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发展分析

2017-07-09刘鹏芳王志坚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传统文化

刘鹏芳 王志坚

(1.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山西 临汾 041000;2.临汾市尧都区土门联校,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沉淀而成的,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等特点。面对教育的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有效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介绍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了目前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其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现代教育;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K892.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184-02

现代教育是由传统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我国的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外文化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效地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呢?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

以庄子代表的道家,与先秦诸子中的儒家形成了一大流派,儒家注重的人事,而道家则尊崇天道,儒家讲究的是文饰,而道家向往的是自然,道家与儒家从很多方面看都是对立的学派,而从另一方面看,却又存在着相互接近、相互沟通的素质。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讲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道家所提倡的崇尚自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随着东汉以后,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儒家、道家、佛的局面,宋明理学就是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产物。

(二)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

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坚持以人为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同时,还通过人伦道德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保证家庭的和睦、社会安定。

(三)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强调人格,提倡节烈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有一種积极向上的精神,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正如《易经》里讲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时还要保持有独立的人格,具备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不应该贪图荣华富贵。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一)现代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基因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其独有的特点,但任何文化的创造都不是从最初开始,而是在之前原有的文化基础之上,与当时时代的特点相结合,文化在创造的过程中除了有意识与主流的思想之外,潜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创造,历史是一切文化、教育的根源,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现代教育在对待传统文化时要注意后效性

任何历史文化都具有后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对于传统文化被如何理解与创造,将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后效性。如果站在典型的、经验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分析、理解传统文化,则会体现出传统文化消极与落后的一面。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理解,并有效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中,从中发现更多积极因素。

例如,孔子曾教导学生内省不疚,即教导学生要做到问心无愧,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孔子所提倡的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依然值得被现代教育所采纳,孔子还教育学生志于仁,仁这一字,孔子对学生提出了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解,用仁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道德行为,并对道德信仰有所坚持。由此可见,孔子所提倡的仁德教育理念仍然适合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然除了孔子之外,孟子所提倡的教育思想也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出了人人都应有一颗仁爱之心,同时孟子还提出了有关伦理道德的原则,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强调了礼节的教育,教导学生要用仁义的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所提出的伦理道德原则可以作为现代教育中努力的一个方向。

三、目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教育中缺少专门的文化传统课程

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是不够重视,而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中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就在于要培养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人,但在目前进行的教育活动中只是形式化,并没有把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现代教育中。

(二)缺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所传承下来的民俗礼仪、民族精神等无不透露着历史的色彩。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也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失与遗忘,在现如今的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沦丧、民族精神丧失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缺少认识与重视。除此之外,任何教育都脱离不了社会,因而如果是教育上的道德教育,对于精神引导可能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随后便会有众多的社会问题与道德问题出现。

(三)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者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到被教育者,因而由于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将会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水平。

四、在现代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结合策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印记,因而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所流露出来的传统文化信息进行学习。

(一)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品德,加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集中体现在了中华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传承下的优秀传统美德中,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也是我们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例如,公正无私、豁达大度、敬业乐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因而要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达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统一,因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因此,在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与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针对性的发掘,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教育当中。

(二)在传统文化课程中积极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

通过落实传统文化,加强对傳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并根据当代人的学习兴趣与认知特征,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与筛选。一是要注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即通过校内教育加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并有效地利用校外资源,如建设校外传统文化基地或者邀请知名学者到校讲学,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二是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在现代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与结合。三是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让被教育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讨论实现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四是把独立的课程与学科相结合,传统文化既可以单独地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形成合力。五是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是把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典型的事迹来影响、感化被教育者,从而达到鼓励被教育者的效果。

(三)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者的发展中

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者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并在对教育者的培训过程中注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例如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发展规划过程中,根据其培训的目标确定培训方案,并根据具体工作的需求,把传统文化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从而把传统文化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例如,某博物馆为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博物馆开展了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主题的活动,并进行专场汇报演出,通过对中华经典美文的表演与朗读,不仅有助于提高活动参与者的审美水平与个人修养,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地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发挥出本地特色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每一片土地都有着历史留下的痕迹,特别是对于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几乎随处都可以见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当地历史的了解以及先圣伟人的精神思想,进而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与此同时,在具体的现代教育过程中,通过对当地特色的了解,引导被教育者通过对一些节日风俗习惯、山水风景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感知,从而对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了解。

(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宣传与普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的同时,对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也渐渐地忽略了。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深厚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关联,因而要借助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事情,在社会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引导社会公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可以通过在中国比较隆重的节假日里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从而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熟知与宣传。

现代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延续与发展,同时也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发展,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一种选择,在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过程中,既要与具体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又要对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发展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罗兢雅.中国传统文化之当今思考[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2).

[2]郝翠梅.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3]魏艳伶.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7).

猜你喜欢

教育者传统文化
品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