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方旺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7-07-10张帆史鸿飞冯倩
张帆 史鸿飞 冯倩
摘要 根据昆明市方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数据,对方旺林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方旺林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森林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方旺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5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18-0146-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wo type of forest resources survey of Fangwan Forest Farm,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 and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forest resources in this far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Fangwan Forest Farm
昆明市方旺林场建于1956年,场部位于昆明市大板镇李祺村,是大型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 方旺林场上一次开展森林资源调查距今已近20年,其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等不详,难以客观地反映出现代林业的建设情况[1]。为综合评价方旺林场目前的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笔者根据方旺林场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对方旺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方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昆明市方旺林场成立于1956年,地处昆明市东郊,地理位置为102°50′~103°07′ E,24°59′~25°13′ N,土地总面积3 096 hm2,场部位于昆明市大板镇李祺村,全场下设板桥、清水、花箐、小哨、杨林5个营林区,地跨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和嵩明县。林场境内地貌属滇中高原浅切割中山群地貌类型,地形较为破碎,境内最高海拔老熊箐2 427 m,最低海拔大板桥坝子1 980 m,相对高差447 m。林场主要森林土壤为红壤,成土母岩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等,由于受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森林土壤垂直分布不明显。林场气候属高原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热带季风暖湿气团和热带干热气团的控制,具有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7 ℃,最热月6、7月,平均气温19.9 ℃,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7.8 ℃,≥10 ℃年活动积温4 480 ℃,年日照时数2 481.2 h,无霜期227 d,年降水量1 012 mm,年蒸发量1 868 mm。
林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人工华山松林、云南松林、圣诞树林、柏树林、桉树林、天然云南松林、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主要乔木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圣诞树、柏树、滇青冈、滇油杉、麻栎、旱冬瓜、桉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乌饭、杜鹃、铁仔、珍珠花、矮杨梅、山茶、厚皮香、蔷薇、白牛胆、火把果、胡枝子、川梨、香白珠、木蓝、悬钩子、苦刺、小石积、水红木、沙针、柃木、清香木、化香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野古草、黄背草、扭黄茅、细柄草、金茅、火绒草、委陵菜、鼠菊草、菊类、蒿类、兔儿风等。
2 森林资源现状
2.1 各类土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
方旺林场土地总面积为3 096.0 hm2,活立木总蓄积142 550 m3,森林覆盖率88.10%,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 846.8 hm2,占总面积的91.95%。非林业用地面积249.2 hm2,占总面积的8.05%。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总面积2 726.9 hm2,全部为乔木林,其中,纯林面积2 202.7 hm2,占80.77%;混交林面积506.3 hm2,占18.57%;喬木经济林面积17.9 hm2,占0.66%。灌木林地總面积17.4 hm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灌木经济林)面积0.7 hm2,占4.02%;其他灌木林面积16.7 hm2,占95.98%。未成林造林地总面积27.0 hm2,全部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总面积10.0 hm2,全部为火烧迹地。宜林地总面积15.4 hm2,全部为宜林荒山荒地。
2.2 森林起源现状
天然起源的森林(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179.7 hm2,占全场森林面积的6.37%,其活立木蓄积量5 180 m3,占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3.63%。
人工起源的森林(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 556.1 hm2,占全场森林面积的90.60%,其活立木蓄积量134 760 m3,占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4.54%。
飞播(撒播)起源的森林面积85.6 hm2,占全场森林面积的3.03%,其蓄积量为2 610 m3,占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83%。
2.3 乔木林资源面积、蓄积
方旺林场乔木林面积2 709.0 hm2(不含乔木经济林),蓄积量141 580 m3。其中,纯林面积2 202.7 hm2,蓄积124 14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81.31%和87.68%;混交林面积506.3 hm2,蓄积17 44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18.69%和12.32%。主要优势树种为华山松、云南松、桤木、圣诞树、柏木、栎类、湿地松、蓝桉、油杉、杨树等。其中,幼龄林面积430.3 hm2,蓄积5 64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15.88%和3.98%;中龄林面积996.5 hm2,蓄积34 26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36.79%和24.20%;近熟林面积415.1 hm2,蓄积26 63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15.32%和18.81%;成熟林面积867.1 hm2,蓄积75 05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32.01%和53.01%。
2.4 用材林和经济林
方旺林场用材林601.7 hm2,全部為一般用材林,径级组全部为中径组(14~24 cm),主要树种为华山松、柏木,干形相对较好,出材等级也相对较高。出材率等级为 Ⅰ 级的蓄积为4 280 m3,占15.14%;出材率等级为 Ⅱ 级的蓄积为23 790 m3,占84.12%;出材率等级为 Ⅲ 级的蓄积为210 m3,占0.74%。
经济林面积为18.6 hm2,其中,核桃林面积为7.4 hm2,占39.78%;板栗林面积为5.7 hm2,占30.65%;梨树林面积为4.8 hm2,占25.81%;山楂树林面积为0.7 hm2,占3.76%。
2.5 林地立地类型划分
方旺林场林地划分立地类型的面积为2 846.8 hm2,其中,阴坡中厚层红壤立地类型面积为1 343.5 hm2;阴坡薄层红壤立地类型面积为58.4 hm2;阳坡中厚层红壤立地类型面积为1 407.5 hm2;阳坡薄层红壤立地类型面积为37.4 hm2。可以看出,林地中以阳坡中厚层红壤立地类型的面积最大,占林地总面积的49.44%;其次为阴坡中厚层红壤立地类型,占林地面积的47.19%。
