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2017-07-09郭振升李京红李畅孙守君
郭振升 李京红 李畅 孙守君
维和战场 备受赞誉
2008年,利比里亚大吉德州,州长亲自将一只象征着当地最高礼仪的山羊送给王东旭带领的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表达最高的敬意。
接受这份荣誉,中国军医当之无愧。
2007年 11月,王东旭奉命带领 46名医护人员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在维和过程中,他主动加强与大使馆、驻地政府及友军等各方面的协调联系,与四战区一级医院及当地莫林医院建立了技术帮带关系,建立了“中国医疗分队技术帮建中心”。中国军医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各国维和部队官兵和当地人民的交口称赞。
一天,医疗队接诊了一名难产孕妇,经检查已破水两天,胎儿生命危在旦夕。王东旭迅速找来队里唯一一名妇科医生王滨,科学制定生产方案,成功接生了一名女婴。为了感谢医疗队,淳朴的非洲人民一再要求他给孩子起一个中国名字,盛情难却的王东旭给孩子起名“津乐”,祝愿这个由中国天津军医接生的孩子快乐成长。
有一次,刚刚走下手术台的王东旭准备到食堂吃饭,首席联络官匆匆跑到王东旭面前告知,一位利比里亚官员的弟弟不慎被猎枪击中头部,联利团请求立即前往救治。尽管病人不属于医疗队负责,出事地点也不在任务区,而且病人还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但王东旭丝毫没有犹豫,迅速作出安排,亲自带队前往抢救。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硬是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受到了联利团的高度赞扬。
维和期间,维和分队先后为非保障区维和官兵80多人次提供过医疗救助,并为偏远地区民众送医送药,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笑对病魔 勇当铁人
2009年7月29日,一张“肺小细胞腺癌”的报告单像一块重石一样沉甸甸地压在王东旭的心头,可他想到手上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于是向同事们悄悄隐瞒了病情。
后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让身边同事感觉到了异常。在大家的一再追问下,他不得已说出了自己的病情。面对同事亲友的同情和埋怨,他面色从容地说 :“我是医生,我了解自己的病,不过是从身上割块‘肉,没什么大不了的。”看着王东旭“若无其事”的样子,大家既生气又心痛。在大家的劝说下,王东旭放下手中的工作,走进了手术室,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手术。在术后的十几次化疗中,他吐过、晕过、休克过,一头青丝变成了白发。病情
稍稳定后,王东旭向院领导申请返回工作岗位。医院同事和亲人都劝他在家安心养病,他反而对大家说 :“病都是闲出来的,忙一点有利于我的身体。”大家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回到了科室参加工作。
就在一切恢复平静的时候,上天又和王东旭开了一个大玩笑 :肿瘤肾上腺转移。
他笑着和大家说 :“我是一名有过战斗经历的‘老兵,对付癌症我有经验。”他高唱着《珊瑚颂》被推进了手术室,术后,又是一次次痛苦的化疗。当他术后再次走进医院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全院医护人员不仅被他坚强的意志所折服,更被他乐观向上、执着坚守的精神所激励。
重回工作岗位的王东旭,对工作的热情更高、干劲更足,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王铁人”。用王东旭自己的话来讲,“也许我活不出人生的长度,但我要活出人生的厚度”。作为一名军医,王东旭坚持扎到兵堆里找课题,始终把目光盯在部队一线,多次到部队进行巡诊。他发现基层官兵患胃病、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较多,便带领团队研究开展了“胃肌层肿瘤剥离”“胃穿孔修补镜下缝合”技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他和团队创新开展的“阑尾炎镜下取石支架”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王东旭在追求个人更高学术造诣的同时,十分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他坚持利用每周四早上两个小时的时间,集中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当前消化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每年都从科室挑选一两名专业能力强的医生,派往国内外知名医院和院校进行学习,并把学到的新技术结合实际研究后,及时运用到临床上,其中“无痛苦胃肠镜诊治”技术已成为科室品牌项目,目前已有近3万名患者受益。
关心患者 满腔赤忱
医生和病人的双重身份,使王东旭对患者有一种更知心的感觉,他把每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对待,把患者身上的病当作自己的病去医治。
2015年6月,一位内蒙古患者因与家人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消化道被严重灼伤,辗转几家医院,都说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来医院时,这位患者情绪十分低落,不愿与任何人说话,家人和医护人员虽多次劝导,但效果甚微。王东旭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来到病床前与患者攀谈,讲述自己两次抗癌的经历,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使患者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治疗的信心。
由于这位患者家庭比较困难,王东旭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提前一天电话预约、开处方,当天做治疗,次日留院观察,晚上返回”的方案,为其家庭节约了近10万元的医疗费用。
历经两次生死考验的王东旭,从内心深处更能体会到重症患者对生的渴望,他总是拿出当初与病魔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为给病人赢得一线生机“舍命相搏”。29岁的华华,2012年做了结肠切除手术后发生了肠穿孔,家人带她到北京、天津多家医院就诊,但得到的一致回复是 :华华已经没有进一步做手术的必要。
正在他们伤心欲绝、一筹莫展时,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第254医院消化内科。入院时,华华及其家人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甚至委托律师立下了遗嘱,王东旭得知了这些情况,更加坚定决心要把她治好。他认真查看了华华的所有病例资料,召集科室专家进行病例研讨,认真
制定治疗计划,每天都亲自到病房查房,为华华加油打气。经过不懈的努力,被多家医院判了“死刑”的华华身上重现了希望 :肠穿孔愈合了!
王东旭经常说 :“医生治病救人就像军人打仗一样,都是无条件的,我們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必须履行的义务。”
现在,王东旭每天都需要靠药物来维持身体现状,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早该在家休养,但正是由于他对军医职责使命有着铁一般的担当,对事业有着崇高的追求,对“白求恩精神”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不断激励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