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优化劳动组织模式实现地震勘探项目高效运作

2017-07-09高凤群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8期
关键词:运作用工勘探

高凤群

摘 要:近年来,地震勘探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地表条件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勘探技术迅猛发展,物探一线队伍规模和结构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组织压力日趋严峻。地震勘探项目仅仅依靠经验式管理,在大规模、高强度、集团化的运作条件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根据队伍及项目特点,整合各生产单元的人员、设备等资源,优化劳动组织模式,是确保地震勘探项目高效运作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劳动组织 施工模式 地震勘探

前 言

随着勘探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在大部分探区都进入了高精度三维采集阶段,观测系統的采集道数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几百道发展到现在的几千道,甚至上万道,野外放炮日均产量大幅提高,任务重,时间紧,施工环境因素变化大,这对采集设备、施工人员、运载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采集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

一、工作量、勘探形式、生产因素以及人员队伍变化

(一)近几年胜利物探勘探形式变化

随着近几年国际油价低位震荡,全球勘探开发投资锐减,工作量严重不足,物探市场以低价中标的态势延续,形势严峻,竞争残酷。

(二)生产因素变化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和勘探区域的扩大,生产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东部勘探区块,很多施工区域或穿城区,或穿老油区,工农关系异常复杂,工农赔付成本高。在西部勘探新区,地表地下条件双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区域内多为无人区,后勤供给困难。这些都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人员队伍变化

近年来,物探一线职工人数基本保持不变,而工作量和采集道数大幅增加,直接增加了对季节性用工的需求,现在地震勘探三维项目需要季节性用工上千人,甚至几千人,这也增加了施工组织难度。

二、勘探新形势下的劳动组织模式

(一)加强资源优化配置,灵活运作,实现项目优质高效运行

一是精心做好资源优化文章。针对工作量增加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强化“一盘棋”观念,通过合理部署地震队伍,动态调配采集设备,优化技术人员组合,集中兵力大打歼灭战,使得各项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二是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物资供应部门建立“归口管理、集中采购、规范化供应”的物资供应新模式,畅通了油料、炸药、膨润土等物资的采购渠道。强而有力的专业化服务为野外生产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术、装备支持与物资保障。

(二)科学灵活组织生产,确保项目运行高效率。

随着施工规模、技术要求、管理手段等一系列施工因素的变化,地震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工农纠纷、天气原因、农田的季节性变化等,都会造成生产运行计划的改变和施工的不连续性,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在目前勘探项目管理中,实行“集团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生产组织思路,确定了“整体协调,先易后难,起步要快,运行要稳”的生产运行方式,各项目组、服务部门推出了“大测量施工”、“大项目组管理”模式,“一切工作围绕野外转”等工作思路,使项目始终保持优质高效。

野外地震勘探流程主要分为:测量、打井、放线、放炮生产。

测量作为野外地震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为适应高效、快速地震生产模式,充分调配设备及人力资源,在生产中采用了大测量施工模式。即:在施工期间,同时出工的几个项目组之间相互协作,在生产紧张阶段,根据各地震队测量进度情况,随时、机动、灵活地调动和调配人员及仪器设备,以保证地震任务的快速完成。

在地震生产中,施工队伍基本上采取了“分时段、分重点”的生产方式(即白天主要完成布设排列、打井环节,夜晚放炮生产)和野外排列管理模式,24小时连续作业。同时采用了“流动帐篷,滚动施工,全天作业,动态管理”的组织方式。

在施工中实行时间节点管理法、横向滚动、双线施工等生产组织方式,积极探索“大资源规模化生产、多项目平行运作、会战与攻坚战相结合、多队捆绑联动组织、区域合作资源共享”等应对多种不同情况的项目运作模式,创新出适合公司特点的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了施工时效全面提升。海上项目成功应用双检采集、气枪震源船等全新技术装备,通过双交叉站施工、见缝插针式作业法等各种创新性举措,有效分割施工难点和规避作业风险,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项目运作效果以及认识和建议

(一)项目运作效果

通过超前运作,灵活组织,近几年各勘探项目运行非常顺利。在东部老区,地震项目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模式,施工纪录屡创新高;海上项目通过实施“片管理”模式、双交叉站施工与见缝插针式作业法等创新性举措,创下了单个项目、有效日产、最高日产等5项滩海生产新纪录。在西部新区,哈山东项目采用“南北分区、并线施工、横向滚动”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了装备与产能的最大化,有效保证了生产的高效优质完成。

(二)认识和建议

1、面对日益复杂的生产因素,项目应提前运作,做细前期准备工作,制定科学实施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必须超前,做细基础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根据前期工区踏勘情况,制定各探区的用工、设备、运载装备等使用计划,尽早启动。各部门、各单位尽快投入,密切协作,从人员、设备、资金上早准备,确保项目快速启动。

2、积极探索公司内部用工流动办法。由于勘探工作量逐年增加,技能操作人员数量捉襟见肘,技术人员接替不足,外雇比例过高,而且外雇人员管理难度大,劳务费价位偏高。为此,在补充正式职工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用工流动办法,合理调配内部资源。根据公司施工生产情况,加强一线队伍之间人员合理流动机制,积极探索公司内部用工流动管理办法,盘活劳动力资源,有效地扭转地震队在生产施工时生产骨干人员不足带来的矛盾。

3、探索建立季节性用工长效机制。季节工队伍是活跃在物探野外施工过程中的一支庞大的队伍。季节工在施工中参与度高,野外的钻井、激发、放线等各工序都会有大量的季节工,季节工的招收和管理成为野外施工的难点和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季节性用工长效机制,加强季节工的招收、培训和管理,是促进地震队高效生产的基础。

4、加强对职工,尤其是职业队经理的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项目经理素质,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经理队伍是野外生产优质高效进行的保障。同时要保持公司操作层一定规模的技术骨干力量,满足项目对操作技术工人需求。

猜你喜欢

运作用工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勘探石油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