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雷达文学批评对提纯当代文学审美精神的作用

2017-07-09陈妍霞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雷达

摘 要: 在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界,雷达是一位风格独具、成就卓著的批评家。他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学”批评理念,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及现象进行文本细读与考察,检视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他以“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作为批评的主体工程,以积极健康的审美旨趣和高远宏阔的美学眼光来审视文学作品,力求提纯和升华当代文学的审美精神。

关键词: 雷达;文学批评;文学主潮;审美精神

雷达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一位颇具特色的批评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活跃在文学批评领域,尤其是小说批评领域。雷达在批评中对中西理论资源合理运用、融会贯通,在批评中坚持一贯的民族精神理念。坚持人学文学观,坚持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贯穿雷达批评的内在精神准则,也是其從事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目标。本文主要对其文学批评中的审美精神理念加以论析,并藉此阐发其在当代批评史上的意义。

在“文学是人学”这一大的前提之下,雷达从文学的功用方面提出了文学主潮论,他以“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作为自己评论的主体工程,期望文学作品能够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让人们从深邃丰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以此来烛照价值失范、内心空洞、浅薄、欲望化的人们,这正是雷达想让文学发挥的作用,也是其文学批评要发挥的现实功用。雷达坚持用一种健康积极的审美精神审视当代文学,他希望文学作品能起到“呼吁爱、引向善、看取光明和幸福”的作用。雷达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在的文学迫切需要的是正面价值的引导,在阅读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和当代中国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作品对比,中国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整个文学我们的作品存在一个明显的缺憾——缺少正面引导人、造就人的能力,停留于表现的描述而缺乏内在的精神内核。在研究具体的文本过程中他还发现中国文学的一些共同特点或者说是缺点那就是有善于揭示负面现实的能力,缺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引导向善、呼吁关爱、获取幸福的能力。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准则,只看到眼前的道德沦丧、人性丑恶,而未树立长远的道德理想。揭示了丑陋空虚的灵魂如何漂浮挤压于现实的困境中,却看不到如何引导灵魂升华、净化。这种只能看到问题,甚至诗渲染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经常被一些文学评论者誉为直面现实的可嘉勇气或忠于现实的能力,而未看到其存在的缺陷与弊端。在雷达看来,当代不少作家由于缺少足够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精神资源,加之复杂的时代环境的影响,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对现实的深刻体察与批判,缺乏对人类美好精神力量的张扬,而热衷于极端、变态的人性病态描写,热衷于表现污浊、琐碎、扭曲的物象世态,在浅层欲望及病态性的寻求中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审美兴奋,无论是大量的畅销书类型的作品还是在文坛获得不少好评的作品都流露出一种对卑污的嗜好和对人类精神污垢的青睐,文学由审美走向审丑,作者与读者在惨烈、畸形、污秽、诡异的文学描述中获得短暂的感官满足,这样一种病态的审美倾向折射出的是创作主体审美精神能力的缺失,缺乏化丑为美的艺术功底,阅读大众的审美甄别能力的消退,长此以往对文学对读者都是一种戕害。鞭挞丑恶的社会现象,揭露真实的生活本质同时张扬美好的精神追求,是作家的责任与使命,尤其是张扬美好的精神追求是作家应该具备的精神素养,但是这种素养恰恰是现在不少作家缺乏的,其中不乏许多有着耀眼头衔的名家。

文学作品中泛滥的这种病态的审美倾向直接影响到的是大众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而不少的文学评论者竟然对这种病态的审美视而不见,甚至对这种作品大家赞赏,趋之若鹜,面对这种现象雷达认为:“在文学评论层面,一些非常重要的要素,该谨慎的却被恣狂了,该珍惜的却遭到漠视,该呼吁的没敢直面。”雷达反复强调当代文学和文学批评应该积极地介入真理的探究和人生幸福的引领、哺育和造就,肯定和弘扬正面的精神价值。他也一直以此作为批评的责任和使命,在具体文学批评实践中雷达把这种审美精神一以贯之并试图通过文学批评的力量来净化与提升当代的审美精神。

在评论以反映金钱腐蚀人性和价值观的长篇小说《金钱似水》时,雷达中肯的批判其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金钱对于传统道德和人性良知的的冲击上让人们有一定得反省认识价值,肯定了作者泼辣大胆、喜剧化的写作风格,写出了在社会转型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营企业主资本积累的残酷过程,但小说中过于强调金钱的力量,过于沉浸在揭露企业老板及各色人物在权钱欲望的支配下,人性的丑陋、道德的沦丧,让人们只看到这个世界肮脏、污浊的一面,却不知该如何去濯污去垢,雷达认为小说对拜金思想的揭露和表现过于绝望,所以他补充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自有富贵不能淫,有超脱的、高蹈的、清洁的精神,在今天现实中,也自有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人。”

雷达将中国的长篇小说与外国优秀作品进行比较,发现我们自己的作品过多的显示了民族性、自足性、封闭性,缺乏终极关怀。雷达将两部同样是写灾难、写绝望境遇的作品做了比较,一部是加缪的《鼠疫》,一部是莫言的《檀香刑》。《鼠疫》描写的是奥兰城因鼠疫爆发与外界隔绝陷入绝境的人类典型案例,奥兰城爆发鼠疫被政府抛弃陷入绝境,人们一度灰心丧气感到无路可走,人性真实的各个层面也在深陷困境中显露出来,有丑陋不堪的一面,也有真善美,整部作品的主脉是表现以里厄医生为首的一批人如何在鼠疫猖獗肆虐的情况下,不懈怠、不放弃、不退缩,虽然伤心痛苦但从未绝望,在漫长的困守等待后终于拨云见日在苦难结束时作者写到 “在人类的身上令人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令人鄙弃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具有向善、向光明、向健康的人文关怀的。同样也是绝望境遇,中国作家莫言的侧重点则全然不同,他用陌生化效果在《檀香刑》中极力渲染死亡、虐杀、屠戮,所提供的感官刺激是惊人的,让读者在文字的快感中体会到了暴力和死亡美学的人类审美经验的复杂性。“但小说似乎是为了写恶而写恶,作者陷入了对‘杀人艺术的赏玩趣味,作者陶醉在自己布置的千刀万剐的酷刑中,在施虐式的快感中不能自拔。《檀香刑》过于冷酷,已不是在关心人类,不是向善,而是无立场地为人类制造的残暴歌唱” 。

由此,雷达认为,这一类作品的盛行所折射出来的实际状况是“不少作家缺乏开阔、高远的审美文化视野和雄健的主体统驭、建构能力,在精神上屈从于社会现实的病态现象,盲从价值判断的时尚标准,由此形成了另一类的审美迷失”。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学批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价值取向,当然前提是拥有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雷达站在重铸民族灵魂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文学批评的人学视阈下,提出文学最重要的问题是尊重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根本的就要关心人——以人为本,并以此作为文学发展前途的关键。发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敢于正面直言,提出中肯意见,为提纯升华当代文学的审美精神不懈努力,为批评这一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青汉、雷达:《中国当代文学呼唤人道的精神资源——雷达先生学术访谈录》(J)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第6期.

[2]雷达:《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精神能力问题——一个发言提纲》(J),《南方文坛》,2006年第1期.

[3]刘起林:《当前文学审美气象问题》(N),《文艺报》2007 年6 月16 日.

作者简介:陈妍霞,女,1983年生,江西安义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学批评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雷达
文学批评新生代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雷达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持论维度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
基于AA的多通道雷达自适应抗干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