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2017-07-09侯玲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李心理健康心理

侯玲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以一名高职生个案为例,探讨、论述、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这些教育过程和老师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以期他们摆脱心理困惑,调适自我,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地快乐成长。通过论述有理由相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要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心理辅导,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136-0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躯体正常,还要有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能控制情绪,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有顽强的意志;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日趋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对他的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和就业等问题,大学生不能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2011年9月,教育部规定高校要把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这有利于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以下结合在我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个案,分析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如何进行教育指导,从而协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地成长。

案例:小李是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女生,今年18岁。小李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在家中是长女,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妹妹出生后,父母把妹妹送给亲戚抚养。从小父母很疼爱她,但母亲对她要求严格,凡事要她做好,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初中文化,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心里害怕,没有安全感,现在父母关系好了,但他们吵架的情景经常回忆起,有时还做恶梦。上小学时,因眼睛弱视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眼睛有问题,看不清黑板,故经常歪着头看,同学们给其取外号“歪头”,心里难受,不愿与同学交往。小李从小喜欢画画。在高一开始学画画,作品曾获奖。高考时本想考艺术类,但因忘记密码没有报上名。想复读再考艺术类大学,父母不同意,这才来高职院校上学。

上高职院校后,一次,在教室里,两个男生说她的眼睛怎么转来转去的,听后很伤心,很难过,以后不再同他们说话。自此以后,走路时小李总是低着头,不敢抬头走路,有时,同学问她:“你怎么低着头走路啊?”她也很生气,气呼呼地说:“我愿意。”其实是怕同学看见她的眼睛,对她评头论足,怕同学取笑她,看不起,心里真烦啊。现在小李对自己各方面都不满意,感觉不如别的同学,不愿意和他们交往,同他们的關系紧张,影响了小李的睡眠,上课也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同学反映小李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喜欢一个人独处。任课老师也反映小李在课堂上从来不抬头,下课后也不同其他同学交流。

小李个性偏内向,敏感、胆小,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低。主要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抑郁、焦虑,躯体反映表现为睡眠差和食欲不好。

一、心理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父母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营造了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那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自信,有朝气,有担当。但是小李的父母在她小时候经常吵架,给她留下了可怕的心理阴影,以至于现在还做噩梦。另外,虽然有父母的疼爱,但母亲对小李要求高,凡事让她做好,尽善尽美,受母亲影响过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自尊心强。

(二)学校影响

在班内与同学的关系紧张,没有同学和她说话,没有班级归属感。尤其是两个男生说她的眼睛怎么转来转去的,使她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自此后,走路总低着头。小李之所以低着头走路,其实是怕同学看见她的眼睛,对她评头论足,怕同学取笑她,看不起她。

(三)心理影响

1.小李存在一些错误认知:(1)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个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小李因她的眼睛,认为自己只有缺点,没有优点,或者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对自己全面否定。(2)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小李因自己的眼睛转来转去,不敢抬头走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嘲笑自己。(3)过度概括:有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在教室内,小李因男生对她的评论,就认为自己是同学们关注的中心,认为别人嘲笑自己,不愿与同学交往。

2.受母亲影响,过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自尊心强。

3.个性内向,敏感。小李处于青春期,内心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

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

(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尤为重要。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因此,我经常与家长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温馨、和睦、愉快的家庭环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自身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我将小李在校的表现,尤其是取得的各种进步及时向她父母反映,让父母知道孩子在不断进步,从而让家长对孩子树立信心,也让家长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这会促进孩子取得更大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小李有了明显的变化,据其父母反映,小李现在回家后能主动同他们聊天,谈在校的情况,还能主动帮忙做家务,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二)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

小李同学的心理障碍除受家庭影响外,学校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关注这样的问题学生,应给她更多的关心与呵护。首先,我每周不定期找她谈话,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其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她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其次,我给她推荐电影《叫我第一名》,同她谈论看后的感受;再次,同其他任课老师交流、沟通,鼓励小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表现,并给予肯定和表揚;最后,鼓励她根据个人特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展示个人才能的活动,学校举办的古诗文朗诵会我推荐她去,结果她成功了,获得了二等奖;在举行的春秋季运动会上,我鼓励她参加了400米的比赛,结果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小李享受到了参与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同学们也对她刮目相看,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我也很棒!”,认识到了“我虽有缺陷,但我也有优势”的积极认知。在她欢快的抿嘴一笑间,我感觉到我的教育是成功的。后来,小李利用她是美术特长生的优势主动要求为班级和系里办板报。

(三)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标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在此阶段,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身高、体形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有些学生认为自身外貌不漂亮或个子低矮,身体有缺陷等,往往会产生自卑、自怨、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如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则易产生心理困惑。小李正处于青春期,眼睛有问题,对自己不自信,我利用她乐于接受的方法讲明道理,消除她错误的认知因素,认真分析她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指导她阅读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缓解她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使她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经过一年多的耐心教育,小李自信了很多,现在小李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

(四)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心理问题是普遍性的,这样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一次一个主题,学生人人参与,大家集体讨论,往往事半功倍。根据不同的需要,我适时开展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展开理想的翅膀”“说说我的优点和缺点”等主题班会活动。在主题班会上,每名学生都积极发言,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班级氛围融洽、和谐、愉快。当轮到小李发言时,鼓励小李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发言,每次发言后,同学们都给予小李热情的掌声,使小李深受感动。小李告诉我她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她的鼓励,同学们也没有刻意关注她的眼睛,她也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后来,学生向我反映,小李现在抬头走路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需要爱心与耐心。教师要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吉家文.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1-12.

[2]肖冬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小李心理健康心理
还有机会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实话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为了能够得到小李的关注正在不断努力中
反正看不懂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