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2017-07-09钟之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课程

钟之静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转变了传统的媒体方式,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的充分运用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面对数量逐年攀升的大学毕业生,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府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依托众创空间等方式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积极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 键 词] 新媒体技术;大数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24-02

21世纪,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大数据的运用正在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16年达到765万,比2015年增加了16万,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局势,教育部和人社部要求高校继续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引领计划,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因此,高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府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根据笔者随机采访在校大学生的结果表明:虽然绝大部分学生有想过毕业后创业,但真正会在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并不高,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直接就业。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创业仅仅停留在想法,付之行动的人较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不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若高校能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对创业有个正确的认识,再通过搭建“众创空间”等平台助推大学生创业,既有效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了大学生的生计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具有承担项目的独立意识、以目标为导向的契约精神以及对自身负责的企业家精神。想要在创业浪潮中有所建树,需要创业者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面对创业的艰辛和失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视野面对创业的挑战,这势必要求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和探索,拓宽知识领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当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从大一引导学生做好正确的学业生涯规划到大三、大四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当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全面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和普及化,伴随着高校入学率的逐年提高,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大高校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以期提高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2015年,“两会”上提出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草根创业新局面。据此,教育部提出了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打造众创空间等形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将原有的就业指导课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然而,不少高校却存在着“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应是一个全面、系统、连续的工程,从新生进校到大四毕业,不同的学业阶段应该有着不同的指导内容。但当前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几乎就是原有就业指导课程的翻版;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缺失系统性和规范性,既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规范的教材,教材以自编的讲义为主;课程考核方式则多以学生提交论文的形式为主,无法考查学生是否真正通过课程提高了自身的创业创新能力。

(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与时效性

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理应具有非常强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然而,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在这方面明显存在不足。面对严峻的就业局势,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较大,学校理应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却被不少学生反映没有实际的帮助作用,缺乏新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讲解理论知识。但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枯燥说教如何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结合本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大多数围绕着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简单的理论知识开展,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不大。同时,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多半是由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各个院系的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这些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但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不少老师从一个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另外一个高校工作,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不甚了解,也没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自然难以达到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预期效果。

(三)大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高居不下、毕业人数总量过大,但一方面还是存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欠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大数据时代,社会和市场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然而当前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匹配的结构性错误。这一结构性错误直接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也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到位,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欠缺,使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至少需要半年的适应期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不少的企业事业单位不愿意承担学生就业初期的人才培养成本,而更倾向于聘用具有就业经验的员工。这些问题都促使高校认真思考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