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医患关系的钥匙——理解

2017-07-10苗梦琦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医患实习生医护人员

苗梦琦

近日,某医院出现了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位七旬老人在医院检查时,突发丧失意识,经13名医护人员6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成功地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醒来后患者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提醒家人“护士没吃饭”,使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以至于落下眼泪。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也深受触动。现在人们一听到医生与患者,恐怕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医患关系紧张”“某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患者家属在医院抗议”等字眼。但在这则材料中,老人的做法却十分暖心,正是这种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才值得我们感动。都说“医者父母心”,医生对待患者,就像对待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医患关系”竟成为亟需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了?近几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城市人口剧增,随之而来的,是越发浮躁的社会和紧缺的医疗资源。通俗地说,就是患者急着治病,医护人员忙着看病,双方的心情都很浮躁,一点微小的矛盾就可能引发一场“混战”。那么怎样才能缓和医患关系呢?我认为,除了加大医疗方面的财政投入,鼓励医疗人才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扩大医疗资源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医生与患者都能夠相互理解。

矛盾的产生在于双方意见的分歧,而要消除分歧,就必须先退一步,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对方考虑,理解对方,认可对方,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记得我小时候有次发烧,爷爷带我去医院打吊针,那天看病的人很多,没有多余的医护人员给我扎针,于是医院就派了一名实习护士。爷爷见那名实习生十分年轻,便说:“怎么找了个这么年轻的护士,能扎好吗?”不知是因为我的手太胖了不好找血管,还是因为紧张,那名实习生扎了三次,也没有找到血管。我本来就害怕打针,又被连扎三下,我当时便大哭起来。爷爷一边哄着我,一边厉声训斥那名实习生。实习生被训哭了,最后还是一名老护士忙里偷闲,给我打的针。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觉得十分内疚,如果爷爷当时能理解一下实习生的紧张情绪,理解医院人手少,实在抽不出人来的实际情况;如果医院也能理解一下我爷爷的焦急、心疼,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我想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后来那一步。

相互理解是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钥匙,更是维护人际关系甚至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法则。我真诚地希望今后“医患关系缓和”的新闻,不再是新闻。

教师点评

本文从医患关系入手,就事论事,谈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医疗资源紧缺,人们心情浮躁,以至于整个社会都缺乏理解。文章还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烧,打吊针,爷爷训哭实习生的例子,说明理解的重要性。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7分=54分

猜你喜欢

医患实习生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纾困医患关系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