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之民族性

2017-07-10郭美辰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狂想曲大调民族性

郭美辰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之民族性

郭美辰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在李斯特钢琴音乐创作中,狂想曲是极赋特色的音乐形式,《匈牙利狂想曲》既赋有匈牙利民歌、吉普赛音乐的热情与抒情,同时也显示出了交响诗的戏剧性。在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作品中,第十一首作品结构短小、风格自由,在旋律、速度对比、装饰音等方面都体现了匈牙利民间音乐与吉普赛音乐特征,笔者将从时代背景、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曲式分析、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之民族性这三部分来探究李斯特狂想曲作品中的民族性。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民族性

一、《匈牙利狂想曲》创作背景

弗朗茨·李斯特,十九世纪最为出色的钢琴家、作曲家,这位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肖普朗区的音乐家在祖国生活了十年,后移居维也纳,在匈牙利的十年,虽短暂,却带给李斯特巨大的影响。1811年至1821年,弗朗茨一世建立了一系列残暴的制度,政府运用残酷的手段来统一国家,这样的社会背景给童年的李斯特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匈牙利美丽的自然景色、独特的民间音乐也给李斯特带来了美好的记忆,这些都为李斯特后来的创作及演奏奠定了基础。1821年,李斯特移居到具有丰富音乐形式的维也纳生活,并在这里认识了他的两位老师—安东尼奥·萨列里和卡尔·车尔尼,这一时期,李斯特的钢琴技巧、和声、作曲知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823年,李斯特再一次移居法国,在这里,李斯特在安东尼·雷哈的指导下学习和声对位法,同时这位老师在民歌收集领域的巨大造诣,也是李斯特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的基础之一。1835年,李斯特游历了巴黎、罗马、维也纳、伦敦、布拉格等,在欣赏各地美景、了解各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搜集了大量带有匈牙利音乐元素的民歌与旋律,创作出了《匈牙利民族旋律》。1848年至1861年被称作李斯特的魏玛时期,《匈牙利狂想曲1》至《匈牙利狂想曲15》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之曲式分析

李斯特共有十九首狂想曲,这些作品将匈牙利民歌的元素与高超的钢琴技巧完美结合到一起,让世人进一步了解了匈牙利音乐文化。在这十九首狂想曲中,第十一首有着结构短小、自由的特点,由慢板序奏开始,全曲分为近似散板、行板、快板、比快板更快这样四个部分,慢与快的对比贯穿了整首作品。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曲式分析为:

作品由a小调慢板进入,不断重复的同一分解和弦给人以强烈的听觉体验,而在a1结束的第九小节采用有A大调色彩的辟卡地三度,自然地为后面转调至A大调做过渡。

B包含两小节,为C大调,在进入第十二小节时,没有出现任何过渡和弦,李斯特曾在文章中写道,吉普赛音乐在转调时从不使用过渡和弦,因此,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在过渡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吉普赛音乐元素。在第十一小节的最后,E大调主和弦的出现使音乐自然过渡到a小调。自第十二小节开始炫技,直到第十六小节转调进入A大调。

第十七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是B乐段中c段,明朗的几小节后扩展再现至c1,在这一段中,匈牙利民间舞曲的元素被充分运用在其中。C段采用了快板,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一段采用了全新的题材,其后有三次调性上的改变,最后落在#F大调上。在f部分,也具有调式上的转变,#F-F-D的调式转换配合急板,使作品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

三、《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中的民族性分析

匈牙利音乐主要分为两大形式,即维尔本科什与恰尔达什,维尔本科什分为庄严的慢板与热情的快板,节奏多样化,旋律多在高声部,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不同的节拍常混合使用,这些特点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中都有迹可循。恰尔达什的最大特点是重音与精准的节奏,与前者相比,恰尔达什并没有像维尔本科什那样具有华彩的效果,恰尔达什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主要被采用了切分音、重音等元素。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风格独具一格,体现了李斯特创作中的民族性特征。李斯特在少年时期,常能听到吉普赛人的歌唱,长大后,李斯特常在钢琴上弹奏当时的吉普赛旋律,同时,他也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开始部分便具有吉普赛民间乐队的一些音响特色。而第十一首的慢快对比也采用了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的手法,慢的部分为拉舒,快的部分则称作弗里希段,除了这经典的吉普赛式舞蹈音乐结构以为,李斯特还运用了吉普赛音乐中的音程、节奏与装饰音来构造其作品中的形象。

学界对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评价有褒有贬,一部分人认为李斯特的匈牙利曲调并不纯粹,因李斯特并不通晓匈牙利语,且在作品中引用了许多吉普赛音乐元素。但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一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斯特是在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引用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主题。在李斯特看来,匈牙利人已和吉普赛音乐融为一体,匈牙利可以将吉普赛音乐囊括进自己的民族艺术领域中去。而李斯特本人曾说,自己从摇篮到进入坟墓,都是马扎尔人,而对应着这个身份,他将不遗余力地发展匈牙利音乐。在《匈牙利狂想曲》中,李斯特频繁使用音阶、琶音、滑奏、装饰音、踏板等手法表现了钢琴的交响化,其中多首作品运用了左右手交替连续性八度弹奏、双手同向八度、反向八度等技巧来模仿吉普赛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不仅是李斯特对狂想曲这一体裁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将狂想曲与民间音乐完美融合的代表作品之一,《匈牙利狂想曲》中蕴含着交响诗的宏伟气势与抒情性,通过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表现出来,成为一首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史诗性作品。

[1]周淑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研究[M].台湾:乐韵出版社,1998.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中央音乐学院编.李斯特钢琴曲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4]杜亚雄.风,来自多瑙河:匈牙利音乐文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5]关伯基.李斯特—钢琴之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J624.1

A

郭美辰,吉林大学钢琴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狂想曲大调民族性
空降战车狂想曲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G大调随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小狗狂想曲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