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鸣 | 何为“懂”音乐

2017-07-10李欣阳

音乐周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邓丽君白岩松交响乐

原创 2017-06-08 李欣阳 音乐周报

日前有幸阅读吴跃华《“音乐不需要懂”吗?》一文,该文针对白岩松所宣讲的“音乐不需要懂”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其实,“音乐需不需要懂”、“怎么就是懂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对古典音乐望而却步的音乐爱好者,而致力于普及古典音乐的专业人士为这一“懂”字也是费劲口舌。

目前来看,讨论什么是“懂”,比需不需要“懂”更重要,解决前者,后者也许会迎刃而解。首先说明,本文的讨论对象与吴文中提到的“白岩松对‘古典音乐的解释是‘经典音乐……”的定义不同,只限于普遍意义上的中西方古典音乐。笔者认为摇滚音乐及邓丽君的歌曲等流行音乐在表达的内容、形式上与古典音乐有着本质不同,在“懂”的问题上也没有可比性。吴文同样将其混为一谈,导致观点出现差异。

吴文认为“‘懂音乐意味着听出乐曲中的旋律(音准)、节奏等”,并称“如果真不需要‘懂,那‘五音不全演唱也就无所谓了”,此话乍一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听出一个歌手跑调是不需要任何训练的“自备”功能,有多少人认为这是“懂”呢?如果将这一点归为“懂”的范畴,当人们听交响乐时发现那么多音同时在响,根本不可能真真切切地听到每一个音,更别说挑出“错音”了,他们确实会觉得自己真“不懂”音乐。然而,这对于欣赏交响乐来说并不重要,对听众理解与否也不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懂”不应包含听出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懂”也不是能够用语言、文字清晰地描述、赏析音乐(这是乐评人的工作),“懂”只是需要将生理上的音响感知转化为心理上的音乐情感体验,看起来有些复杂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况且,那些刚出生的宝宝已经证明人天生就对音乐有感知和反應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不是不需要“懂”,而是我们需要改变“懂”的概念,且明白每个人都具备“懂”的天赋。欣赏古典音乐不需要技术储备,只需要一颗乐于感受的心。

猜你喜欢

邓丽君白岩松交响乐
白岩松眼中的青春
种种疼痛
邓丽君的男情人与女情人
白岩松的“身教”
白岩松的第一排
白岩松:逛街减压很“给力”
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
地铁交响乐
邓丽君泰国身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