作难度。

2.4 武术传承人生存环境的保护

传承人的流失是传统武术濒危的最重要的原因,武术传承人是武术传承的重点,老拳师的老龄化和部分老拳师的相继去世,表示着拳种的流失。传承人既要保护其自然属性也要保护其社会属性[4],自然属性是传承人自身相关的属性,传承工作中起主要作用,而社会属性是传承人相关的环境,可以更好的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武术传承的保护是对过去民族文化的创造性和完整性进行保护,是对文化的尊重。如若想得到延续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系统全面的考虑。武术的学习始终精神肉体的修炼,训练过程枯燥且见效时期长,武术练习每天都要练习,应避免中断;面对全球信息化时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加之西方体育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传统武术必须有选择、有创新的传承。

3 武术传承人保护的完善措施

3.1 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措施

武术传承人的保护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出台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学者对传统武术传承进行整体性的理论研究,传承人在渐渐变老,他们有的已经没有操练的能力,关于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仅仅想到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能力对传统武术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和保护。由物的保护发展成对人的保护。面对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采集中的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整理的不系统之间的矛盾。

权责分明,从宏观角度而言,武术传承人保护不是政府一家人的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力合作;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影视部门,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推广普及。武术文化的活态传承,传承人的技能是第一位的尤其民间传承人的传承,文化性的传承和保护也是重点。[7]从微观角度,传承人个人应对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也应注重武术创新。政府对各部门的分工不明晰,该放权让社会各界发挥积极性的工作没有放权,政府抓的太紧,任务多就会存在与现实脱节,系统完善的制度下,实践的难度大,并且比较现实性的问题没有相关政策的帮扶。

3.2 加强武术传承人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民间组织的扶持,对武术协会进行奖励,社会基金等。河南省内举办协会表演赛等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共商传承人保护方法。传统武术如何走出国门、走向国际,首先完善武术本身,加强宣传力度,教育部门应大力发展武术进校门;相关部门也要重视武术的文化影响,如电视上除了武打電影以外,还应有短片广告、明星代言等的宣传,对武术文化的基本信息进行科学性普及;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走进国人的眼中。

武术进校园,大师进校园,开设专门的武术传承专业或普修课程,教育部门帮扶大学中武术社的建立和发展,重要晚会中邀请大师登台表演,武术课程中邀请老拳师驻校教学。

3.3 武术传承人自主传承

传承人保护工作的完善与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应出传统武术传承工作进行的好坏,若传承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那大部分中华武术必将在不远的未来面临灭绝的危险,传统武术的完整性将成为泡影。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中应走近传承人,近距离的了解传承人的生活和需求,对那些有能力的,社会生活上没有压力的传承人给予荣誉。鼓励传承人进行传统武术传承工作。数字化的发展,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带来了难得的给予,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等,保存传承人的记忆、技能等。不仅便于武术文化资源的保存,也便于普及和细致的学习,使得武术文化资源共享,快捷易得。

4 结语

立足武术传承人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武术传承过程,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传承方式,要求口传心授、身体示范,传承的保守和单一性,是武术传承的困境之一,应该适当改正促进武术的传承,政府政策的不完善,理论完整系统性与实施过程中细致的权责问题、传承人的社会生活现状、传承方式的单一性、民间传承人的资金问题、老龄化、后继无人等问题。首先要完善政策,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加大传承规模,加强推广措施。做好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工作,扩大传承面,传承人的活态传承和创新性延续、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对武术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加以修正,传统武术传承工作又好又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

[2] 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52-55.

[3] 张丰,李平.传承人保护的机遇与困惑[J].中华武术研究,2011(1):51-52.

[4] 张志雷.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研究[J].中文体育科技,2014(4):57-61.

[5] 王智慧.传统惯性与时代整合:武术传承人的生存态势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5):71-76.

[6] 刘帅兵,李鸿,吉灿忠.从“自卑”到“自信”:实现中国武术自强的文化反思[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1):63-65.

[7] 闫静,罗卫民,吉灿忠.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误区[J].民族传统体育学,2014(5):127-132.

[8] 吴志强.当代文化转型背景下武术传承人的危机[J].武术文化研究,2011(3):39-41.

[9] 梁石云.传统武术传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4(2):25-28.

[10] 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船舶碰撞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小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WTO:新增贸易限制措施 创2008年以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