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教育模式运用于高校羽毛球教学探究

2017-07-10黄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羽毛球

黄丽

摘 要: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重文化知识,轻体质训练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体育课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变得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高校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运动教育”模式就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有益创新,该文以羽毛球教学为例,就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 课程教学改革 羽毛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74-02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其能够有效培養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让学生在体育竞技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比赛游戏教学为主要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文将该教学模式与羽毛球教学相融合展开探究,为羽毛球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1 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游戏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以比赛、游戏为主线,主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运动体验,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运动文化和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运动信心,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运动季”“团队联盟”是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运动季”是指该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单元,一般一个运动季不少于20节课程;“团队联盟”是指在课程开始前,学生组队建立自己的团队联盟参与体育竞技。运动教育模式下,老师扮演着教练员的角色,主要负责向学生讲授运动知识和技能技巧,协调各团队制定比赛规则和竞赛策略,记录和公布竞赛成绩,为优秀团队颁奖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进取心的驱使下,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在竞技中感受着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运动教育模式主要有3种教学方法:(1)直接指导法。在运动季开始前,学生的角色是由老师来直接分配,并向其讲授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运动项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2)合作学习法。老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团队目标而制定和履行政策使用的方法,其强调的是相互协作。(3)伙伴学习法。团队中高技术水平成员给予低技术水平成员帮助和指导,该方法有效促进团队人力资源的发挥,使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2 传统教学模式与运动教学模式的比较

2.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课程教学的重点在老师向学生讲授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巧。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多采取的是老师指导、学生单独训练的方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发,同时也无法形成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真正的体育竞赛场上,运动员的个人能力是一方面,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2 运动教学模式的优点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在国际上有着很强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在我国各高校中已经基本普及,每一位学生对该项运动多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运动教学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羽毛球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与“运动季”教学单元也是相适应的。

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运动教育模式有着不少的优势:一是角色扮演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羽毛球运动属于双人或多人的运动项目,在教学开始前老师对每位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为他们安排不同的职责,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从而有效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二是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运动教育模式改变了让学生单独练习的传统学习方式,学生们在配合协作中学习掌握羽毛球的技术方法,增进了同学彼此间的友谊,培养他们树立团队意识。三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竞技体验。比赛是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羽毛球竞技氛围,在实践过程中积累比赛经验,妥善处理临场时的紧张情绪,为以后真正步入羽毛球竞技场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全员参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度。运动教育模式下,班级所有的学生组队建立了自己的团队联盟,每位学生都是联盟中的重要一员,不论运动水平高低都可以为团队挣得荣誉。同时,该教学模式让运动更加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班级所有学生在竞技、协作中互相学习,运动水平高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启迪思维、勇敢创新,水平低的学生能够从他人身上学习运动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运动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3.1 组建团队联盟

在羽毛球教学开始前,老师需要向班级全体学生说明教学的目标及要求,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比赛的具体安排及其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分组。在组建团队联盟时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老师应当对全班学生的运动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意识地将运动能力较强与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交叉进行分组,让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共同成长进步,以实现全班整体运动水平的提升,后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学生运动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分组,确保分组的科学合理性。团队组建完成后可以让每个小组自行推选出团队内部的队长,帮助带领整个团队开展羽毛球日常练习和比赛竞技,还可以为自己的团队设置口号、队名等,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团队意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3.2 运动季安排

老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运动教育模式,科学划分教学单元,制定详细的体育运动季教学方案。具体可划分成4个阶段:(1)练习期,由老师直接向学生讲授羽毛球运动的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并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让各小组开展自学,在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中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知识。(2)季前赛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训练,对特定的技术动作或动作要领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提高团队在该技术上的掌握能力。(3)正式比赛期,团队全体成员参与羽毛球比赛,学生根据自己在赛场上的不同角色对运动技能进行训练,在运用不同比赛策略过程中积累比赛经验。(4)季后赛期,此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羽毛球运动的多种技能,该阶段比赛的主要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

3.3 教学评价

运动教育模式下的羽毛球教学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教学周期,教学质量的评定需要老师做好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比赛成绩是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其评价的重要方面。此外还有人文素质评价,出席情况、技术练习情况、全队协作情况等都应当纳入评价考核范围,帮助引导学生建立运动自信,树立团队意识,培养竞技精神。

3.4 注意事项

老师在安排练习和比赛时间时要注意科学配比,避免过多的单项技术练习造成比赛任务无法完成;在进行分组时除了考虑学生能力外还要统筹考虑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免适得其反;在比赛内容的安排上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确保教学任务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与学生的技能水平相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问题及时地做出纠正和指导,防止在整个团队内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谭小燕.“运动教育”课程模式研究——武术课程运动教育模式的建构[J].体育与科学,2015(2):82-86.

[2] 杨军,刘林星,尹向阳,等.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J].滨州学院学报,2013(3):86-89.

[3] 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3):92-94.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羽毛球
羽毛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打羽毛球
智取羽毛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