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应用探讨

2017-07-08容振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供水管网管理

容振辉

摘 要:供水行业的实践已经证明,DMA分区管理技术既是一种先进的供水管网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漏损控制技术,是未来供水管网计量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文章对DMA分区管理在供水管网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供水管网的管理工作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U664.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136-02

1 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供水企业的供水管网也在不断延伸,管网输配水能力提升的同时,也给供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和漏损控制增加了难度。根据新版《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要求,2020年供水管网漏损率需控制到10%,国内不少水司的管网漏损率与之相距甚远。如何提升对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和降低漏损,正引起越来越多水司的重视。

笔者所在的水司为了加强了对管网漏损控制,早在多年前就建立专门的检漏班组,并实行绩效考核机制来调动员工积极性。这种做法虽然在漏损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持续降低管网漏损的作用不够显著。鉴于此,笔者水司开始借鉴绍兴水司的做法,推行管网DMA分区计量管理(District Metering Are)。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就DMA分区管理在供水管网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供水管网的计量管理工作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2 供水管网应用DMA分区管理的意义

2.1 改变了传统管网漏损控制方法

传统的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主要依靠采用声波技术进行检漏,这种方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发挥了显著的成效,但从过程和方式来看,这种方法属于被动式的漏损控制方法,对漏水点不能做到及时发现,而这就会造成泄露时间延长和水损增大。同时,随着供水管网的不断扩大,人工检漏的盲目性愈发明显,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而且也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DMA分区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上述问题的解决迎来了曙光。

2.2 建立了实时在线监测控制系统

经过一些成功的经验验证,采用DMA分区管理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管网漏损的目的。具体而言,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合理分区并安装流量计,进而达到对各区供水管网内流量进行在线监测的目的。在这基础上,结合统计和分析夜间最小流量,就能快速精准地定量各区漏损水平和方向,甚至可以对严重漏水部位进行精确定位。

2.3 持久稳定地实现漏损控制目标

DMA分区管理的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漏损情况的及时发现,这也可以为检漏队伍提供有效的指导,使检漏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此外,因为应用DMA分区管理技术对水损情况进行在线监测,所以就能不断地升级漏损控制目标,进而达到持久稳定控制漏损的目的。

3 DMA分区管理的实践

笔者所在的水司按一~五级的层次对管网进行DMA分区管理。首先通过加装流量计将管网按原有的营业网点划分为11个一级分区;其次,根据营业网点内供水管网情况和用水分布特点将单个一级分区划分为3~5个二级分区(如图1所示);再者,根据供水管道拓扑结构,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按大用户、住宅小区、支状管划分为若干个三级分区;接下来,在住宅小区单元楼或相邻楼栋前装设第四级监控水表;最后,第四级监控水表与终端用户注册水表建立总分表关系,形成五级分区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各数据采集系统建立起DMA分区内计量水表、压力表的台账以及户表、分表和总表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这样的DMA分区管理技术,水司就能对DMA分区内的夜间流量、压力等数据实现快速的检测、统计和分析,从而为DMA分区内是否存在漏水和漏水量大小的判断提供依据。此外,通过将DMA分区内抄录数据与实收水费进行对比,还能自动分析出DMA分区的漏损量、漏损率以及漏损点的大致区位。

4 DMA分区的规划原则

要实现对城市供水管网的DMA分区管理,需要对DMA分区进行合理规划。综合笔者在DMA分区管理应用方面的实践,DMA的分区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第一,合理划分DMA分区的大小。DMA分区的大小通常以用户数来衡量,这也是进行分区规划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根据国内、外的经验,DMA分区的大小一般以覆盖500~3000户为最佳,一旦用户数大于5000,从夜间流量数据中区分出较小漏损就会变地非常困难,进而造成漏损监测水平降低。但是考虑到技术运用的经济性,DMA分区也不宜划分地过小。第二,保持管网的完整性。为了便于DMA分区管理和减少管线改造,在进行DMA分区规划时,要对DMA分区边界进行合理确定,即保持DMA管网的完整性。具体而言,DMA区域内最好有1个或最多不超过3个进水口,并结合管网的实际布局来保障水能被输送到DMA内的各个供水点。第三,控制高压区的压力。在高压区域设置DMA时,要对水压进行合理控制,以尽量减少管网负荷和漏损水平。第四,分区流量计的选择宜遵循“一级可靠、二级稳定、三~五级精准”的原则。一级分区流量计担负着相邻水量考核区域的计量重任,必须兼有准确和稳定的特性,宜选用管道式流量计;二级分区重点在于提供管网突发性爆漏监控,因而流量计量稳定尤为重要,如管网不具备安装管道式流量计时可考虑选用插入式流量计;三~五级计量器具涉及水量计费,要求精准。第五,配套完善智能抄表系统。对用量较大、住户入住率高的小区计量水表实时远传监测,对小流量的逐步安装数据记录仪,固定周期进行人工抄表并导入计量管理系统,为分析管网漏损提供依据。第六,保障水质。因为采用DMA分区管理技术时可能需关闭DMA边界上的部分阀门,这可能造成管网末梢产生较多“盲肠”,进而形成“死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死水对管网水质的影响。第七,合理增设压力监测点。城市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系统是管网优化调度的重要基础,合理的压力点数目和位置能最大程度的采集反映管网压力分布状态实时的变化,对给水管网的调度优化、爆管定位、控漏及后期的水力模型等有着重要作用。第八,优化管网运行工况。DMA分区规划还应对管网水压等运行工况信息进行考虑,尽量达到通过设置DMA来优化管网运行工况的目的。

5结束语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DMA分区管理技术是一

种有效的漏损监测技术,同时更是一种先进的供水管网管理模式,是未来供水管网计量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水司来说,运用DMA分区管理技术既要借鉴成功的經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管网的特点和运行工况,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建设和合理运用,进而充分发挥出DMA分区管理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斌,蒋浩,聂锦旭,等.基于节点能量冗余差的给水管网DMA分区方法研究[J].给水排水,2017:(3):120-126.

[2]李刚.DMA技术在供水小区管网运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2.

[3]陈进明.强化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降低管网漏损[J].交通与港航,2014,28(1):44-46.

[4]朱恒杰.供水分区计量管理有效控制管网漏损[J].市政技术,2011,29(5):79-80.

[5]朱子朋,孙伟,许刚.广州实施供水管网的分区分压计量供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2):93-95.

猜你喜欢

供水管网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城市供水管网维护管理的探讨
浅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率
分区计量(DMA)在实际工程的应用
城镇供水管网多措并举漏损控制措施探析
供水管网管道爆管事故发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