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新: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
2017-07-10
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28日)
从懵懂的乡野少年到“柑橘院士”,新中国首位果树学博士邓秀新在长期的柑橘研究与开发实践中屡有突破,使我国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
“有时,人生经历逆境并不是坏事。”这位从艰辛岁月中走来的院士常常现身说法,鼓励青年一代思索顺境与逆境演绎的人生哲理。
鄧秀新至今难忘高中时第一次出门挣钱的经历。为了凑点学费,邓秀新和姐姐一起上山采摘野生枇杷叶,妈妈负责切成条状并晒干,然后由邓秀新挑到隔壁的省份广东去卖。从白天到黑夜,来回160里山路,邓秀新足足走了三天,挣到了8元钱。睡惯了中学的硬床板,吃惯了咸菜拌饭,一直到大学一年级还穿着补丁衣服,成长岁月打上了艰苦的烙印,也赋予了邓秀新坚忍的品格。
他借助农学知识来教育青少年: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比如种粮食、种水果、种药材”,他解释,“顺境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品质不一定能够保证。而品质好的作物,一定是逆境中长出来的,中药材更是。”“植物如此,人也是如此。”邓秀新感激那段艰苦的岁月,磨炼了自己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邓秀新说,尽管今天的时代和自己当年大不相同,但顺与逆是相对的,逆境会帮助思考,帮助反思,人生不可能都是顺境,逆境中要多想想自己的原因,不要怪命运不好,“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素材解读:在生活的凄风苦雨里,有的人退缩了,屈服了;而有的人依然昂着头,无畏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培根说过:“奇迹多是从逆境中出现的。”是的,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里,只要有一颗顽强而坚忍的种子,它就必将发芽开花、结出硕果!本素材可用作“逆境造人才”“在苦难坚强成长”“感谢磨难”等话题的议论文的正面素材;只要能灵活处理好表述的角度,很多文题的记叙文同样适用,例如2016年中考文题“不可怕”“修炼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