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田径训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17-07-10曹骏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挑战小学策略

曹骏

摘 要:田径是体育项目中的大分类,也是最古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体育精神在国际上的表现。从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与发展来说,田径训练需要从小选拔训练,小学是田径训练的开端,也是关键时期,目前小学田径训练面临的挑战很多,形式严峻,为了田径的发展,该文将对田径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策略应对。

关键词:小学 田径训練 挑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58-02

现代社会中,田径被称为体育运动之父,田径运动既能强身健体,又是学习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小学阶段进行田径的训练不仅仅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为国家培养田径人才,为国家储备优秀体育后备军。而随着国家高速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田径训练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了,训练面临的挑战增多,训练方式急需转变。

1 生活水平提高影响田径训练意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家经济水平突飞猛进,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努力奋斗,万千家庭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以前的体育训练,尤其是青少年田径队,国家体育队等的训练如火如荼,不少人争着想要进入田径队的训练,以此为跳板,有朝一日进入国家队。但是,如今的生活水平大幅度转变,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在文体教育方面,父母会优先选择文教育,如送孩子去学绘画、学乐器等,但对于田径体育的学习和训练就没有很高的热情,尤其是田径训练的意愿大幅度下降。田径训练的特点是强度大,训练极其苦、极其累,培养时间长,而且在中国一旦选择这条路,很大程度上会使其文化课的学习受到影响,让孩子的发展受限制。因此,新时代的父母不愿孩子受苦受累,大多数不会选择让孩子进行田径训练,也正是因为这点,田径训练意愿越来越低。

2 小学生心理承受力低

小学年龄处于6~12岁之间,此时他们心智还尚属于幼稚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有限,从婴儿时期就一直受到父母的全方位的爱护,到了上小学,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脱离了父母的照顾,没有了父母的可依赖,心理有落差感,对环境产生不适应。带着这些心理因素进行田径训练不仅训练效果不显著,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田径训练强度大,又苦又累是特点,心智还不成熟,还需要人照顾的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会有很强的抵抗性,如训练过程受伤了,训练强度过大了,他们会哭会闹,不听从教练指挥,不仅给训练带来难度,由于好奇心重又好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在进行铅球、标枪等危险项目的训练时还有可能会受伤。

3 场地、训练器械的缺乏

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学校开办的主要目的是教授文化知识,对于体育训练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国家一直大力提倡中小学生体育的培养,重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落实及提倡,不仅仅是小学不再设置田径队,有的学校连学生体育活动都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小学田径训练场地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训练场地安全性不高,没有专人负责场地的维护与管理。训练场地不规范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像推铅球、掷铁饼这些项目,是高危项目,如果场地不规范,没有铁网的围蔽,会危机训练者的人身安全,对于非训练者更是一个大的安全隐患。田径训练器械不足,虽然田径是测时间和距离高度,项目主要为跑步、跳高、跳远、铅球、标枪等,有些项目对器械的要求不高,甚至不需要特别的器械,但是像跳高这种项目,训练者需要背越式越过竿落到海绵垫上,如果海绵垫的不足,会造成脊椎与头部的损伤,还有可能危及生命。由此可见,场地的缺乏以及器械的不足会造成训练无法开展的情况。

4 小学田径缺乏科学训练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低,训练场地、器械的缺乏、教练的不专业等因素,目前小学田径队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对于有些业余的学校田径队来说,他们的训练目的除了培养新一代的体育人才,最重要的是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田径活动以及体育赛事,为集体去争夺名誉,以此提高学校声誉。但小学生田径训练是急不得的,不能只注重训练结果。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没有完全成熟,必须要了解队员的特点来设置训练计划,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目前小学田径的训练普遍是短期训练,有什么比赛了,才会在比赛前组织进行一个月甚至只有一两周的突击训练。如此突然而强烈的训练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受伤现象的发生。还有一个不科学的训练就是训练过程中主要为集体训练,缺乏针对性。不同的队员的身体差异会很大,采用集体训练的方式往往不仅没有训练效果,还会弱化学生本身的项目潜力。由于教练缺乏专业的训练水平,没有做出合理有针对性的训练,长时间下去甚至会影响小学生的成长情况。

5 应对策略

针对小学田径训练中加入田径训练的意愿低,小学生训练中心理素质不高,训练场地、器械不足,训练缺乏专业教练、不科学的现状,提出四大应对策略,分别是树立强身健体意识,开展队员心理辅导,合理规划场地、购置器械,科学训练。

5.1 转变训练形式

田径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强化学生的训练意识。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意愿,学校的田径训练形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于专业化,小学田径训练应以活动课的形式出现,小学生田径队只是训练的开端,不必像专业队那样严格苛刻,训练应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田径启蒙。只有训练方式更加灵活了,练习手段更加多样化了,学生才更愿意接受田径训练。当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吃苦耐劳的能力就增加了,自愿参加田径运动的学生自然就多了。

5.2 开展心理辅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训练有序开展的前提,在小学田径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队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取决于身体心理素质、技术和战术训练这3个板块。一个人的竞技水平在于体力、技术、战术和心理因素4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田径训练中,小学生容易出现不听从管教,不遵守训练规则或者训练情绪萎靡不振的现象,这都是心理控制水平较低所造成的。教师在训练时要注意适当给予学生心理辅导,以此缓解学生畏难、怕辛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绪。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当学生有进步时及时鼓励,切忌不可用打骂的方式来训练,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负担。

5.3 合理运用资金

国家是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的,学校的培养应该文体两不误,在资金的配置上要合理,不能一昧地把资金投入到课程教学中,而是合理规划利用资金建设训练场地和购置训练器械。训练场地的建设是可以长期使用的,而训练的器械也不是高消耗品,所以,这一块儿的建设经费并不会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建设经费的使用。

6 结语

小学田径训练是开展小学生体育项目不可或缺的,也是对学校素质教育理念的响应。小学生的身体还处于脆弱阶段,在进行训练时要考虑到多种原因,只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才能为国家体育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欧阳骁骏.我国“体教结合”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

[2] 姬常爱.抓好小学田径训练队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田径,2016(4):18-20.

[3] 金大琨.浅谈提高小学田径训练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6(21):94.

猜你喜欢

挑战小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叽咕乐挑战
Passage Four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