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7-07-09张美霞王博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培训专业大学生

张美霞 王博文

[摘 要] 以学生的创业需求为导向,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具体创业教育现状为例,围绕提供什么样的创业服务来展开阐述,试图去探索如何能够将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借鉴意见。

[关 键 词] 学生需求;创业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234-02

2014年我国领导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各高校开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基于SIYB创业培训教材进行。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目前创业培训课程主要是SIYB培训四大模块中的GYB(产生企业想法)创业培训,这一培训主要是利用周五及周六日全天时间对有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训。迄今为止已经培训了27期近1.3万名学生,这些学生经过培训对产生企业想法有了系统而微观的认识。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教学观念、培养模式和教学实践等关键环节上。如何从政策转化为行动,本文将以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为导向,试图探索适应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培训师,笔者参与了从培训的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及课后跟踪等环节,在培训过程发现中,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度不够,存在错误理解

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明显加大,2017年我国的就业就达700万人之多,而市场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大学生的求职需求之间不对称,创新创业教育应机而生。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目前的高校毕业生仍未认识到就业形势趋紧,未将该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进行学习。有些学生认为这是学校的一项必修课,未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认为不创业就没必要了解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甚至有人认为专业学习应该排在第一位,创业还很遥远。同时在学生中存在一种误区,创业则不需考虑就业,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大多毕业生有创业的想法,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缺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贸然创业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创业与就业从根本上来说是分不开的。如果将两者剥离开来,那么我们的创业教育收效甚微,也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与教师专业背景的局限性不匹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是一所综合经济、管理、文学、理学、法学及工学等学科的文科类院校,学生的专业面比较广,而授课教师以我院的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其中辅导员占80%,他们的专业多为教育、管理、文学等专业。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影响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如在创业培训中需要对税收、会计、财务等知识进行即时更新,但是由于专业受限,要想实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培训仍需老师补充相关知识。

此外,单纯的课堂授课及参与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需求。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强化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丰富课堂形式,如邀请校园创业之星、优秀创业校友、成功企业人士等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方面丰富了课堂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更有借鉴及参考意义。

3.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与专业相符进行创业。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经营网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外语专业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开设教育培训机构。(2)与专业完全不相符,侧重于服务类企业。如小吃店、摄影店、冷饮店等,这类小企业的特点在于前期投入的资金相对少,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操作。这两类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发展受限,且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甚微。我国当前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真正使学生与市场接轨,进行专业型、科技型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校信息学院的小平创业团队曾研发出自发式充电装备,这对我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二)高校方面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问题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一个因素,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创业风险也不断提升,各类新事物也应运而生,这使得企业必须能够应对市场发展,接受市场考验。就高校而言,应根据问题发掘其内在根源,以解决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高校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

以我院为例,目前的创业课程主要是就业指导课及自愿的GYB创业意识培训课程。前者在大一开设,后者在大三及大四开设。我们的创业教育目前侧重于指導学生解决一些就业问题,合理剖析自己,并通过创业教育对理论进行实践。从学院整体层面而言,创业必须有科学合理明确的定位,如何满足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所有的课程及教学都必须围绕学生就业而制订。而目前的教育只局限于基础技能层面,以就业为目的,而不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2.高校创业教育缺乏校外力量支持

目前我院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开展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诚得杯”创新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大部分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学这一环境中进行,与市场对接不紧密,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从本质而言是需要在社会这个大市场中成长并发展起来的,不能孤立存在,因此必须有市场的支持,打破目前创业教育面临的局限性,将学生从象牙塔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应对市场的挑战,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与实战的场地与机会,尤其是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市场中成长。

3.创业教育欠缺专业课程及师资力量

目前我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及创业意识培训课程由于编著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合市场发展需求,此外,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是制约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在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必须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职业型和创业型人才。以SIYB教学为例,国外主要是针对一些想要创业的人员,而我国现在将对象扩大到大学生群体,这一部分人欠缺管理经验,没有实战技能,对风险预测不足,而教师同样也面临此问题,没有创业经历及相关的专业技能,这使得我院的创业教育仅限于形像而神不像,侧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具体实战经验的分享及培训。

二、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正面临各类社会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等问题,对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多变,但挑战与机会并存,同时也给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方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创业人才,这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现阶段,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解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为解决就业这一民生问题而提出的。自1998年清华大学开始进行创业计划大赛至今,各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课程及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还需要做好后期跟踪服务。其次,要从思想层面、组织层面、文化层面让学生重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树立正确创业、就业观念,改变学生意识中认为只要符合理论上适合创业就去创业的思想,避免盲目乐观自信。再次,要区别对待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上的创业教育。学校创业教育不是“企业家速成教育”,而是把解决生存问题为目标,但非终极目标,将创业、创新的思想意识在大学生的思维里保留下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后,高校应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并贯穿教育的始终。总之,要改变大学生对于这一教育的认识,它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能够创业的人才,更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建设完善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增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创业教育应该当从学校本身做起,尽量设置一套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从而解决学校教育与市场不对接的问题。对此,笔者建议:(1)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市场定位,如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教育行业,那么除了在校内做好专业教育之外,给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能够一展所长,强化讲课授课技能,以应对市场需求。(2)加强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实行学期考核,对于不能胜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要引入退出机制,同时要吸纳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教学行列,真正将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面市场,接受市场的挑战。

(三)完善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政策,获得教育部门或政府或民间组织的支持。(1)学校要加大引入资金,用以扶持大学生创业。同时提供相应的场所、资金,举办交流赛用以鼓励大学生创业行为。同时加强与社会资源的交流,以创业平台为主,实现信息沟通、交流,进行一对一的市场辅导,实现创业的市场化。(2)将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要将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既要懂会计,又要会管理、法律等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学科交叉,尤其是丰富选修课内容。在教学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各种方法,将理论课的体验性、实践性增强。实现多样化创业实践,可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做好创业实训基地,由企业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模拟创业活动。

总之,在高校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要求,也是个人成长的有效手段。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强化师资力量,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亮.基于学生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证探究:以重庆高校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3).

[2]肖玲.论高校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贸实践,2017(4).

[3]李育.高校SYB创业培训课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实践探究[J].创新与創业教育,2016,7(5).

[4]凌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9).

[5]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培训专业大学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