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研互动式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7-09闫杉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本科生研究生专业

闫杉

摘 要: 本文通过比较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区别与联系,分析本研互动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探索更为有效的创新性人才培养途径,在本研互动中同时提高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达到双赢。

关键词: 本研互动;人才培养

实行多样化、精细化的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是我校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同时也为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把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将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与本科生双向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有助于形成两者相互支持发展的良好态势,发挥各自优势,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国内外本研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

(一)国内现状与分析

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分属高等教育的两个层次,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分开教学,且培养模式相互独立并各具特色,但这种脱节现象使许多本科生忽略了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把考研当作本科阶段的奋斗目标,对研究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科生对于优质科研资源的学习和利用。而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就完全脱离了本科教育的土壤,在一个狭小的学术领地片面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又忽略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考研依然盛行,许多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将许多优势资源投入到研究生教育上。虽然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但其人才培养质量却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质疑,原有的人才培养体制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如何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存在内在的一致性,没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就会失去基础和生命力。一些国内高校在此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还比较缺乏。

(二)国外现状与分析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国外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无论从人才培养的理念还是效果上来看,国外对于基础教育与研究教育有机结合、本研培养一体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美国、英国、日本等非常注重基础教育与研究教育的结合。研究型大学的创立促使许多大学从单纯的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尤其在本科培养阶段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提供科研平台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与研究生共享研究资源。同时通过制定非常全面的助教培训体制和管理机制保障了本科教学质量,在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互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能力的相互提升。

二、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异同

(一)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相同点

首先,从范畴来看,二者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从培养方案的比较可以发现,本科与研究生教育都以传递高层文化、研究高深学问、造就高级人才为目标;它们所进行的教育的内容、质量、水平都在中等教育之上,所达到的专深程度也远非中等教育所能企及。總之,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都反映着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二者都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次,从属性来看,二者都是专业教育。本科教育是奠定较宽专业基础的初步的专业教育,而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基础上向更专、更深的层次发展的专业教育,二者都有较强的专业性,只是专门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再次,从培养目标来看,二者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本科与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的。除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外,它们各自的培养方案中所包括的各个环节也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并都为此服务。可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共同的目的。

(二)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不同点

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二者尽管同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在其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内容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需要我们加以区分对待。首先,专业培养的层次不同。二者都是专业性的高层次教育,但本科生教育较为基础,进行的是专业的普及、全面的传授;研究生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对专业的某个方向、某个层面加以重点研究。其次两者的培养模式不同。本科生多为大班整体性授课,教师讲课时,学生听课效果或者有没有听课无法很好地掌控。同时学到的大多是书本的知识,较少有走进现场,走进实验室的经历。而研究生教育只有少量的基础课程,同时采用导师制,有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做实验,开展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三、本研互动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途径

(一)探索本研互动式的教学改革

构建本研一体化的教学平台,使本科生在跟随导师、研究生师兄师姐的过程中,可极大带动本科生的学习热情,课题组的学习氛围以及潜在的内部压力,会进一步促进本科生第一课堂成绩的提高,有效的改善了学风。同时研究生可带动本科生积极参与到专利、竞赛等活动中,实现本科教学与研究互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研究生在带本科生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也就督促研究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相长,实现长足进步。同时,进一步锻炼研究生与人交流、教导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加强本研互动的科研实践

在研究生开题后,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中。弥补研究生数量不足的缺陷,协助研究生完成部分工作,使得课题组有着充足的生力军,壮大课题组的力量。

研究生作为小导师带领本科生成立科研活动小组共同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通过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交叉融合的创新训练项目,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与的实验项目和科研团队,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本科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和科研引领能力。

(三)探索德育工作中的本研互助

研究生具有的榜样性和示范性优势。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研究生表现出来的高年龄优势,使得其在逻辑思维方面,情感认知方面,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比本科生要成熟。研究生在三助一辅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可以在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管理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究生通过结对方式向本科生交流学习方法和介绍工作心得,可以使本科生能更容易接受。反之,本科生也能促使研究生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如何带动引领本科生。同龄人之间的人际互助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大大促进了高校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互动来重塑其团队精神与社会责任感,通过研究生的协调、组织,协助导师做好本科生的教育工作,既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奉献精神,又在本科生与导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研究生与本科生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融洽了本科生与教师的关系,带动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科学研究团队中来,接受更多的知识。进一步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相互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开拓了思路,深入了研究,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综合素质较高、创新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江,张文博,潘耀芳,赵建明,吴懋亮. 本硕融通创新性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7,(04):158-159.

[2]包水梅,高洁. 从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看研究生教育的本质[J]. 现代教育科学,2006,(01):139-142+145.

[3]周立云. 研究生与本科生结对引领实践成效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05-206.

[4]武丽. 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动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01):78-79.

猜你喜欢

本科生研究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