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贵州布依勒呜教育传承发展研究

2017-07-10魏永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

魏永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贵州布依勒呜的起源、教育传承现状、发展途径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贵州布依勒呜民族舞蹈原生价值颇高,学校教育传承开展相对较好,但总体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找出合理有效学校教育传承发展途径,解决勒呜阻挡发展特定的困境因素,将有助于推动贵州布依勒呜健康持续良好发展。

关键词:布依勒呜 教育传承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202-02

从2016年5月23日连日来,册亨县实验小学为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环境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因势利导,将大好的山水风光、悠久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引入学校教育,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具有很强特色民族舞蹈布依族的《勒呜》译成汉语为:《转场舞》纳入到具体的学校教学计划当中,与教育教学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学校教育良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不但为民族布依舞蹈转场舞的学校教育传承找出了一条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劲,更为其他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发展提供有价值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1 贵州布依族转场舞历史渊源及价值

1.1 贵州布依转场舞历史渊源

相传清康熙年间,贵州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的王包赛寨主带领村民击退入侵者成为首领后,常欺压老百姓,让大家无法度日。康熙48年隆冬,大家含恨一把火将寨主家化为灰烬。心里非常高兴,都围着大火手拉着手尽情的唱歌跳舞。后来,每次都要先祭祀王包赛后才开始跳转场舞,在300多年的衍进中,不知从何时起,转场舞慢慢流传到册亨各布依族村寨。

1.2 贵州布依转场舞价值

转场舞是在土司制度下布依族村寨内部发生斗争而产生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热烈奔放,张弛有度,表演性强。布依人在春耕即将来临的時节跳转场舞向神灵行吉礼祈福,以求一年农事顺利,五谷丰登。通过跳转场舞,布依族人在愉悦中可以了解到一些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接受感恩、尊重、团结等的教育。转场舞蕴藏着布依族人的信仰、社交礼仪、生活态度、道德观念、教育方式等诸多要素,对于布依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民族、舞蹈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贵州布依族转场舞教育传承现状

2.1 布依“转场舞”教育走进学校现状

现今,布依族转场舞已逐渐由仪式性舞蹈向布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审美娱乐舞蹈转化,在布依族地区影响很大。为了更好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转场舞的传承发展,2009年4月起,册亨县在民族教育政策上要求布依“转场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全县中小学音乐、体育教师100 多人在县文体广电局、县教育局等组织下集中培训“转场舞”;培训完毕以后,被培训教师要求在各自学校展开布依族转场舞教学活动。册亨将布依族转场舞引入到学校中来,既发挥了布依族民族传统文化特殊的资源优势,又使之成为办学特色亮点,为布依族转场舞教育特定传承奠定坚实的牢固基础。

2.2 布依转场舞教学课程开设年龄现状

布依转场舞以击钹镲、敲锣鼓为节奏,舞姿奔放、潇洒、大方,气氛热烈。相对对于低年级学生(一、二、三年级)学习有很大的难度,原因在于:一是低年级年龄较小稳定性不好,往往较容易摔倒;二是音乐鼓点感知能力差导致跟不上舞蹈节奏。因此布依转场舞相对比较适宜于四、五、六年级及以上学生学习,这些年龄相对较大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和音乐感知能力上比较适合转场舞的学习。在开展转场舞较好的贵州册亨县各地的中小学,学生每周在安排的教学课堂上学习转场舞3次,并且要求学生必须在课间操要整体跟着音乐跳转场舞。2015以来,册亨县在全县70多所中小学中推广布依族转场舞,融合进课间操。学生在课间转场舞活动中不但锻炼身活跃情操,而且让布依转场舞得到了相应持续健康传承发展

2.3 布依转场舞教育学习实际效果现状

虽然贵州布依族转场舞在县属多达70个中小学进行相应的教育传承保护,并已通过组织“万人布依转场舞”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在贵州布依族民族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布依民族学生主要精力花费在学习转场舞的外在细节机械肢体动作和体会音乐节奏感上,教师并未对学生讲授专场舞特定动作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历史,带领每个学生去挖掘和欣赏转场舞每个细节动作背后所隐含的特定文化内涵。在这样教育传承下显然学生很难真正产生心灵上的深层认同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场舞传承发展实际效果。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贵州布依转场舞教育传承发展途径

3.1 学校教育传承与社区教育传承和家庭教育传承三者有机合起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特定视角下,为了更好的推动贵州布依族转场舞的持续传承良好发展,我们不能只希冀于学校教育的传承这一唯一途径,而应重视布依本民族文化传承的校外其他教育传承形式,从而可以形成以学校教育传承发展为中心,同时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辅以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传承方式来共同加强传承布依族转场舞,从而可以有效弥补仅以学校教育单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作用。

3.2 加强布依转场舞课程建设开发

布依族“转场舞”进校园的活动并非一时应声而起,而后就偃旗息鼓、悄无声息期行为,而应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进程。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场舞得到持续健康传承发展,一应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开发校本课程,二应对布依转场舞教学工作进行整体系统的开发,使本地民族布依文化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才能让布依族转场舞得到长期良好持续传承发展。

3.3 强化布依转场舞教育文化传承发展意识

贵州布依青少年学生是布依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主要继承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教育政策上可以把贵州册亨布依转场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纳入到具体课堂教育体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转场舞这一原生文化得以自然走进学校、课堂和学生生活。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本布依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舞蹈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进一步推动布依转场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发展。

4 结语

贵州布依转场舞历史渊源较长,其蕴含的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贵州布依族转场舞教育传承效果较好,但对其蕴含特有文化进行有目的计划的传承还存在不足。针对布依转场舞学校教育传承具体现状,找出布依转场舞的教育传承发展合理途径:学校教育传承与社区教育传承和家庭教育传承三者有机合起来;加强布依转场舞课程建设开发;强化布依转场舞教育文化传承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社,1999.

[2] 申贸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文化论坛,2009(1):49-53.

[3] 韦启军.关于布依族原生态舞蹈 《嘞鸣》的调研[J].大舞台,2010(9):144.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
浅析广西瑶族文化创意工艺品的发展途径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我国内陆地区口岸发展现状、成效与途径
新媒体时代我国动画发展途径探究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
新常态下推进国有煤矿企业团青工作发展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