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黎勇 用情怀担当走进大学生心里

2017-07-08华南

中华儿女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浙大浙江大学团委

华南

在一线做青年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他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刚刚拿到手的红彤彤证书,成为他近百个荣誉中最为珍视的之一

在浙江大学,很少有学生不知道校团委的办公位置。这让浙江大学团委书记沈黎勇颇为自豪。位于小剧场辅楼三层的校团委办公区,并不算宽敞,但他和同事还是坚持把会议室改成学生社团活动室,向全校学生免费开放;走廊两侧的墙上装了练功镜,是学生排练歌舞的地方,另一侧是荣誉墙和团组织活动橱窗,里面挂满了证书与照片。团委老师们的办公室则被挤进角落里,几十平方米的套间,里里外外要坐9名正式教职员工还有挂职的学生,大家却乐在其中,把团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只要不出差,不论前一天加班到多晚,沈黎勇都会一早准时到办公室,他的办公室门口挂着他的名字,白天工作时,学生随时推门而入“找沈老师”。他们可能遇到困难,可能有好消息分享,也可能是咨询学校政策……下班后,沈黎勇伴着学生们喧闹的歌舞声、讨论声加班加点。

不过,这位有着15年共青团工作历练的校团委书记,欣慰之处也正在于此。沈黎勇说道:“现在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价值多元,我们团委的老师要跟青年在思维活跃度上保持一致,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服务、引领青年。不能当了团的干部,反倒脱离了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团的工作要把握住广大青年的脉搏。他还强调,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沈黎勇一直扎扎实实践行着。

不多说教,用行动影响下一代

“一个老师不可能完美,但身为教师,就要用道德水准、情怀担当走近学生,打动学生。一个老师好不好,学生自有公正的评价标准。”从2002年大学毕业留校做老师第一天起,沈黎勇就将情怀、担当、正气、务实作为自己为人师表的首要准则。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来袭,沈黎勇是浙江大学第一个去参加抗震救灾的老师。“我们学院有一名同学是北川人,父母失联,情绪非常差。学校决定派一名老师带他回家寻找家人。”这名同学不在沈黎勇带的班里,沈黎勇爱人又刚刚怀孕,有许多个理由不去灾区的他,却觉得自己义不容辞,第一个报了名。

强震过后,灾区困难重重。沈黎勇带着这名同学边走边寻找,边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抗震救灾。“结果很圆满,这名同学的父母只受了轻伤,都是安全的。但他的母校北川中学在地震中损失惨重,这名同学是以北川中学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的,他的好几名高中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选择继续复读……这件事对他心理冲击很大。”回忆当年,沈黎勇记忆犹新。他带着学生来到绵阳市区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辗转找到高中老师、校长,师生相拥而泣,在那一刻是最好的安慰和支持。在川期间,余震频繁,危险性高,做足各项准备工作的沈黎勇,还带着学生到九州体育馆和华西医院做志愿者,看望伤员,离开前把随身带的几万元钱都捐完了。

再次站到浙大讲台上,沈黎勇发现学生和自己的关系又近了一层。不在言语多寡,而是内心的理解与沟通。他认为,这是情怀的力量。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专程到沈黎勇办公室看望他,沈黎勇说自己“只是尽到一名老师和一名共青团干部的职责”。

身教无声,却富有感染和传承的能量。沈黎勇带学生,是手把手地教。他曾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辅导员,农学院的学生往往较为质朴低调,不善言辞,沈黎勇却每天鼓励、塑造他们,从军训时就和学生摸爬滚打、吃住在一起,配合教官磨砺出一支全校最好的“连队”。他经常跟学生讲,“能考进浙江大学说明大家都很优秀,但是我们从今要从优秀变成卓越”。后几年,农学院接连走出4位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还有的学生日后成长为领域精英,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农学院2007级有位学生叫汤明磊,我是他的辅导员,本科毕业后保送去了南开大学,因为创业成功,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说到自己的学生,沈黎勇充满着喜悦。担任院系辅导员时,沈黎勇召开的支部会学生党员都乐于积极参加。“给大学生开会不能空口说教,或念文件,他们会觉得这是‘侮辱他们的智商。自己看一遍就解决的问题,还用再开个会?”沈黎勇每次都会根据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为支部会设计一个主题,通过案例和理论,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让他们觉得这种学习不是空洞的,而是真实的,他们自然也就入脑入心”。

