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紫砂“落地生根瓶”窥见佛家文化

2017-07-10柯沁钰

江苏陶瓷 2017年3期
关键词:紫砂

柯沁钰

摘 要 佛学、佛教与佛家文化成为了紫砂陶艺创作的重要题材,并深刻影响着宜兴紫砂陶艺术的创作历程。佛家文化与陶瓷文化交汇融合,使阳羡历史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关键词 落地生根瓶;紫砂;佛家文化

在历史悠久的宜兴陶瓷中,紫砂乃后起之秀。由于历代艺人毕智穷工、薪火相传及文人雅士的参与介入,使其逐步从民间工艺登上艺术殿堂,而佛教人物、佛教思想和佛家文化与紫砂有着深远的渊源。现以这款紫砂“落地生根瓶”(见图1)为例,谈谈紫砂陶与佛教的渊源。

1 紫砂“落地生根瓶”的造型及其寓意

紫砂的可塑性强,紫砂器形状多样,除了标准的方器、圆器、筋囊器以外,还有许多圆中寓方或方中寓圆的款式。这款紫砂“落地生根瓶”就是方中带圆,大体上仍属四方,器型通体光润,瓶底有座,座上部分往里收缩,逐渐向上过渡成圆弧,使整器既端方又圆融,过渡自然,功力毕现。尤为奇特的是,紫砂“落地生根瓶”的肩部位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象鼻扣环,寓意吉祥如意。而壶身刻绘的是六祖慧能大师,以及他的诗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关于六祖慧能大师作的这首诗,有着万古不衰的流传,但是流传有两个版本。第一,据《坛经》记载:有一天,慧能听人诵《金刚经》,有所领悟。于是他决定去参加弘忍大师的《金刚经》讲座。第二个版本,据《别传》记载:慧能先去曹溪,结拜兄弟刘志略的姑母“无尽藏”尼常诵《大涅槃经》,慧能不识字,郄能为他解说经义。慧能在宝林寺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到乐昌依智远禅师坐禅,受到了慧纪禅师的激发,他决定去黄梅参礼弘忍。慧能到了黄梅的凭墓山以后,见到了弘忍,慧能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慧能由此受到了弘忍的赏识。后来,慧能被派在碓房里踏碓,一共八个多月。他“愿竭其力,即安于井臼;素刳其心,获悟于稊稗”。实际上,慧能在这里一直讲究劳作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天,弘忍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察看各人的见地,以便付法。大家仰望着神秀,作为东山会下的教授师,神秀并没有自信,可又不能不作偈,于是将偈写在廊下的壁上。慧能知道了,以为神秀偈没有见性,也就作了一偈,请人写在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读了这首诗,已经发现了慧能的见地,便在夜间唤慧能进房,专门为他说法,并付法传衣给慧能,还让他继承了祖位。当天晚上,弘忍就送慧能去九江驿。慧能回到岭南,遂将佛法发扬光大。这款紫砂“落地生根瓶”以刻绘慧能在枯树边明心见性为引子,使人联想起佛家的这首经典诗作。

2 紫砂“落地生根瓶”与佛家文化

紫砂“落地生根瓶”瓶身刻绘的慧能在大树下顿悟的情景,以及他的诗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具有开启人智慧的作用。原诗作的大意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安宁罢了。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而追究其原理,其实就是一种修行,与紫砂陶追求的自然、和谐是相一致的。

3 结 语

紫砂陶扎根于中華传统文化,又探索佛意,与佛学思想互渗贯通,既是古人智慧的延伸发展,又是雅士文人、佛家学者参与下的完美结晶。就像这款紫砂“落地生根瓶”,它由形而入神,由表而及里,探讨其蕴含的佛家文化,从而揭示出紫砂陶与佛家文化的必然联系。

参 考 文 献

[1]唐冰心.菩提解禅[J].魅力中国,2009(25):228.

[2]吕俊杰.紫砂艺术中的佛学体“悟”[J].艺术市场,2011(04):81-82.

猜你喜欢

紫砂
走进新疆首家紫砂博物馆
浅析紫砂“将军壶”的形韵气质
《紫砂原创作品赏析》
紫砂香故乡梦
辽宁阜蒙县下湾子紫砂原料工艺性能研究及制陶试验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
《读壶记》
紫砂、石头惹人爱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