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父亲

2017-07-10孙玮祎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姨父文史剪刀

孙玮祎

我的父亲个子不高,胖胖的,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未老就早已秃顶——我私下里以为那是“聪明的脑袋不长毛”。他走起路来有些“外八字”,言谈举止中常常端着一副老干部的架子。这样一个看似官风十足的父亲,我真正走近他,却走了好久好久。

他喜爱历史、文学。书柜中满是《哈佛中国史》《资治通鉴》《孙子兵法》此类我从小以为枯燥的史书,抑或是《柏杨文集》《柯云路小说集》《傅雷家书》等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文学方面的书。搬家时,我多次抱怨他的书太多。可有一天,当我无意中翻阅柯云路的《芙蓉国》时,却被那大气磅礴却又不失朴实的细致文笔而深深吸引——这才是文学大家的魅力,不同于三流作家的故作与矫情。父亲对于我看完一整部《芙蓉国》惊讶不已,甚是欣喜,便滔滔不绝地向我推荐更多的书,恨不得把他的宝贝们一咕噜全塞给我。在他的感染下,我又认识了袁腾飞、白岩松、余华……我渐漸觉得,随父亲一起慢慢品读、领略文史之美,似乎也别有趣味。

按理说,喜爱文史之人,当是儒雅、慢性情之人,可我父亲却是个典型的急性子。收到快递后,他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迫不及待地拆封,情急之下甚至直接用手撕下胶带,仿佛开抽屉拿剪刀都浪费时间。有时实在难拆,他就会急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折腾许久后才知道妥协,愿意乖乖地去拿剪刀。然而,一旦涉及文史,他就又回到了那个慢慢悠悠、缓缓走来的先生形象,甚至有时故作高深,一句话卖着关子,我都有点受不了。

从小,我以为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不仅是因为他总是太严肃,更多的是因为他一旦发火便如惊雷霹雳。小时候,姨父对表哥很好,我却被父亲管得很严。见到姨父,我便想起自家凶神恶煞的那位,便颇感委屈。于是我常常追着姨父直呼“好姨父,好姨父”,父亲看到我这“谄媚”的模样,简直哭笑不得。

犯了错,我总找母亲;生了病,只同母亲讲;在宿舍,从来只打母亲的号码……甚至在家又哭又闹向母亲撒着娇时,一听说父亲将回来,便赶忙擦干泪端坐好。有时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如此怕父亲,也许是他说话较重,也许是他总是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但有时我也会认为自己过于疏远父亲而感到有些亏欠。

现在,我渐渐理解了父亲。被父亲打过后,第二天他会轻敲我的房门,进来向我郑重地道歉,问我疼不疼;初二青春仪式上,他朗读了一封予我的手写信,他说他对我有时太过严厉,他也总后悔、反思;15岁生日,父亲兴高采烈地买蛋糕、下长寿面,嘴角一直扬着,感叹“我们家姑娘终于长大了”……

回头看,我的父亲,将他的严厉与温柔共化为一江水,流入我心。长辈们也偶尔提及:“你的父亲真的很爱你。别看外表严厉,他的爱有时我们也自愧不如呐!”我渐渐明白了,那看似冰冷的铁甲之下,有着多少无法将爱言表的无措,而我现在终是慢慢地懂了……

点评

这篇作文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真”,一是取材真,二是感情真。小作者读懂父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表及里,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加深的,正是因为这种理解的逐渐加深,使小作者关注到更多生活中的细节,比如父亲拆快递时的“急”与平日读书时的“慢”,从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件中去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而这样的取材我们身边似乎也有类似的事例,所以显得十分真实。再者,倘若不是小作者饱含对父亲的敬意和由衷的爱,又怎能关注到这些细节呢?

(江苏镇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九·6班,指导并置评:崔微微)

猜你喜欢

姨父文史剪刀
钝剪刀
风有一把剪刀
姨夫贪闲
姨父贪闲
小小金剪刀
我的“作家”姨父
姨父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