沈黎勇对学生要求严格,更多时候会主动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在他们有困难时全心全意地主动提供帮助。“在工作中,如果用心感受,其实会发现身边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有学生确实需要帮助。”为了满足这份“需求”,沈黎勇全身心投入工作,有时每天达到16小时。

“沈老师对学生是真爱。”这句话在学生间流传甚广。

公益,是一种担当与习惯

每一年,沈黎勇总要抽出时间,到西部去看望学校支教团的同学,再和他们一起住上几天。自从2009年到校团委任职,这个习惯,他已坚持将近10年。“我们浙大有西部支教团,每年我都去,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多住上几天,给当地学生上课,帮支教团同学为当地学生募捐。没人要求我。我真的就是希望自己为祖国建设、扶贫工作做点义不容辞的事。公益活动有修路造桥等,但主要还是跟贫困失学的孩子帮扶结对子,目前每一年社会募捐款项都在百万元以上。”

有人需要幫助时,竭尽全力;有人渴望关爱时,雪中送炭。这是沈黎勇的风格。2013年3月,根据教育部安排,浙大选派沈黎勇远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挂职锻炼,担任副县长。景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36万人口中有1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因为分管教育,沈黎勇走访最多的还是学校。景东一年,全县180多所学校,他去了将近100所。那些傍山险路弯曲险峻、坑坑洼洼,常常一坐车就是七八个小时,就连当地人也常常晕车,而沈黎勇在下乡走访中一次次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他心中始终惦念着大山深处的孩子。沈黎勇看到有的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在教室外的墙根蹲一排吃饭,就张罗资金盖食堂;有的学校连看书的地方也没有,他给学生建图书馆,募集图书;云南的山里,冬天很冷,他在学校里看到有个孩子没鞋穿光着脚,心疼不已。详细询问才得知孩子爸爸去世,妈妈身体不好顾不上,就赶紧给买了鞋帽。“虽然我能做的是有限的,但是我也要尽力而为。”

扶贫先扶智。在浙江大学的支持下,2013年暑假,浙大还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到景东,为当地中小学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此后又将云南贫困地区的教师、县乡干部,分批送到浙大和杭州最好的中学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方式、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水平等。沈黎勇深知这些进修对老师们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但他也欣喜看到,他挂职的那一年,景东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且此后每年都有提高。而浙大与景东跨越东西的教学培训,也一直延续至今。

沈黎勇曾由衷说道:“一年的挂职经历,让我深有感触,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东部地区的发达,在祖国西部还有大片区域需要进一步发展。”景东一年,沈黎勇在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助教育事业发展,累计为当地贫困学校和学生募集到现金和物资总值超过500万元。站在景东的蓝天下,他沉浸在云贵高原特有的澄澈纯净中。这座祖国西南边境的小县城,如今已成为这个浙东汉子生命中重要的地方。2014年6月,沈黎勇挂职结束回到学校,在无记名投票中高票当选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浙江日报》2次报道过他的事迹。

一路走来,沈黎勇致力于在所到之处播撒爱心、奉献的公益之种。每年从西部支教团回来,他都将拍摄的照片精心制作成PPT,在校内办讲座,将所见所闻告诉学生。“这些PPT都是我一张一张做的,最多一次有100多张。”学生们看着、听着,时而沉思不语,时而默默垂泪,时而爆发掌声……沈黎勇相信,这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动。

而今,每次寒暑假社会实践,到西部进行“三支一扶”的学生占到全体社会实践学生的一半。在沈黎勇看来,这不仅是奉献,也是认识国情、体验民情的重要方式,更是体会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把公益精神传播给更多的青年。2016年5月,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浙江大学团委还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5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公益联盟。一年来,公益联盟带动全国92所高校的5260余支团队、59400余名青年学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实践活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浙江大学团委选拔出501名志愿者为中心会场提供志愿服务,并成功举办“美好青春我做主”G20杭州峰会配偶活动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活动、圆满开展G20杭州峰会志愿者工作等,高质量完成上级组织交付的任务。

