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了青蛙
2017-07-09
●
青蛙和赡蜍,是人们熟悉的两栖动物,属于蛙类大家庭。蛙类大家庭中有近2000种不同的成员,其中有些罕见的蛙类的习性十分奇特有趣。下面就是科学家新发现的一些奇蛙趣事。
白唇蛙的联络暗号
在波多黎各,生活着一种有趣的白唇蛙,它能通过用身体轻轻叩击地面来进行联络。美国科学家发现,雄性的白唇蛙敲击地面时,能产生振动频率在10~150赫兹的声音,这种声音有点像鸟的啁啾声。为了研究白唇蛙的这种暗号,科学家把灵敏度很高的地音探听器放在蛙的附近,探听器探测到白唇蛙发出每秒钟4次的叩击地面声,每次持续时间为0.04秒。这种声音能传到3~6米远,有点像用橡皮槌子轻轻敲击地面发出的声音。当人们走近白唇蛙时,它们就会停止敲击地面。
白唇蛙为什么要敲击地面发出声音呢?科学家研究了白唇蛙的听觉,发现它们对叩击地面的声音特别敏感,并能对这种声音作出反应。在科学家研究的地区,自唇蛙成群地集结在一起,每只白唇蛙与最近的蛙相距1~2米。在这样的距离以内,敲击地面声比周围的噪杂声更大,白唇蛙可以听得十分清晰。科学家认为,白唇蛙发出这样的声音,是为了建立它们的“领地”。每一只雄蛙都有自己的“领地”,它们通过叩击地面的声音来向其他雄蛙“宣告”:“这儿是我的领地,谁也不许进来!”
草蛙的“共鸣器”
一只草蛙在水塘边“叭嗒叭嗒”地跳来跳去。谁也不会想到,这种毫不起眼的小个子竞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
交配季节到了,草蛙们三三两两来到池塘边、小河畔,唱起了动听的“歌曲”。草蛙的声音柔美浑厚,在低声区,草蛙能哼出低至100赫兹的声音,好似一把把低音提琴在合奏。在高音区,草蛙能唱出高达1500赫兹的高音,就像许多只小号在齐鸣。
草蛙的嗓子为什么那么好?是因为它们体内长着一组效果极佳的“共鸣装置”。草蛙没有胸腔,吸气时,它们必须把吸入的空气压进下颌的气囊。呼气时,再靠腹肌把空气从肺部挤出。空气经过声门,声带发生了振动,声音就产生了。
草蛙的声音很宏亮,这是因为有一部分空气往返于声带和声囊之间的缘故。到了“演出”的时候,草蛙的脖子胀得很粗,下巴上鼓出一个大包来。这个大包就是声囊,它薄得像层纸,体积能增加到原来的5~10倍。这时,草蛙的中膈也膨胀成一个球体。这些球体都能起共鸣的作用,使得草蛙的声音变得更圆润、更丰满。
草蛙的“共鸣装置”设计得那么精巧,难怪它的“歌声”令人心醉。
“河马”与“夜莺”
这里讲的并不是真正的河马和夜莺,而是两种绰号叫做“河马”和“夜莺”的蛙类。
“河马”指的是红腹蟾蜍。这种蟾蜍全身长满疙瘩,外形丑陋,像只小河马。当它们鼓起腮帮叫唤的时候,竟能发出河马般的“温克!温克!温克!”的声音。有时,成千上万只红腹蟾蜍聚在一起“吼叫”,发出的声音深沉郁闷震耳欲聋,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些小家伙发出的喧哗声时,你一定会大吃一惊。
“夜莺”指的是绿蟾蜍。在所有的蟾蜍歌手中,绿蟾蜍“唱功”最好。轮到绿蟾蜍“演唱”时,它的皮肤剧烈地抖动,身子鼓得大大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发出类似于狐的叫声,又像细枝断裂和溪石滚动的声音……“咿,喀嚓,哗啦,乌尔,拉赫,唉”,变幻不定,简直让人捉摸不透。
太阳下山了,绿蟾蜍叫得更起劲了,一种令人肠回气转的金属声音在空气中颤动,那节律,那音质,那震荡人心的颤音,丝毫不比夜莺的啼啭逊色。
无论是“河马”的吼叫,还是“夜莺”的低唱,都是蛙类向异性求偶的一种表示,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蛙“角斗士”
在人们心目中,青蛙、蟾蜍都是些性情温和的小动物,好像并不爱打架。然而科学家却告诉我们,两栖动物王国中也有好斗的蛙“角斗士”。生活在中美洲哥伦比亚的树蛙,趾上长刺,好斗成性,就是一种蛙“角斗士”。它们在“角斗”时,互相用趾上的尖刺刺对方的身体,好像击剑手在击剑。生活在俄罗斯的湖蛙,也是一种凶悍的“角斗士”。每年春天,雄湖蛙之间总要进行激烈的“角斗”。“角斗”之前,大批雄湖蛙从四面八方涌入浅水的湖滩,各自占据好有利地形,准备大打出手。太阳下山了。雄蛙们争先恐后地发出“布利!布利! 克、克、克……”的鸣叫声,这是在呼唤雌蛙前来“赴约”。可雌蛙这时却躲在草丛中看热闹。雄蛙越叫越响,叫着叫着,像被激怒了似的,一对一对地搂抱起来,“摔跤”般滚来滚去。在浅水里,抱在一起的两只湖蛙用后腿拚命地蹬水,双方都想征服对手,谁也不肯轻易认输。这祥斗了好一阵子,强壮的雄湖蛙改变“策略”,它们从对方爪子下猛地挣脱出来,跳到对手的背上,用爪子抠紧对手的皮肤。对手吃痛不住,只好大叫着逃了开去。
“角斗”结束以后,取得胜利的雄湖蛙立刻把岸边的雌蛙赶到水里,举行“婚礼”。力量弱小的雄蛙没有本事和大雄蛙抗衡,有时就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它们悄悄躲在路边草丛中,等大雄蛙经过时,从背后发动攻击,打它个措手不及,有时大雄蛙也会被搞得狼狈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