2.6 森林的生长量与消耗量
据统计,全场活立木年总生长量为4 750 m3,平均净生长率3.33%。年森林资源总消耗量为115 m3,主要为商品性消耗(偷盗贩运材)和灾害性消耗,生长量远大于消耗量。
3 森林资源特点与评价
3.1 森林资源特点
3.1.1 林地面积利用率高。方旺林场林地的无立木林地及宜林地面积25.4 hm2,仅占全场林地面积的0.89%,林地面积利用率高。
3.1.2 乔木林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全场乔木纯林和混交林中针叶林面积2 387.7 hm2,占88.14%,阔叶林面积321.3 hm2,占11.86%,表现出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的特点。
3.1.3 中林面积多,蓄积小;近、成、过熟林面积少,蓄积大。全场乔木纯林和混交林中,中幼龄林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52.67%和28.18%;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47.33%和71.82%。
3.1.4 公益林多,商品林少。林场经营性质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全场生态公益林地为2 225.9 hm2,占78.19%;商品林地620.9 hm2,占21.81%。
3.1.5 纯林多,混交林少。在乔木林中,纯林面积蓄积均大于混交林,樹种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病虫害防治压力大。
3.2 森林资源评价
3.2.1 森林经营管理成效显著。
方旺林场年均森林资源总消耗量为115 m3,全场森林生长量为消耗量的41倍,生长量远远大于消耗量,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充分反映了林场近年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3.2.2 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全场有林地覆盖率88.08%,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但林业用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0.07 m3/hm2,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全场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2.26 m3/hm2,低于云南省平均单位面积蓄积产量。但由于全场中幼林比较多,通过加强管护、抚育与改造,森林资源质量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2.3 森林生态地位突出。
方旺林场属昆明市近郊林场,区位特殊,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座落境内,毗邻云南滇中产业新区和云南昆明空港经济开发区,林场下设的清水沟林区位于宝象河水库的水源区,宝象河水库是昆明市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方旺林场的森林资源对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宝象河水库的水源涵养及昆明国际航空港和“两区”周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重大作用。
3.2.4 后备资源丰富。
方旺林场幼、中龄林面积1 426.8 hm2,蓄积39 900 m3,后备资源丰富,幼、中龄林平均蓄积量27.96 m3/hm2,今后如果加强培育管护,可达到现有近熟林平均蓄积量64.15 m3/hm2的水平,林场可增加蓄积量51 636 m3。
4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发展策略
4.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是林场发展的根本,要保护森林资源,必须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2]。强化管理,依法加大对非法侵占林地和毁林开荒的打击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林场森林资源的安全,并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争取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依法开展被侵占林地的恢复经营工作。
4.2 改变经营思想,提高林分稳定性 对具有天然更新能力和萌蘖能力强的疏林地、宜林地、灌木林地
实行封育,充分发挥林地和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并辅以适当人为干扰措施,采取林地内穴状整地、林间空地补植目的树种、幼树除草等措施,人工促进林内天然更新,促使其恢复形成复层异龄林,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群落的稳定性。对于林分密度过大、林内卫生状况差的人工林,采用抚育间伐人工干扰的模式,伐除林内被压木、枯死木、病虫害严重的林木,采取不同强度、不同方式的间伐,促进林木生长[3]。
4.3 调整树种结构,长短效益相结合
大力营造多层次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维持树种多样性,培育高价值的优质森林资源;着力培育大径级用材林,提高后备森林资源整体质量,满足社会对木材的多样化需求。适当进行密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禽、林-菌、林-药、林-牧、林-菜等林下种养模式,实现高效复合经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4]。
4.4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5]。虽然林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效益不明显。要想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发展木材深加工业,延长林业产业链,才能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多次增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5 以森林资源为依托,把特殊的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充分利用林场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及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发展花卉、种养殖业和林下资源开发;适度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农家乐”等第三产业。
4.6 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抓好“组织机构、防火责任、设施建设、防火经费、靠前指挥”的真正落实;加大对野外火源的管理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加快火险预警报告,有效提高对林火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健全指揮制度,提高科学扑救。
4.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代林业
针对林场人才队伍弱、技术水平差的特点,加大培训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林业展的需要[6]。充分依靠林业科研院所与高校,推广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林业实用技术开发和林业科技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胡天新,于洪林,倪天飞,等.浅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1,41(1):75-77,74.
[2] 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 李思刚,蒋婷婷.江苏省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5):34-37.
[4] 莫继有,吴永富,兰俊,等.广西东门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J].桉树科技,2011,28(1):53-56.
[5] 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R].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6] 万学东.浅谈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