公益也在日常中。几天前,沈黎勇得知浙大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拿到入职通知之际,不幸被查出罹患恶性肿瘤。学生家庭贫困,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沈黎勇痛心不已,自己在第一时间联系公益网站平台,经过各项审核后,发布社会募捐消息,一时间,校园内外、在校师生和浙大校友都纷纷解囊相助,捐款数额持续上升。类似事情,沈黎勇总是亲力亲为。

曾有学生说,“沈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负责和勇于担当,他也一直在用行动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沈黎勇对此则语气坚定:“身为团干部,要在青年中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身体力行倡导奉献精神。”目前,浙江大学在校学生4.5万名,注册志愿者达3万余名。今日浙大,公益俨然成为一种习惯。

围绕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

在青年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把青年学生紧紧凝聚在党团组织周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沈黎勇认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团的工作要把握住广大青年的脉搏。我们就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引领他们,形成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时间翻回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任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的沈黎勇,思考怎样让当下大学生寻访党史,向建党90周年献礼。浙江大学“红色寻访”活动由此开启。活动内容很简单,学生放假回家时在自己所在地,哪怕用一两天时间,寻访参观一个革命基地,一位老党员或老革命,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是假期学生实践必修项目。一开始有的同学不理解,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但当他们第一年去了之后,发现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沈黎勇趁热打铁,陆续推选优秀学生成立校园“红色寻访报告团”,到校内团支部巡讲,后来还走出校园,到国企、街道为民众演讲;有的同学或团支部与老党员、贫困学生结对子。在历史中追寻红色精神,同学们感动着他人,也感动着自己。

“7年来,这项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至今我们已组织2万余名大学生寻访全国300个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寻访已成为同学假期实践必修课。”沈黎勇倍感欣慰。7年来,红色专题网点击量已超过71万人次,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30余场,听众超过万人。活动得到多位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超过150次,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红色寻访”主题教育活动还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中组部基层组织工作创新案例等荣誉。

2014年7月,沈黎勇开始负责学校团委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学校共青团工作和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他与校团委的老师、同学在着力完善“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创新创业、志愿实践和校园文化”五大工作格局基础上,推进改革创新,强化自身建设,亮点频现。

在特色工作上有成效,深入推进的“青年之声”网络新媒体建设、“四进四信”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分别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带领学生团队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再创佳绩。“‘第二课堂成绩单更是在2016年共青团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得到出席会议的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点名表扬,认为我们做的非常好。” 沈黎勇说。“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做法正是我们扎扎实实为青年学生成长服务的体现。‘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共青团组织引领、社会实践与学分相结合,从每个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理想追求出发,团组织与大家一起实现梦想。不论创新创业,不论公益梦想,不论专心科研……总有一条路适合你。”现在,浙江大学本科学制规定的160学分中,“第二课堂成绩单”已占8学分。

2015年,浙江大学团委第二次荣获全国红旗团委。2016年,浙江大学团委又获评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这个荣誉很少给一个共青团组织单位。在校内发起投票时,我们一直是第一名,这反映了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可。”

在一线做青年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沈黎勇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刚刚拿到手的红彤彤证书,成为他近百个荣誉中最为珍视的之一。

从思政辅导员到浙江大学团委书记,沈黎勇说:“我一步步成长到现在,都是组织带给我的,我每一天都带着感恩的心在工作。在荣誉面前,我清醒地认识到,所有这些都是领导重视指导,同事配合支持的结果,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没有好的领导、好的团队,不可能有这些成绩的取得。”

猜你喜欢

浙大浙江大学团委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浙大,你是我永恒的南极星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erspective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大学生陪玩
文化扶贫榜上有名
批评艺术十则
《简化转接组织关系手续的通知》是否适用于大专院校