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2017-07-09刘琳
摘要: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实现数量上的高速增长和产业规模大幅扩张的同时,其增长方式、增长质量和效率已然成为新时期的重大问题,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考察无疑在上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此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梳理了各位学者有关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目前发展状况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相关对策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工业产业结构
1、引言
经济发展总是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中实现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时,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升级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相适应,这样才能促使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目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虽然我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也有较大提升,但是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所以分析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并运用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2、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状况
我国各省市的工业产业结构虽然不同,但是总体上看各地均呈现重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成熟的现象。柏丹(2014)简要阐述大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重化工业产值比重较大。提出应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服务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路径,加快大连市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的政策建议。韩琼慧(2011)在文章中指出虽然凉山州工业产值逐年增加,推动了凉山州经济的发展,但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明显重工业化和初级化,工业整体竞争力较低,因此,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凉山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赵奎丽(2009)通过引入“产业结构效益”这一指标对广东省的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的工业企业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较低,且重工业发展落后。黄盛(2012)采用2002年至2010年海南工业产业的数据对海南的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的工业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工业产量总值较小,且仍处于低工业化水平,传统工业产值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并在文章中提出政府应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陈田田(2014)运用信息熵对长春市33 个工业行业的高度化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长春市目前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两大支柱,以通信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行业体系.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对长春市工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行估算,发现长春市的工业结构整体上趋于合理,但是行业之间不均等现象仍然很严重。王林秀(2011)认为随着区域发展环境、需求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变迁,产业结构会不断重组,支柱产业也会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更替。在文章中他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结合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业现状,对其工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上工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在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3、我国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对策。针对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问题,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戚霏(2012)在文章中指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目前是“大”而不“ 强”。虽然我国工业结构调整正在向着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自主研发的方向发展,但是银行信贷业务在支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上缺乏创新,未能有效跟进工业创新的步伐。针对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着重阐述银行信贷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并提出我国银行信贷支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有效的政策支持。刘盈曦(2014)在文章加入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率扩展一般均衡模型为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中国实施出口退税率分化政策后的18年间的出口退税率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是有效的。因此政府应继续完善适时、合理、有效的出口退税分化政策,对资源性产业、低技术制成品业、中技术制成品业和高技术制成品业中各类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性质的商品,给予有差别的、有层次的梯形出口退税待遇,引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刘凤良(2013)认为在各种市场内生驱动角力、外部环境变迁和政策扭曲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各产业内部的若干矛盾和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特别是在工业制造业内部,重化工业比重过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业低度化问题明显。他认为应该从产业结构的生成机制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寻找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及问题的内生驱动和扭曲因素以实现二者的兼容, 才是合理确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基础与政策取向的關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克莎.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2]刘伟,杨云龙.中国产业经济分析[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7:28.
作者简介:
刘琳(1992-),女,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2014(统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统计调查与分析.
*本文来源于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课题‘‘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k47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