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挥优势、突出特点,提高“两课”教学与研究水平
2017-07-09王斌
王斌
[摘 要]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有重要作用。就我院“两课”教学谈些一些体会。
[关 键 词] 优势特点;“两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127-0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课”教学也
面临着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与时俱进,全面推进“两课”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一、加强“两课”课程建设,实行教学改革
(一)实行两个模块教学
目前,应按要求把“两课”教学分为两个模块,即课堂理论讲授模块和实际应用模块板块。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联系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我院的特点,制订“两课”实施教学的大纲,涉及两个模块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和教育的需要及时调整
当前,我院“两课”教学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根据国内外实际及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2)及时吸收当前理论界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特别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以弥补因教材出版和使用周期可能造成的某种滞后性,做到与时俱进。(3)揭示各门学科的方法论,不但要让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其科学的思想方法。(4)敢于正视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要研究和回答
学生思想中的疑点、热点、难点问题。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放在第二板块上。根据以往经验和教学发展的需求,我们应着重完善以下几种教学形式:(1)开展课堂讨论。讨论前教师要设计好议题,讨论中要注意对议题的重点、难点等进行引导和提示。(2)开展辩论。一是合理设计辩论命题,使之具有现实意义和论性;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点评,不但要评在关键点上,而且还要加以科学引导。(3)采用对话教学。要以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为主,同时穿插教师对学生引导性的交流。(4)采用实例教学。要根据各学科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对象案例直观教育。例如法律基础课组织学生旁听庭审;思想道德修养课组织学生考察少年监狱,特别是听取青少年犯的现身说法等。(5)进行社会调研。当前特别要注意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回乡开展搞社会调研,并在下学期开学初进行座谈和交流。
(四)认真总结“两课”教学改革经验,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研究成果的层次和水平
特别是要注意发现和培育操作性、示范性突出的先进典型,并给予必要的宣传与扶持,使之在“两课”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榜样作用。开展“两课”教学改革研究,既要以教改提高教学经验的层次和水平,又要以教改经验增强教学研究成果。
二、加强“两课”教学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
目前,我院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较高科研积极性。多年来,我院“两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诸多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教科研方面,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努力多出成果,尤其要争取多出精品成果。从内容上说,重点包括三个方面:(1)“两课”教学研究,要求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相结合,既有可操作性,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2)加强“十八大”等系列科学理论的研究,要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系列成果,而且要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3)“两课”相关其他学科理论研究,提高理论基础。
进一步加强“两课”校本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深化“两课”教学的基础。及时根据新的形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对“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全面的修订,要认真总结多年来我院“两课”教材建设的经验,用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全面修订“两课”教材,不断丰富完善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根據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根据本地区、本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家、教师,编写适合学院特点的相关“两课”教材,不断丰富学院“两课”教学内容。
三、重视“两课”教师素质建设
提高“两课”教师自身素质。首先要切实抓好“两课”教师的专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号召广大专兼职教师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和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科学研究,善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所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增强“两课”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实施教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除了要求教师群体在职自学之外,还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1)选拔优秀教师到著名大学进修或参加各类国内、
国外的研讨会、交流会和其他学术活动。确保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赴外学习和考察。(2)积极参加与“两课”教学相关的培训班和学术会议。(3)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更高层次学历,提高业务素质。(4)合理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讲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