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药鉴定学实训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7-09张慧芳陈坚波施淑琴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百草园标本

张慧芳 陈坚波 施淑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摘 要] 中药鉴定学实训课程建设中,从课程前期专业情感培养、课程实施中注重兴趣培养、课程成果展示增强专业自豪感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中药鉴定学野外实训的目的。

[关 鍵 词] 中药鉴定学实训;课程建设;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124-02

中药鉴定学实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我校中药专业的一个教学特色。通过实践教学,可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中药原植物识别及中药饮片鉴别的实践技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因此,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利用学校资源,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深喜欢上这门课程,努力建设成为一门优质实训课。

一、课程前期进行专业情感培养

(一)专业认知教育,加深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度

学生进校之初,就将迎新的场地设在百草园内,并要求学生入学时每人带一株植物种在百草园,让这株植物陪伴他度过三年的大学时光,以此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生一进校就与药用植物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之后带学生参观中药材标本室,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植物、不同植物部位可做不同药材,药用部位形态特征是鉴定药材的主要依据,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药用植物辨识的重要性。

(二)利用百草园和校园植物进行现场教学

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药用植物学在授课时把课堂搬进百草园,抽出一定学时利用百草园和校园植物实行现场教学。教师带领学生一边观察实物一边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印证书本上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到百草园去实践。好多学生课余经常在校园及周边山上采集药用植物,遇到他们不能鉴定的未知植物则向药用植物学教师请教。这种具体、生动、活泼的现场授课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型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进了师生感情。

(三)通过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实现中药资源共享

由学生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并参与平台的管理与维护,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教学信息的引导。依据课程学习进度,学生按类对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功效用图片与文字加以说明,完整展现中药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以弥补教材中静态图片的不足,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对学生来讲关注网络资源就可以多一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以此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专业竞争力。

(四)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学院开展了“师生共建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和“识药物特色,巧辨别中药”技能竞赛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在一系列的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兴趣培养

(一)精心设计实训线路,劳逸结合

由于中药鉴定学实训的教学具有教学场地不固定、授课内容有时限、教学策略与方法运用需随教学内容灵活变换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场地及授课内容选择既要考虑药用植物的分布特征,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及代表性,又要考虑是否具有保障教学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在实践线路的选择和规划中,还应考虑物种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在野外实训进行三四天后,学生体力和精力上的消耗很大,容易出现疲惫的情况。如果连续登山采集标本会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进行标本的观察、压制、鉴定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整理等室内工作,从而降低实训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沛的体力,在登山过程中容易出现危险,造成人身伤害。因而,实训期间需要依据教学进程及学生身体承受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及实训考察线路,采用松紧有度的教学策略,交替进行野外和室内工作。

(二)合理控制师生比,增进师生感情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中药鉴定学实训课程的师生比始终控制在1:10~1:15,为此,每年都会邀请校外有经验的兼职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学生完成标本的采集、记录、压制、鉴定、考核等任务。各组指导教师轮流带教,以使学生充分领略各位指导教师的独特风格,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三)寓教于乐,游戏学习两不误

在实训期间,为督促学生学习,考察实训效果,增加在野外生活的乐趣和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在野外登山采集几次以后,利用室内学习时间或阴雨天不能外出采集标本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你说我猜”等游戏活动。每组分别选出一名参赛代表识别10种常用药用植物标本,并用专业术语向其他学生描述标本的主要形态特征,同组学生根据描述,说出标本的植物名和所属科属,以答对植物名称多者为胜。通过游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在休息时间也会自发组织进行游戏抢答,无形中提升了学生使用专业术语描述植物形态的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四)改革实训考核方法,变单打独斗为团体合作

实训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总体评价,为了能够准确、全面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原则和方法。实训成绩评定分为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两部分,评分组成为所在小组考核成绩(30%)与个人考核成绩(70%)。小组考核内容包括:小组合作的实训报告一份;实习结束后上交完成鉴定并装订完整的标本不少于10份,并附带其采集记录。个人考核内容包括:现场植物识别考试成绩;野外植物识别个人实习总结;野外实训期间的出勤率及表现。现场植物识别考试占个人成绩的50%,实习总结与平时表现各占10%。

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明白要获得好成绩,既要个人努力,又要组内所有成员努力,只有提高了小组分,个人成绩才能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大幅增强。

三、课程成果展示,增强专业自豪感

各实习小组将制作的腊叶标本按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制作,将采集的新鲜药用植物栽种到百草园中并丰富药用植物物种名录。通过这两种形式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将植物学知识和中药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制作好的腊叶标本,我们会选择其中实用性及艺术性兼备的植物标本进行装裱悬挂,或作为特色纪念品展示,吸引校内众多学生参观学习,这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的兴趣。

实训结束后,学生都会把所拍摄的植物图片进行展览,将自己12天的实训生活进行总结。在展览的图片中,有的是植物图片,其上注明该植物的名称和采集地;有的是学生采集和辨认标本时的照片;有的则是学生以当地美丽风景为背景的生活照片。展示的图片丰富多彩,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也可作为科普宣传的素材,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不少其他专业学生的眼球,迎来阵阵喝彩和赞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在课程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配合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实训结束后学生能独立识别300种植物,熟练掌握鉴别未知植物的方法;熟悉了植物腊叶标本制作过程;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增进了师生感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上教师讲授的学科,而较成功的做法则是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学生做到“寓学于乐”。

参考文獻:

[1]程虎印,欧莉.《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改革实践[J].中医药导报,2010,16(9):130-131.

[2]王丽红,刘娟,郑淑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述[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5):69-70.

[3]詹若挺,潘超美,黄海波,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4]邱爱军,张玲.以校园植物为选材的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2(3):84-86.

[5]高伟,程琪庆.互动教学法在药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3-115.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百草园标本
紫花高乌头的种植研究进展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游百草园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寻找百草园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我的“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