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07-09晁彦霞
晁彦霞
摘 要: 主要分析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特点是污染种类全、污染数量少、污染危害大、污染治理少。指出环境监测实验室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并阐述环境监测实验室防治污染与控制途径。
关键词: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站上万个,环境监测人员也是非常多,已经逐步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根据相关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任务就是监测分析环境的质量状况,所以,一般的监测站都具有非常齐全的分析实验室。一般来讲,主要分析大气、地表水、污染源等项目。此外,还要做好委托和竣工验收监测。因此,一般监测站都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分析实验室,分析项目种類多,一个长期未曾得到重视的问题是这些监测分析过程一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污染物,监测实验室实际上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实验,其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化学分析,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亦和通常的化验室相仿。但由于环境监测的对象和方法十分广泛和复杂,因而除噪声外,其它的污染物种类全部具备。
1、废水 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储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除大气自动监测、噪声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项目外,几乎所有的常规监测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中成分包罗万象,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物、苯并芘等。
2、废气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的标气载气等通常实验中直接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实验室废气包括酸雾、甲醛、苯系物、各种有机溶剂。
3、固体废物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二、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原因
环境监测在技术上要求监测部门,保证具备规定项目的监测技术能力,但在实践上各项目之间的工作频率悬殊较大,多数项目只是零星开展,这些项目虽然污染数少,却也带来了管理的难度。在这里提别指出的是,非常性监测项目导致储备试剂过期、失效情况相对突出,多数实验室缺乏有效对策。
1、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种类齐全。虽然多数项目产生的污染量较少,但仍然有些分析项目问题比较严重。比如:以水质分析中最常见的项目COD分析(重铬酸钾法)为例,在分析含高浓度氯离子的废水时,按规范须加入0.4克HgSO4,以排除氯离子的干扰。如果不计重复样、加标样而纯粹以一个水样计算则0.4克HgSO4导致的总汞污染需要用5.4m3的清水才能稀释至达标。
2、绝大多数使用有机溶剂的分析项目。比如:石油类、挥发酚和阴离子洗涤剂等等最后都存在有机溶剂污染环境的问题。除一部分挥发变成废气,大多数成为液态污染物。年复一年累积排放产生的污染量就不小了。另外,有些溶剂还是毒性较强的有机物。同样,那些要使用强酸、强碱的分析项目也会有污染的问题。
3、实验室的环境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污染治理基本上还未有效开展。尽管实验室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分类配备残液缸,但实际操作时多数形同虚设,往往还是往下水道一倒了之。而残液缸满后如何处理,也是管理等方面重视,较少有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规范要求,又缺乏必要的的监督体系,致使监测实验室的环境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无论是开展标准化站建设还是计量认证考核,多从监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方面薄弱,造成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
三、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防治
环境监测如果处理不当,可腐蚀管道、设备,以及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引起安全事故。对此,监测实验室实验室的污染需要各级监测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尽管实验室排出的“三废”量小,环境污染防治是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
1、强化监测实验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意识。有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制定技术规范各级实验室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不能回避,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根据本实验室工作的特点、重点,积极探索,想方设法减少实验室污染。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认真研究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并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及办法。最好是融入实验室的建设和验收中去,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 、全面推行绿色化学、清洁实验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
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用无毒害、无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试剂替代毒性较强的试剂,尽量用无毒、低毒试剂替代高毒试剂。在一些特定实验要用到高毒性药品时,一定要用封闭的收集桶收集废液。根据监测工作的特点、重点、难点,积极探索,想方设法减少实验室污染,组织力量,认真研究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并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及办法,大力宣传监测实验室污染环境防治的意义和作用。把防治污染融入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中去,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实施全程跟踪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是典型的个人活动,是操作者在指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独立活动。因此,完善跟踪监督机制和建立监测管理制度同样重要。采取监测巡查、同步监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办法实施监督管理,还可以将实验室污染防治的策略应用于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全面推行清洁分析和清洁操作,做到实验室要定期打扫,保持清洁,坚持实验室产生的“三废”分类放置、分质处理的原则比如:火柴梗、碎滤纸、固体废物及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废液要倒在废液缸内,并定期妥善处理。此外尽最大能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量,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比如:COD分析如果采用,快速烘箱法,污染要少得多,效率却没有降低。一般来说,采用传感器、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要比化学法污染更少。对新仪器要充分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按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在做未知物料或性能不明的试验时,应从最小量开始,并采取一定的法治措施。
4、建立严格正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严格正规的管理制度,是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的根本保证,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进行科学管理。建立一套相应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用管理制度约束人,规范监测人员的操作行为。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关键是要记在心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去,力争减小监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全面提升监测实验室管理水平,并将环境监测整体环境影响最小化。
小结 由于实验室大多数项目只是零星开展,各项目之间的工作频次不均匀,废弃物排放物规律,污染分散,这些也给环保部门监控带来困难。一些环保措施的后处理没有完善,如残液缸满后如何处理,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验室常见废气物的处理?》200???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