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突显高职课改中的能力本位

2017-07-09毕丹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目标职业高职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高职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就必须经历课改的阵痛,其中会完全打破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认知,而要完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适合高职学生的若干项目任务,就需要突出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 ;项目;主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81-01

高职的课程改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仍然走的不平坦,有困惑,取得的成绩还不够显著。归根到底还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理解得不够透彻,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能力本位为首,即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课程的改革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职课改中产生的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突显能力目标的培养

高职培养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高职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我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课程建设最应突显的是能力目标,其次是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而现阶段无论是从课程评价标准还是课程教学模式上大都偏向知识本位,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判断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应该把教师引导学生获取了多少能力作为依据,而不是教师自身的课堂表现;课程考核的目标也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知识,即学生作品的质量应作为评价一门课的重点。如这些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便无法开始课程的真正改造,更无法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了清晰的培养目标,下一步便是展开课程的设计。如按照“定义、概念、逻辑、抽象”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入课程内容与高职的学情是不符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按照“情景、感性、案例、任务、问题”的方式引入,一方面符合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特点,这是我们在教学之前必须了解的学情,在了解了学生的现状后,教师就应该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适合他们的理想课堂。同时,教师应避免教学目标不明确或缺少课程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在此重点要明确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这才符合职业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师生转变角色,完全打破以往“师讲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从而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和成就感。

三、项目是训练能力的载体

首先,要对“项目”有正确的认识。有些教师会将案例和项目混淆,其实不然。案例是作为一种已成事实被引入到课堂中,而项目应该是从未做过的,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并总结归纳的一种体验。项目不是教学环节、活动和模块。而应该是有实际背景,具备工作要素和认知要素,以真实、典型、综合任务覆盖展开的一件完整可验收的具体工作,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全程参与,并有自己决策和创新的空间。这是我们在实施项目导入教学方法之前应明确的一点。

对于教师而言,高职课改的重点在于项目的设计,如何设计能够覆盖单元能力点和知识点,并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项目是课改的第一步。因此,首先,要明确每次课程的能力目标,围绕此设计各项目;其次,能力是反复训练后形成的,教师要为每单元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项目;最后,只有单项能力训练也是不行的,还应有综合能力的训练,即要设计大型、典型、复杂的项目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最终培养学生的目标。

四、认识的误区

(一)忽略知识的传授

当一再强调培养高职学生能力目标的时候,又有一个极端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教学目标只放在了单纯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而忽略了对其系统知识的培养,这其中包括系统的理论体系知识和系统的能力体系知识。高职教育最终还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培养的是有坚定理想和正确信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熟练技能和系统理论体系及能力体系知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单纯培养学生的技能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与中职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目标的根本区别所在。

另外,作為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而不能只知道行为发生的结果,而不知道产生行为的原因。否则容易形成单纯的技能培训或教师按个人主观教学和工作经验来拟定教学内容的现象,所以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构架是绝对不行的。

(二)项目具备的特质

教学中的项目设计不同于企业真实的案例,是不需要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它只是以真实工作为背景,按学习要求改造过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另外,通过项目这个载体将学生的能力训练出来,其中是需要和允许出错的,这是从低难度到高难度训练的必然过程,也能成为教师今后的教学资源。

高职课改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只有经历过真正的历练才能逐步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我们应该站在课程的高度上,运用贯穿项目综合能力训练为主或双线并行贯穿项目的方法,运用可迁移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及现代职教先进理念,对课程的内容、方法、模式进行整体优化。对高职教师而言,课改势在必行,改造好了自己的课程又何尝不是对旧有自己的一种全新改造呢。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仲耀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毕丹(1982—),女,长江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从事广告设计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目标职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